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疹是風團和潮紅,大小不壹,形態各異。常突然發生,成批出現,數小時後迅速消退,消退後不留痕跡,但常復發;
②自覺瘙癢,伴有腹痛、惡心、嘔吐、胸悶、心慌、呼吸困難,以及發熱、關節腫脹、低血壓、休克、喉頭水腫、窒息等少數癥狀;
疾病的持續時間各不相同
急性蕁麻疹病程在1個月以內;1個月以上為慢性;
4 .皮膚劃痕試驗部分病例呈陽性反應;
5水痘:
根據臨床表現,屬於水皰型;根據病毒的特性,屬於DNA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前驅期短,24小時內出現皮疹。皮疹首先發生在軀幹部,逐漸向頭部、面部和四肢蔓延,呈向心分布。剛開始是壹個紅色針尖大小的斑疹,後來很快就變成丘疹了。幾個小時後就是綠豆大小的水泡。可以是橢圓形,水泡壁薄,容易破。會幹結痂2-3天,然後結痂脫落愈合。病程2周。兒科常見的異常包括大皰性水痘和新生兒水痘。偶爾出現的罕見並發癥有水痘腦炎、肺炎、急性腦病等。(我們在六八十年代搶救過很多水痘並發重癥腦炎的病例,現在幾乎看不到了)。
6麻疹:
按病毒類型分,是由RNA病毒-傅氏粘病毒-麻疹病毒引起,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潛伏期為9-11天,前驅期通常為3天左右。體溫升高,卡他癥狀明顯。皮疹發生在耳後-面部和頸部-胸部和後肢。皮疹為玫瑰色斑疹或丘疹,皮疹之間可見正常皮膚。也可能有內疹,即發病1-2天後頰粘膜出現科普利克斑。常並發支氣管肺炎、喉炎、腸炎、腦炎、心功能不全等。,病程為10-14天。
7風疹:
由小DNA風疹病毒引起,多見於兒童,潛伏期5-20天。發病前,可能有輕度發熱。皮疹發生於面部-軀幹-四肢,有紅色斑疹或丘疹,內疹表現為軟腭有斑疹或瘀點,合並頸部和枕後淋巴結腫大。
8 .兒童急性皮疹:
冬春季節的小流行可能是由壹種病毒(柯薩奇病毒)引起的,也稱為嬰兒玫瑰疹,或第六種疾病。大部分是6個月到2歲,潛伏期10-15天。他們沒有先兆癥狀,經常突發高燒,體溫升至39-40度。當他們的體溫在3-5天突然下降時,就爆發了,首先發生的是頸部-軀幹-上肢-小腿-面部。皮疹形態為玫瑰紅色斑點狀丘疹,內部無皮疹。合並頸、枕淋巴結腫大,偶有中耳炎、支氣管炎。
9手足口病:
柯薩奇病毒A16是主要的小RNA病毒,有時由柯薩奇A2、A4、A5和A10引起。多為學齡前兒童,尤其是65,438+0-2歲嬰幼兒,夏秋季流行,潛伏期4-7天。全身癥狀較輕,出疹前可有輕微發熱、頭痛、食欲不振等癥狀。皮疹表現為腳趾背側緣出現水皰,口腔硬腭、頰牙齦、舌上出現疼痛性水皰,大小米粒至豌豆,半球形或橢圓形,壁薄,內容物清晰,呈珍珠白。水泡數量不多,但能看到50多個水泡。整個病程約1周,很少復發。
10傳染性軟疣:
由痘病毒中的傳染性軟疣病毒引起,潛伏期為14-50天。其特征是皮膚上出現蠟狀光澤的小丘疹,頂部凹陷,可擠出奶酪樣的軟狀物。數量不等,不合並。壹般6-9個月即可消退,但有的持續數年。
11臨床特殊類型:
蛋白質性蕁麻疹是蛋白質通過腸粘膜直接吸收引起的抗原抗體反應;
b寒冷性蕁麻疹可分為家族性寒冷性蕁麻疹和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是寒冷引起的物理性蕁麻疹;
C.熱性蕁麻疹可分為兩種:獲得性蕁麻疹和遺傳性蕁麻疹。接觸熱水後,接觸部位出現風團;
d膽堿能性蕁麻疹,熱、精神緊張、運動後誘發,多見於軀幹及四肢近端,皮損以風團為主,大小為1-2mm,周圍發紅;
E.日光性蕁麻疹,女性多見,發生於日光照射後,皮疹僅限於暴露部位;
f壓迫性蕁麻疹,發生在嚴重、長期壓迫4-6小時後,壓迫部位出現彌漫性、水腫性、疼痛性斑塊;
G.水源性蕁麻疹,與水和汗液接觸後在毛孔周圍引起微小的瘙癢性風團;
h漿液性蕁麻疹,因接觸異體血清、疫苗、藥物等引起抗原抗體復合物反應。,其臨床表現為發熱、皮疹、關節炎和淋巴結腫大;
壹、自身免疫性黃體酮蕁麻疹,發生於前期和中期,由黃體酮引起。
12銀屑病:
A.尋常型銀屑病的病理改變是表皮角化過度和角化不足。角化不良的區域可見由中性粒細胞組成的小膿腫,稱為芒羅小膿腫。顆粒層明顯減少或消失。棘層增厚。表皮突延伸,其下端變寬,可與相鄰的表皮樣突壹致。真皮乳頭呈棒狀延伸,其上的棘層變薄。乳頭內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臨床上出現Auspitz征。周圍可見外膜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
b .關節炎型銀屑病的病理變化與上面提到的尋常型銀屑病相同。
C.紅皮病型銀屑病的病理改變主要是真皮上部明顯的炎癥反應和明顯的水腫,其他基本與尋常型銀屑病相似。
D.膿皰型銀屑病和連續性肢端皮炎的病理變化特點是表皮形成壹個大膿皰,即Kogoj膿皰,主要在表皮上部,膿皰內有中性粒細胞。其他變化與尋常型銀屑病基本相同,只是角化和表皮突起稍有延長。
E.掌跖膿皰病的病理改變為皮內單室膿皰,其中有大量中性粒細胞和少量單核細胞,表皮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
13.妊娠皮膚病
傳統疾病分類包括:妊娠皰疹、多形紅斑、帶狀皰疹、結節性妊娠紅斑、瘙癢性妊娠毛囊炎、多形紅斑、妊娠瘙癢、妊娠瘙癢、環狀瘙癢等。但由於對其病因和病理缺乏深入了解,分類上存在重疊,所以Roger等人(1994)建議其懷孕。
②肝內膽汁淤積癥又稱妊娠瘙癢。
③妊娠期多形性皮疹,包括多形性紅斑、妊娠期瘙癢性毛囊炎、環狀癢疹、妊娠期早、晚期瘙癢、妊娠期丘疹性皮炎、妊娠期癢疹、妊娠期蕁麻疹性丘疹性腫塊、妊娠期中毒性紅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