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蘇源的回顧感

蘇源的回顧感

在同學的推薦下看了韓國電影《素媛》,片子很不錯。看完之後,我去找了同題材的韓國電影《熔爐》的圖文版,對藝術作品塑造社會文化的力量印象深刻。

同壹個故事講的是性侵,但兩部電影不同的背景設定和人物設定卻能引起觀眾截然相反的感受。蘇媛用父母朋友的相互關心和女主角的堅強與勇氣講述了悲傷的真相。然而,大熔爐涵蓋了像性侵犯這樣沈重的話題,如聾啞學校、婚外情、賄賂等。,以此來震懾觀眾,強調問題的嚴重性。如果說《蘇源》在我們心中激起了漣漪,讓我們思考這個社會問題,那麽《熔爐》就是企圖激起波瀾,引起觀眾的恐懼。

我記得不久前看過壹部電影版的《滾!腫瘤君點評:或許編劇從未有過如此痛苦的抗癌經歷,所以只關註主角治療過程中樂觀幽默的精神和感人至深的愛情。真正患過癌癥的人,看完電影會覺得電影把抗癌的過程包裝成了討好的元素,卻沒有真正尊重癌癥患者的痛苦和煎熬。我覺得這個評論擊中了這類電影的軟肋。他們的觀影體驗更好,妳看完也不會感到深深的無奈和難過。即使是導演也會傾向於用顏值更高的主角來淡化主題的嚴肅性和嚴肅性。但這種電影就像壹個滑頭的笑話。他們不想改變什麽,也不想得罪誰,那樣會讓人覺得像吃了整個冰淇淋壹樣無聊。

不過,我其實比的袁多了壹爐。看了網上的評論,我連完整版的電影都不敢看,只看了圖文版,圖文版裏壓抑的氣氛讓人難以忍受。導演和編劇懂得運用技巧來引起觀眾的恐懼,比如設置賄賂、背叛等敏感元素來放大主題的感染力。以上這類電影告訴人們,這個社會雖然有進步的空間,但美與善永遠是最有力的武器,讓人流淚卻依然充滿希望。但後壹種影片傳遞出的是絕望和無奈,讓人懷疑痛苦中是否有光明。

我進壹步想到,導演和編劇的藝術信仰決定了他們的拍攝方式,這些決定可以慢慢影響人們的心理和對問題的看法,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文化和氛圍。所以有人會提倡從積極的角度去表達和描述問題,讓大家樂觀地面對生活悲慘的壹面——所謂的溝通。不過,雖然我更喜歡看素媛身體,但不得不說我很抵觸,因為學生們隱含著壹種“負能量不求上進,人定勝天”的傲慢感。但是,我還是把之前看過的壹段關於“悲劇”的話當做壹個標準。它的含義大概是這樣的:過去人們認為生活是壹場悲劇,悲劇作品教會無助的人去接受它;悲劇作品展現了壹些典型人物的悲劇故事,使人們了解虛榮的包法利夫人和殘忍的暴君的悲劇,從而明白悲劇深深植根於人類命運之中。

現在我們有更多的工具來對抗過去人們的噩夢,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輕視命運,悲劇的藝術地位逐漸下降,積極樂觀的文學作品成為主旋律。但我們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只是因為最近發展太快,所以有點沾沾自喜,認為人類已經強大到可以扼住命運的咽喉。我們太自大了,以至於我們很難接受生活中的失望。大家也擔心寫悲劇會被別人認為無能,所以不敢示弱。人類自信心的膨脹確實令人擔憂。我也希望看到更多當代悲劇作品,因為我發現自己非常抗拒接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上帝,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事情,賜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情,賜予我智慧去分辨兩者的不同。

過好每壹天。壹次享受壹個時刻。接受苦難是通往和平的途徑。

——《尼布爾的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