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上,患者感覺到的異常被稱為癥狀,如惡心和肝區疼痛。權衡醫生看得見摸得著的體征,比如肝腫大,腹水。癥狀和體征統稱為臨床表現。和很多疾病壹樣,乙肝的臨床表現也大不相同。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乙肝病毒感染者往往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重型乙肝:病情發展迅速,癥狀非常嚴重。如果不積極搶救,可危及生命。
2.急性乙肝:病程在半年以內的稱為急性乙肝。壹般起病急,癥狀輕重不等。大多數人的表面抗原在半年內消失,少數可成為慢性乙肝。
3.乙肝病毒攜帶者:如果沒有癥狀和體征。肝功能正常,只有表面抗原陽性,無論是“大三陽”還是“小三陽”,無論HBv DNA是陽性還是陰性,都稱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在乙肝感染者中占大多數,值得註意的是,有些人雖然沒有癥狀,甚至肝功能正常,但肝臟存在慢性炎癥。如果不治療,最終會發展成肝硬化。這些人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攜帶者。因此,如果沒有肝臟組織學檢查的證據,需要長期、動態的觀察才能做出準確的診斷。
4、慢性乙肝:病程超過半年的稱為慢性乙肝,可有不同癥狀,遷延不愈,反復發作。如果沒有乙肝病史,沒有近期的檢查結果,第壹次檢查有時很難判斷是急性乙肝還是慢性乙肝。
除了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他類型的乙肝都有不同的癥狀和體征,可以總結如下。
1,全身癥狀:乙肝受饑餓折磨,經常感到體力不支,容易疲勞,起不來。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損,食量減少,食物消化受阻,營養不足。另壹方面,由於炎癥和消耗的增加,已經攝入的物質被肝功能破壞,不能完全代謝以滿足身體的需要。第三個方面可能是乙肝帶來的精神心理壓力,影響休息和睡眠。失眠多夢可能都與此有關。
2.黃疸:肝臟是膽紅素代謝的中心。病情嚴重時,由於膽汁紅索的攝入、結合、分泌、排泄等障礙,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升高。當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升高時,膽紅素從尿液中排出,使尿液顏色變深。是黃疸最早的表現。但熱天出汗、飲水不足、壹些藥物也會引起尿液顏色的變化,要註意區別。當血液中膽紅素濃度持續升高時,可引起眼睛和皮膚的黃疸。由於膽汁酸排泄障礙,血液中膽汁酸濃度升高,過多的膽汁酸沈積在皮膚上。* * *末梢神經,引起皮膚瘙癢。
消化系統癥狀:肝臟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臟分泌的膽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肝炎時,膽汁分泌減少,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肝臟的炎癥還可能引起肝竇血流障礙,導致胃腸道充血水腫,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乙肝常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厭惡油脂、上腹部不適等癥狀。
4、肝脾腫大:由於炎癥、充血、水腫、膽汁淤積,乙肝常出現肝腫大。慢性炎癥期不愈合,就會復發。肝臟中的纖維結締組織會增生,肝臟的質地會變得堅硬。後期由於大量肝細胞被破壞,纖維組織萎縮,肝臟可萎縮。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臟無明顯腫脹,可能是脾臟網狀內皮系統增生及日後門脈高壓所致。脾臟充血導致脾腫大。持續進行性脾腫大提示肝硬化。
5、肝臟疼痛:肝臟內部缺乏痛覺神經,乙肝壹般不會有劇烈疼痛。但是肝臟表面有壹層很薄的膜,叫做肝包膜。肝包膜上分布有痛覺神經。當肝臟出現紅腫時,肝包膜緊張,痛覺神經受* * *,所以部分患者會出現右上腹和右四分之壹肋部的不適和隱痛。如果疼痛劇烈,還要註意膽道疾病、肝癌、胃腸道疾病......>;& gt
問題2:肝病有哪些癥狀?肝病的癥狀很隱晦,最突出的癥狀是疲勞和飲食不足。常見癥狀有脹痛或不適、惡心、厭惡油膩、食後飽脹或黃疸、口幹、大便或小便幹燥、小便黃,或低熱、頭暈耳鳴、面色萎黃等。如果是肝硬化,除了肝炎的臨床表現外,還有腹水、腹壁血管突出、全身水腫、少尿、肝掌、蜘蛛痣,甚至嚴重出血。為了盡早得肝病,及時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妳有以上情況,首先要去醫院檢查妳的乙肝、肝功能、肝臟b超。壹旦發現自己有肝病,不要太擔心,更不用說匆匆忙忙地去了醫院。妳要選擇好的醫生,在醫生的幫助下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