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蘆筍可以種在溫室裏嗎?大棚種植蘆筍如何控制溫度?

蘆筍可以種在溫室裏嗎?大棚種植蘆筍如何控制溫度?

25℃通常是蘆筍栽培和溫室通風的標準溫度。壹般晴天早上揭膜,晚上蓋膜。當室外平均氣溫低於5℃時,夜間用稻草覆蓋保暖。當室外氣溫至少為5℃時,夜間不得覆蓋塑料薄膜。由於日常通風,棚內水分流失快,土壤幹燥,晚上容易遭受凍害。此時應經常澆少量水,以提高保溫效果。蘆筍大棚栽培要註意幾個要點,否則會減產。蘆筍莖的伸長需要高溫,所以前期溫度低,產量會慢慢增加。但產品質量高,頭緊,含糖量高。當溫度達到壹定範圍時,出現收獲高峰。氣溫升高後,在高溫影響下,蘆筍頭容易松動,風味較淡。為了提高品質,必須加強通風降溫管理,增加每天的采收和刈割次數。大棚蘆筍的采收方法與露地相同。同時,過細、凍傷等不良蘆筍莖,以及茬子上的側芽,也要盡早去除。

澆水溫室早澆蘆筍,只需少量水即可防霜凍。采收中後期,氣溫升高,要經常給大棚通風降溫,所以土壤失水快,而且因為幼莖長得越來越快,需水量越來越大,所以要增加澆水的次數和頻率,壹般5 ~ 7天壹次。溫室蘆筍的澆水應在收獲後中午前完成。澆水後,立即關閉溫室薄膜,以增加溫度。在地面溫室采摘和切割蘆筍嫩莖後,追肥壹次。每次每畝施尿素10 kg,結合灌溉。采收期結束時,溫室栽培的蘆筍比露地栽培的早壹個多月開始采收,采收高峰期出現早,結束采收期明顯早。每年的收獲期往往不同。決定采收期的主要指標是產量和品質的變化。壹般滿足壹級(莖粗0.96 cm)的幼莖在15%以下,幼莖展開早,應停止采收;否則不利於植物集群的恢復。

大棚準備塑料大棚可以用竹架、木架或鋼架覆蓋,用拱門支撐,覆蓋雙層。溫室裏的溫度可以用草簾和棉花來控制。壹般清園後,5438年6月+10月搭建棚子,4月底至5月初拆除。棚可寬3.8米,高1.65米,長66米,視地形和養殖規模而定。最好在棚的兩側搭建棚子,避免中間高溫,兩邊低溫,使整個棚內的溫度達到平衡,有利於竹筍的有序采挖。棚內覆蓋的棚也可用於蘆筍育苗,可建苗床,苗床寬1.2m,厚30-33cm,壹般長10-15m。在溫床底部,先鋪設2-3厘米厚的碎稻草、稻殼、麥稭等保溫材料,再鋪設電熱線。電加熱線密度10平方米,600~700瓦,覆土7~8厘米。此外,在種植蘆筍後,可以在苗床上覆蓋馬糞等糞便作為釀造熱量,而不是電熱絲。釀造料的厚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變化,泡盤周圍的溫度應達到15~18℃,壹般厚度為20~30 cm。

溫室種植蘆筍的方法是將植株叢按每平方米20株左右的種植密度排列在鋪有細土的溫床上,然後用細土覆蓋7~8 cm。比如栽培的白蘆筍,需要覆土20厘米左右,然後澆水灌溉,用細水浸潤,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相連。滲水後若床面不平,應及時鋪築,保持床面疏松細土2~5 cm,以保護土壤水分,防止土壤板結開裂。大棚蘆筍1的栽後管理。滿足休眠要求:如果蘆筍植株種植前不低於5℃,低溫休眠20天以上不能立即加熱,應先滿足休眠所需的低溫。加熱控溫:溫床充分澆水後,溫室內溫度從5~10℃逐漸升高到18~20℃,持續7~10天,然後保持溫度相對穩定。晴天中午氣溫升至25℃以上時,應揭膜通風降溫,夜間應蓋緊薄膜和草簾,防止降溫結冰。10~15天後,鱗芽萌發,嫩莖伸長至25 c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