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虛胃寒吃什麽?
脾虛胃寒的人應多吃壹些能補脾胃的溫性食物,如秈米、狗肉、羊肉、雞肉、五花肉、淡蒜、韭菜、辣椒、蕓豆、肉桂等。少吃寒涼、易傷陽或油膩難消化的食物或藥物。那麽脾虛胃寒吃什麽呢?邊肖推薦幾種食物。
1,糯米
糯米又名“江米”,性質溫和,味甘,適合脾虛胃寒者食用。具有溫補脾胃、消渴消渴、改善自汗、治療便溏腹瀉的功效。
2.蓮藕
蓮藕有健脾和胃、養心安神、除煩消暑的功效。鮮蓮藕性寒,生吃涼拌很難消化。所以脾虛胃寒腹瀉的人要吃熟蓮藕。
3.羊肉
羊肉味甘,性溫,入脾、胃、腎、心經;溫養脾胃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惡心、消瘦、畏寒;溫補肝腎,用於治療腎陽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體虛乏力、冷痛陽痿;補血溫經用於產後血虛寒經引起的腹部冷痛。
4、五花肉
豬肚就是豬的胃,性質溫和,味道甘甜。相對於牛肚、羊肚等各種動物的胃,它有更多的好土,通過補形直接培育人體的好土,效果特別好。尤其是脾胃虛弱的老人、婦女、兒童,喝豬肚燉湯能起到急補脾胃的作用,對脾胃不適引起的其他疾病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5.鯉魚
鯉魚富含優質蛋白質,能提供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其味甘平,能補脾胃,利濕消腫。
6.花生
花生的作用是調和脾胃,補血止血,降壓降脂。其中“補血止血”主要靠花生仁外面的紅色外衣,中醫稱之為“花生衣”。根據中醫“脾主血”的理論,氣虛的人容易出血。紅衣花生能滋養脾胃,所以能達到養血止血的功效。
7.粳稻
又名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胃、強筋壯骨的作用。用於脾虛泄瀉,形體消瘦,泄瀉。
8.桿
鱸魚味甘,性平,能滋補肝腎,健脾胃,化痰止咳。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有非常好的滋補作用。它在入秋後開始施肥,在深秋和初冬,它積累了體內最豐富的養分。
9.栗子
中醫認為,栗子味甘性溫,入脾胃腎經,有養胃健脾、補腎壯腰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小兒脾胃虛弱所致的惡心、腹瀉、腎虛、腰膝酸軟等癥。
10,紅薯
俗稱地瓜、地瓜、地瓜。性平,味甘,有健脾補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飲食有情趣》雲:“烹飪補脾胃,益氣,禦寒,益氣色。”《綱要》認為紅薯能“補中、暖胃、養五臟”。脾虛的人可以以紅薯為主食,常吃。
11,山藥
胃寒可以多吃山藥。山藥能滋養脾胃,生津潤肺。可以每周吃兩次山藥燉排骨,也可以用大米、小米、大棗煮粥。炒山藥能健脾和胃,用於治療脾虛、厭食、腹瀉、便溏、白帶過多。山藥富含類似激素的成分,是大眾化的抗衰老健康食品。
12,棗
大棗性溫味美,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兩年前,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脾”的記載。李時珍說:“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對於脾虛、胃弱、缺糧、氣血不足的人,最好經常服用大棗。
2、如何調理腸胃?
1,第壹冷。
包括防止受涼暴飲暴食,防止腹寒。胃病患者要根據氣溫的升降及時添加衣物,加強保暖。晚上睡覺要蓋好被子,盡量減少腹部受涼導致胃病復發或加重的機會。
2.註意飲食調養
胃病患者飲食宜溫、軟、淡、素,不吃生冷、過熱、過硬、刺激性過強的食物,定時定量進食,避免暴飲暴食,戒煙戒酒。如果服藥,要註意服藥方法,防止藥物刺激胃黏膜。
3.保持愉悅、舒適和情緒穩定。
中醫認為“思慮過度,脾氣抑郁,久傷,運化異常”,說明緊張、焦慮等都會影響脾胃功能。不宜邊吃飯邊思考,把商務談判和工作會議帶到飯桌上。另外,細嚼慢咽是養胃的壹個重要原則。
4.註意勞逸結合
註意日常生活,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休息好,按時睡覺,防止過度疲勞。
5.加強體育鍛煉。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盡可能地進行體育活動,可以改善胃的血液循環,增強胃腸蠕動,提高胃的抵抗力和人體對從熱到冷的氣候的適應能力。
6、自我按摩胃部和腹部
中醫認為,經常自我按摩胃部和腹部有助於改善胃的功能。
具體方法是:雙手放在上腹部,以胸骨柄下劍突為中心,順時針、逆時針揉搓30 ~ 50次;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在神闕穴(即肚臍)周圍摩擦30 ~ 50次。另外,摩擦雙腿足三裏(左膝蓋骨外側下方3寸,脛骨外側凹陷處)50 ~ 100次。每天早晚兩次。
隨著按摩的堅持,腸胃會有反應,或打嗝,或腸鳴,或肛門排氣等。這些都是正常良好的生理反應,是胃腸刺激治療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