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和果子的名稱

和果子的名稱

說起日本的和果子,壹般人會在腦海裏浮現出有名和果子老店制作的工藝精細的和果子來。但其實那只不過是和果子中的壹小部分。比如年糕,小饅頭,米粉團子,大福,最中,羊羹,鯛魚燒,落雁,糖,金平糖,還有小煎餅等等。它們在形狀,味道,用料和制作方法各異,但這些都是和果子。

和果子範圍廣泛這和它的歷史有關。據說,和果子是以日本人古來即食的年糕,米粉團子為基本,並融入唐果子,禪宗的點心,南蠻果子等外來食物的特色發展而來的。

日本人比較擅長和洋折中。他們吸收外國的食文化,在視覺,味覺,舌頭的觸覺,嗅覺上按照日本人的喜好來改進創新。進壹步以秋天的紅葉,冬天的飄雪,春天的櫻花,夏天的鮎魚等四季各自不同的自然特色為主題制作和果子,並以和歌俳句等被傳頌的名句來命名和果子。

通過和果子來體現四季也是唯有日本人才有的審美意識。寄予於自然界的思緒構成了和果子的形狀,也因此誕生了那美麗的和果子。帶著喜愛之心將它美麗的身姿攝取進自己的身體裏這是多麽奢侈的享受啊。

和果子裏也有很多和季節,年中儀式,人生的轉承點相關聯的。年中儀式中的和果子多以年糕,小豆制作。這是因為人們認為年糕具有靈力,小豆的紅色可以辟邪。當了解了不同的和果子包含了人們的不同的願望時,品嘗的和果子的味道會更加深厚。

和果子在江戶時代繁盛,那時流傳的和果子歷經300多年延續到現代。另外,各地土產的和果子不斷翻新,使用奶油,巧克力的洋果子也登場。並且在超市可以很方便地買到,作為間食食用等。這樣和果子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了。

因此很多人會有這樣的迷惑:這個時候應該選用什麽樣的和果子呢?今天就和大家壹起步入和果子的世界,尋找屬於妳自己的和果子的品嘗方法。體驗“文靜的和果子”帶給妳的,舒適的時間吧。

首先介紹壹下和果子的基礎知識——和果子的分類。

和果子大體上分為3類。主要以成品的狀態時含有的水分來分類。

1成品時含有的水分大約30%—40%以上的稱作:“生果子”。

這類果子在茶席上作為主要果子使用的“練り切り”,“こなし”以及以年糕為材料的“柏餅”“草餅”“おはぎ”“紅豆飯”“水羊羹”“米粉團子”為代表。

2成品果子的含水量為10%—30%之間的果子稱作:“半生果子”。

以“最中”以及研磨小豆用蜜糖成型的“石衣”為代表。

3成品果子的含水量為10%以下的果子稱作:“幹果子”。

在茶席上使用的“有平糖”為首“落雁”“煎餅”“松餅”“米花糖”為代表。

和果子根據季節使用的材料也不同。

秋季(9月—11月)是豐收的季節,因此使用板栗,柿子,芋頭等的和果子多登場。若要品嘗當年的板栗的美味,當首選“栗金時”“板栗鹿子並餅”。

冬季(12月—2月)比如薄皮包裹帶餡的饅頭和大福很有分量,讓人有暖融融的心情和溫暖感的這類和果子居多。也是品嘗“鯛魚燒”“今川燒”等的烤果子的好季節。

春季(3月—5月)象“草餅”“櫻餅”帶有草或葉子香氣的果子開始熱鬧起來。“雛果子”“柏餅”“粽子”等和各種年中儀式關系密切的果子居多。

夏季(6月—8月)使用寒天,葛粉視覺上具有清涼效果的口感潤滑的果子比較有人氣。“涼粉”“水羊羹”“蜜豆”等自不用說,用葛粉包裹的小饅頭也很受歡迎。

下面簡單介紹壹下身邊常見的和果子的及其歷史。

1煎餅

煎餅起源據說是將和好的小麥粉油炸而來。在江戶時代利用小麥粉或年糕為底料的餅,被制作成各種有淡甜的口感的果子,也因此為人們所熟知。用粳米制作的醬油煎餅得到推廣是在明治以後了。

