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半枝蓮
英文名:HERBASCUTELLARIAEBARBATAE
別名:
韓信窄葉草,牙刷草,同頭草,山鞭,芽刷,太陽花,不能死。
概述:
半枝蓮是半枝蓮的幹燥地上部分。學院教師..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抗癌的作用。
蔣易在《藥鏡集》中記載了“半枝蓮,解除蛇傷的仙草”。除了治療毒蛇咬傷,人們還用它來治療腫瘤,有壹定的短期療效。《本草綱目》記載“此草花紫白色,草紫紅色,七八月采”。形態與本種相似。民間草藥有很多種,命名為半枝蓮或半枝蓮。《百草鏡》載“七十二種半枝”。趙學敏在《本草綱目》中收集了半顆老鼠牙、半顆狗牙和半顆老虎牙,屬於景天屬景天屬的幾種植物。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85版)收載的半枝蓮為本品。
原產地分布:
分布於中國南方省份。河南確山縣現在是主產區,這幾年發展很大。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40厘米。莖下部匍匐生根,上部直立,莖方形,綠色。葉對生,葉三角形,卵形或卵圓形,邊緣有波狀鈍齒,下部葉較大,葉柄很短。花小,2對生,排列成側生總狀花序,頂生;花梗被粘性的短毛覆蓋;葉狀的苞片,小的向上的梯度,有毛。花萼鐘形,外面被短柔毛,二唇形,上唇具盾形。花冠唇形,藍紫色,外面密被柔毛;雄蕊4枚,敵強;子房4裂,柱頭完全著生於子房底部,頂部2裂。小堅果是卵形和棕色的。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態環境:
多見於溝渠、田野及路旁潮濕處。太幹燥的土壤不利於生長。
生物特征:
半枝蓮為馬齒莧科馬齒莧屬的黍。高15-20cm,莖葉肥厚,葉片圓柱形。花生於莖頂端,色彩豐富,有紫、紅、粉、橙、橙、淺黃、純白及多種多色單瓣、復瓣品種,從3月初至9月底連續開花。花的數量和大小與陽光密切相關。中午花盛開,顏色鮮艷,晚上和陰天花閉或很少。蒴果,黑色種子,7-9月成熟,自行開裂,種子散落。
壹般栽培3-4年後,半枝蓮植株開始衰老,發芽能力減弱,需要單獨種植或重新播種。種子容易發芽,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5℃。種子壽命為1年。
成長習慣:
半枝蓮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
成長周期:
多年生草本植物。
收獲和加工:
用種子繁殖的,從第二年開始,每年5月、7月、9月收獲1次。如果是單株繁殖,當年9月收獲1次,以後每年可以收獲3次。收割時,用鐮刀割下整株,挑出雜草,捆成小捆,曬幹或陰幹。
儲存和維護:
把它放在幹燥的地方。
形狀規格:
本品長15-35cm,花軸無毛或被毛稀疏。根很細。莖叢生,細,方柱狀;表面呈深紫色或棕綠色。葉對生,具短莖;葉片多皺縮,展平後呈三角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5-3cm,寬0.5-1cm;先端鈍,基部寬楔形,全緣或具壹些不明顯的鈍齒;上表面是深綠色,下表面是灰綠色。花單生於莖和枝的上腋,萼裂片鈍圓;花冠二唇形,棕黃色或淡藍色紫色,長約1.2厘米,有毛。果實扁圓形,淺棕色。氣微,味苦。
性味功能:
苦,苦,冷。歸肺、肝、腎經。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化瘀利尿。用於疔瘡、咽喉腫痛、蛇咬傷、跌打損傷、水腫黃疸。用法用量15-30g,鮮30-60g;;取適量新鮮產品外用,塗於患處。
鑒別真偽:
字符識別:
全長15-40cm,花軸無毛或被毛稀疏。根很細。莖呈四邊形,表面呈深紫色或棕綠色。葉對生,短柄或近無柄;葉片皺縮或卷曲,展平後呈三角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5-3cm,寬0.5-1cm。頂端鈍,基部截頂或寬楔形,全緣或少數有明顯鈍齒,頂部深綠色,底部淺綠色。脆脆的。花序生在分枝的末端。花冠唇形,棕黃色或深藍紫色,長約1.2cm,有毛。但商品中的花冠已經常脫落,留下勺狀的下花萼和盔狀的上花萼,內含四個扁圓形的堅果,淺褐色。整個草很軟,容易斷。氣微,味苦。
寧可青澀,不可苦澀。
顯微鏡鑒定:
葉表面切片:表皮細胞呈多邊形,壁呈波浪狀垂直。上表皮細胞較大,長55-93μm,寬14-40μm,下表皮細胞25-48μm,11-25微米..非腺毛由1-2細胞組成,呈圓錐形,壁上有疣狀突起,基細胞上有放射狀角質層紋理;靠近葉緣的非腺毛較大,由1-3個細胞組成,長度為48-141 μ m,腺鱗上表面較少,下表面較多。腺頭呈球形和扁圓形,由7-8個細胞組成,直徑50-75μm,腺柄為單細胞。腺毛存在於下表皮,是由四個細胞組成的腺頭,直徑約28μm,為單個細胞,具腺柄。氣孔存在於下表皮,直軸。
物理和化學鑒定:
1.取本品粉末10g,加入80%乙醇50ml,置水浴中回流半小時,趁熱過濾。濾液測試如下:
(1)取1ml濾液,加入少許鎂粉和4滴濃鹽酸,溶液逐漸變為深紅色。(檢查類黃酮)
(2)取1毫升濾液,加入1-2滴0%氯化鐵試液。溶液是深綠色的。(檢查酚類)
(3)取剩余濾液,水浴蒸發,加入5ml 5%鹽酸溶解殘渣,過濾。在三個試管中各加入約1ml濾液,然後分別加入1-2滴碘化鉍鉀試液、碘化汞鉀試液和鎢酸試液,均產生沈澱。(檢查生物堿)
2.薄層色譜樣品的制備:取本品粉末2g(20目),加65438±00ml乙醚,回流半小時,倒出乙醚,殘渣加65438±05ml甲醇,回流半小時,冷卻過濾,濾液供取樣。取樣量為10ml。吸附劑:矽膠H(黃巖熒光化工廠),加0.5%CMC,110℃活化半小時。展開劑:甲苯-甲酸乙酯-甲酸(3:3:1)。跨度為12cm。在紫外燈(365納米)下觀察斑點。
