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為什麽江南的味道特別甜,“甜”遠遠超過“鹹”?

為什麽江南的味道特別甜,“甜”遠遠超過“鹹”?

淮揚菜?和諧、精致、清晰、創新?作為特色,它位列傳統四大菜系,包括?東南最好吃,天下最美?名聲。江南菜作為淮揚菜的壹個分支,繼承了鹹味,加強了白糖提神解悶的作用。吳越的名字?無錫排骨?比如做1000克排骨,需要八種調料,其中糖50克,精鹽2克,相差25倍。可想而知江南人有多寵甜。

?甜蜜嗎?什麽是本能?事物沒有確定的味道,但是適口的才是珍貴的?甜味是人出生後接受的第壹種味道。胎兒味覺尚未形成,吞咽甜甜的羊水,寶寶嘗到母乳是甜的,孩子嚼米飯也是甜的。人類愛甜,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反射,會伴隨壹生。

研究表明,攝入後人體內會產生甜食?多米諾骨牌?快樂的類型。當人們品嘗甜食時,大腦中的多巴胺神經元被激活,分泌出與嗎啡作用相似的阿片類物質,刺激大腦產生興奮感,進壹步增強對甜食的欲望。糖進入體內,積累的血糖促進胰島素分泌,將血糖轉化為能量。這個過程的結果是,人體感覺亢奮。因為這個,內?甜蜜嗎?本能驅使,產生強烈的精神快感。

壹方水土,壹方江南因地處江南而得名,地處長江中下遊,涵蓋上海、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江西東部。從地形上看,北部土地平坦肥沃,偶有丘陵,南部分為山地,呈南高北低的趨勢。有多少山丘、平原和水域?三多?特色。

江南,地處亞洲大陸中緯度地區,臨海,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當地年平均氣溫l5 ~ 18℃,年降水量l400 ~ 1600 mm,春夏兩季雨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60 ~ 80%,年日照時數超過2000小時。

每年春末夏初,南海夏季風強烈北擡,與副熱帶高壓西北側的副熱帶西南季風匯合。在冷空氣和風速的匯聚作用下,形成江南特有的梅雨季節。陰雨連綿,潮濕悶熱,人體皮膚暴露,排汗增多,新陳代謝加快,大量能量隨汗液排出體外。冬季江南濕冷的氣候加劇了人體的能量消耗。在這方面,吃甜食是最有效的能量補充手段,符合人體的生理需求。當地的風土人情是江南美食味甜的外在原因。

其實江南美食壹開始也同樣重要?鹹嗎?,逐漸轉向明清?甜鹹?。元末明初,食療家韓逸整理了《逸雅遺事》,收集了49種烹飪方法。其中明確提到有33種用了鹽,占67.35%,只有7種用了糖,占14.29%,說明當時飲食中仍以鹽為主要調料。

糖比例的提高得益於明代制糖技術的成熟。據《禮記》?內部規則》記載:?棗、栗子、果肉、蜂蜜都是甜的。?西漢時期出現了麥芽糖和蔗糖。公元6世紀,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齊姚敏書》中首次記載了冰糖從榨汁、油炸、暴曬到凝固的制作過程。書中列舉了五種制糖方法,其工藝與現代制糖方法基本相同。唐宋時期,印度煮糖法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工匠們從中汲取精華,改進了原有工藝,提高了白糖和冰糖的甜度和亮度。整個工藝以精良和成熟著稱,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盡管如此,糖的產量徘徊在低位,價格居高不下,是日常生活中的奢侈品,難以惠及全社會。明朝嘉靖年間,甘蔗種植和制糖技術取得突破。甘蔗在廣東和福建普遍種植,蔗糖產量不斷增加。食糖市場供需趨於平衡,價格逐步下降。

主要位於江南的南直隸,社會穩定,經濟發達,人民富裕,能夠支付壹筆不菲的費用。江南每年消耗廣東糖、福建糖上億公斤,是全國最大的糖消費地。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南直隸人口約3094萬。按年消費糖65438+億斤計算,人均糖消費超過3斤,每天糖消費至少4克。相比之下,人體每天的鹽攝入量沒有超過6克。事實證明,糖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清朝乾隆年間,文學家袁枚在《隨園菜單》中提到江南美食,糖在烹飪中被廣泛使用。?清末民國三年的記者?其中的徐淩霄寫過《老城百個故事》,曾坦言:南方人喜歡甜,吃好吃的食物和水果,以糖為關鍵因素。?今天,蘇州的宴會仍然保留著三道菜後必須上甜點的傳統,以示對客人的尊重。煮糖的流行,代表了糖與江南日常飲食的結合。歷史的演變塑造了以甜代鹽的必然趨勢。

蜂蜜生活自古以來,江南就是大米的主要產地。蘇湖成熟了,世界就夠了?被稱為。在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的遺存中,先後發現了距今7000年的水稻遺存。水稻的種植改變了早期人類采集、狩獵和捕魚的生活方式,標誌著稻作農業的建立和發展,傳承了江南的民俗文化。米飯,米飯和魚?生活方式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水稻種植說到底就是水土農業。江南人民通過因土種植、合理輪作、增肥來調節土壤中的水肥動態平衡,保持農業耕作的活力。王振農的書中寫道:?江南三月草長,就要割草踩稻田。歲月如是,地力常盛。?充足的食物供應孕育了江南地區以大米為主的飲食結構。

大米的資源優勢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大米為原料的食品層出不窮。在重要的節日裏,大年初壹的肉絲湯圓,清明節的團圓節,洗佛節的黑米,端午節的粽子,重陽節的重陽糕,臘八節的臘八粥,都是甜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糖藕,發酵酒,花糕等。都是爆款。蜜汁的生活方式,傳遞著江南地區米香甜味的飲食特色。

溫暖甜美的性格影響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甜不像辣那麽強烈,無味不像醋,慘淡不像苦,鹹不像口幹。體現了壹種細膩溫婉的味覺體驗,而江南人熱情但精幹,坦誠而機警,靈活而堅毅,獨特的飲食習慣由外而內深入人心。

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的研究報告指出:?喜歡甜食的人確實表現出更多的善良。?這為江南地區人們婉約溫柔的人文性格提供了最好的註解。兩者互聯互通,相互唱和,滋養著江南的人文情懷。

亞裏士多德曾經說過:?沒有食物,任何人都無法生存。不同的食物決定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甜蜜嗎?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融合了山地物候、風土人情、人文歷史、自然產物等諸多元素。?鹹的,甜的?江南的飲食特色不僅僅是稻作農耕的獲得感,還有江南文化的變通性。

正文:當白是黑。

參考資料:

1“無錫人?甜蜜嗎?論“陳與肖向東”的文化因素

2“江南美食什麽時候變甜了?”郭

3《稻作·江南文化之根》陳毅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圖片源於網絡,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