2羊羹

羊羹如文字所示羊肉的湯汁。作為點心之壹相傳來源於中國的禪僧。禪僧被禁止食用肉類所以用小豆,小麥粉,葛粉等蒸煮成型,看似羊的湯汁。江戶時代寒天被發達利用,煉羊羹也因此誕生。

3饅頭

饅頭相傳和羊羹相同在鐮倉時代—室町時代來源於中國的禪僧。當初主要在寺院制作。據說包裹的餡也使用蔬菜等的煮物。甜小豆餡是在江戶時代流行並滲透於各地的。

4大福

大福起源於放餡的“鵪鶉燒”它比大福要大吃壹個足以飽腹因此也被成為“腹太餅”。寬政年間(1789—1801)加熱的腹太餅被以“大福餅”的名字出售。也許吃了福氣到這樣的寓意讓人喜氣的緣故,博得人氣。

5團子

團子的語源有很多。其中壹說是唐果子的“團喜”。將和好的稻谷粉加工成圓球狀這種簡單質樸感使得全國各地都有各自的名產團子。以京都下鴨神社的禦手洗祭上供奉的團子為首,彼岸團子,賞月團子等,和年中儀式有深厚的關系。

6お汁粉、善哉(加年糕片的小豆粥)

在日本關東和關西“汁粉”“善戰”的稱呼不同。據說汁粉本來指湯中放入果實的汁物。善戰來源於供奉於神前用年糕和小豆制作的小豆雜煮“神在餅”。

7金鍔燒

現在四邊形的為主流。最初是象刀鍔壹樣的圓形。用米粉制作的關西的“銀鍔”流傳到江戶時代,產生了用小麥粉制作的圓形的“金鍔”。進壹步演變形成了和同類四角點心壹樣的四邊形。

8江米條

江戶時代,有種加入“りん”這樣名字的砂糖的果子。也許是由於次而命名的。但真正的來源尚不明確。江戶時代後期博得人氣,“山口屋”江米條店的圖畫被流傳下來。

9米花糖

據說是遣唐使傳來的唐果子之壹。用火醅煎膨脹“米振興”這樣的被寫成漢字“興米”。江戶時代在各地被制作。在江戶作為淺草寺參拜的特產“雷興”,在大阪硬若石頭的“栗之淤古誌”比較盛行。

最後再介紹壹下四季代表的和果子。

秋季

牡丹餅(おはぎ),千歲糖

牡丹餅中不可缺少的小豆自古就被認為可以辟邪。它在彼岸即秋分時食用。

千歲糖據說是來源於淺草出售的“千歲糖”。它形狀細長,主要是慶祝孩子的七五三時祈盼孩子健康長壽之意。

冬季

花瓣餅,餅花

日本皇室在正月會準備用白的圓餅夾有小豆色的菱餅,牛蒡,味曾的“菱葩”。以此為原形設計制作了花瓣餅。

餅花在1月15日小正月作為祈禱谷物豐收而被供奉裝飾。在養蠶地域被成為“繭玉”。

春季

菱餅,粽子,柏餅

菱餅的顏色被比喻為桃花,白雪,草木。菱形尖銳的端角也具有除魔之意。在3月3日女兒節時裝飾食用。

粽子原本是消除厄運的儀式食物。

柏木在新芽尚未萌發時,老葉子不會雕落餅,因此柏餅在祈禱子孫繁榮的武家社會為中心推廣發展。

粽子和柏餅在舊歷端午節時食用。

夏季

嘉祥果子,涼粉

嘉祥果子作為在6月16日祈願除病的“嘉祥”儀式時使用的果子被制作推廣。現在這天被定位“和果子日”。

涼粉因地域而異,有的將它作為盂蘭盆節(大約在8月的下旬)的修行食物提供。在壹些地域還流傳著用壹根筷子吃涼粉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