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書聖王羲之為什麽偉大

書聖王羲之為什麽偉大

王羲之的書法 是以柔為主“飄若浮雲 驕若驚龍”他擅長行書 壹班後人都學習他的《蘭亭序》 我就學過 書法講究易楷書為礎 行書隸書隨後 後為草書篆書 墓誌碑文可借鑒 最後將自身融於其中 獨成壹派 行書壹般只是點到為止 隨意發揮 沒有人能寫的壹樣 如果刻意去仿效別人的字體 是練不出成就的. 王羲之出身於壹個書法世家的門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號淡齋,原籍瑯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王羲之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衛鑠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臨摹衛書壹直到十二歲,雖已不錯,但自己卻總是覺得不滿意。因常聽老師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使他對東漢「草聖」張芝的書法產生了欽羨之情,並決心以張芝的「臨池」故事來激勵自己。 為了練好書法,他每到壹個地方,總是跋山涉水四下鈐拓歷代碑刻,積累了大量的書法資料。他在書房內,院子裏,大門邊甚至廁所的外面,都擺著凳子,安放好筆,墨,紙,硯,每想到壹個結構好的字,就馬上寫到紙上。他在練字時,又凝眉苦思,以至廢寢忘食。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有壹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壹葉扁舟遊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壹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壹部道家養生修煉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麽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壹手吃燒餅,壹手筆劃著衣服。來人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壹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贊嘆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於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在他身上出現的成語還不只這些,據說有壹次,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人用刀削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到木板裏面有三分之深。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王羲之壹生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 東晉有壹個風俗,在每年陰歷得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壹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壹些文人,***四十壹位,到蘭亭的河邊修褉。大家壹面喝酒,壹面作詩。 作完了詩,大家把詩搜集起來,合成壹本蘭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壹篇序文。這時王羲之已醉了,他趁著酒意,拿起鼠須筆,在蠶繭紙上,揮起筆來。這篇序文,就是後來名震千古的蘭亭集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興致高漲,寫得十分得意,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壹”。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今人所見,皆為《蘭亭序》臨摹本。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很豐富,除《蘭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時晴帖》、《樂毅論》、《黃庭經》等。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遊雲,矯苔驚蛇”,王羲之的書法是極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