種植技術:
1,土地選擇和整地
最好翻松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同時每畝施2000公斤農家肥作基肥,並做細平整,做寬1.3米的畦。
2.繁育方法
種子繁殖是主要方法,也可用分株繁殖。(1)種子繁殖多為直播,時間為10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以條播或穴播為主。條播行距25-30厘米,溝深4厘米左右;穴播機以大約27厘米的距離開洞。播種時,先將種子撒入混有動物糞便的草木灰中,混合成種子灰,然後均勻撒入溝渠或穴中,並覆蓋壹層細土或草木灰,厚度不得超過0.5厘米。播種後出苗前應保持土壤絕對濕潤,播種後20天左右即可出苗。65438+每畝0.5-2公斤種子。(2)分株繁殖在春季和夏季進行。把植物的老根挖出來,挑選健壯無病蟲害的植物,分株種植,每株3-4苗,種在穴距27 cm左右的穴中,扡插後澆水。
3.田疃管理
(1)直播的情況下,如果苗高5-7 cm,要按照4-5 cm的株距進行間苗,同時要帶土移栽,栽後澆水。(2)中耕除草應在出苗後立即進行,每次收獲後應及時進行。(3)追肥結合中耕除草,每畝壹次追肥人畜糞便2000公斤。
4、病蟲害防治
半枝蓮生長過程中,幾乎不發生病害,花期易發生蚜蟲和白菜黑蟲危害。前者可用樂果防治,後者可用l000倍液噴灑50%敵敵畏防治。
5.留種技術5、6月份,種子逐漸成熟時,分批采收果枝,曬幹或陰幹,搓出種子,揚去梗和雜質,裝入布袋,存放於幹燥處。半枝蓮連作田無需留種,連作3-4年壹般可更新1根苗。
藥典標準:
拼音名稱:半枝蓮
英文名:HERBASCUTELLARIAEBARBATAE
本品為半枝蓮的幹燥全草。唇形科的堂。夏秋兩季,莖葉茂盛的時候,挖壹挖,洗壹洗,曬幹。
描述:本品長15-35厘米,花軸無毛或稀疏被毛。根很細。莖叢生,細,方柱狀;表面呈深紫色或棕綠色。葉對生,具短莖;葉片多皺縮,展平後呈三角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5-3cm,寬0.5-1cm;先端鈍,基部寬楔形,全緣或具壹些不明顯的鈍齒;上表面是深綠色,下表面是灰綠色。花單生於莖和枝的上腋,萼裂片鈍圓;花冠二唇形,棕黃色或淡藍色紫色,長約1.2厘米,有毛。果實扁圓形,淺棕色。氣微,味苦。
含量測定:總黃酮對照品溶液的制備:準確稱取65438±00mg燈盞乙素對照品,於65438±005℃幹燥至恒重,置於50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65438±0ml含0.2mg燈盞乙素)。
標準曲線的制備準確量取0.4ml、0.8ml、1.2ml、1.6ml和2.0ml對照溶液,分別置於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以甲醇為空白,用分光光度法在波長335nm處測定吸光度(附錄ⅴ b),以吸光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測定方法準確量取經索氏提取並稀釋至65438±000ml的燈盞花乙素甲醇溶液,置於50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按標準曲線制備法測定吸光度,從“以甲醇為空白”開始,從標準曲線上讀取供試品溶液中燈盞花乙素的重量(mg ),計算。
以幹品計,本品中總黃酮以燈盞乙素(C21H18O12)計,不得少於1.50%。
燈盞乙素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附錄ⅵ d)。
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用作色譜條件和系統適用性試驗的填料。流動相為甲醇-水-乙酸(35:61:4);檢測波長為335納米。按照燈盞乙素峰計算,理論板數應不低於1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準確稱取8mg燈盞乙素對照品,置於100ml容量瓶中,加入流動相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含80μg燈盞乙素)。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粉末約65438±0g(過3號篩)[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 h,第壹法)],準確稱定,置於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提取至無色,棄去乙醚溶液,殘渣揮發石油醚,加甲醇提取至無色,移至65430。將殘渣用20%甲醇溶解,轉移至25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過濾,取濾液,用0.5μm微孔濾膜過濾,即得。
測定方法分別準確吸取65438±00μl對照溶液和供試品溶液,註入液相色譜儀進行測定。
本品中野黃芩苷(C21H18O12)的含量不得少於0.20%。
加工:去除雜質,洗凈,切段。
性味與歸經:辛、苦、寒。歸肺、肝、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瘀利水。用於疔瘡、咽喉腫痛、蛇咬傷、跌打損傷、水腫黃疸。
用法用量:15-30g;鮮30-60g。取適量新鮮產品外用,塗於患處。
儲存:儲存在幹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