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李育種有哪些貢獻?

李育種有哪些貢獻?

應用果樹育種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李的遺傳變異,培育李新品種的科學技術。世界上大約有30種李屬園藝植物,其中包括中國李。和歐洲李的經濟價值最大。他們可以吃新鮮的或罐裝的,尤其是幹的。培育李新品種可以提高李的產量、品質和抗逆性,增強其食用價值和經濟效益。

發展簡史

1860左右,美國人H.A.Terry開始了李的育種工作,育成了許多優良品種。1884年,美國著名果樹育種家伯班克(Burbank)從日本引進了中國李實生苗,並選育出伯班克、Abundan-ce、Satsurna等品種。後來,他將中國李與其他李品種雜交,培育出聖羅莎李,這是美國長期以來的主要栽培品種,並與中國李、杏李(P..西蒙尼·卡爾。)和美洲李(P.amer-icana Marsh。).與此同時,蘇聯(ивмичурин)的米丘林先後育成了闊茲洛夫黑李、甜刺李等新品種。到1930年,僅美國就有10多個州從事李育種研究。截至目前,全球共有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南非、瑞典、保加利亞、南斯拉夫、蘇聯、匈牙利、羅馬尼亞、巴基斯坦等10多個國家。中國李的育種工作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黑龍江、吉林、新疆等省(區)的少數研究單位開始了工作。

育種目標

每個國家都不壹樣。美國華盛頓州要求培育生理病害少的早熟品種;紐約對改良抗性、品質、穩定產量和自果感興趣。佐治亞州旨在培育能適應美國東南部種植條件、具有不同成熟期的品種。在法國,主要目標是培育壹批適合曬幹和鮮食的歐洲李品種。在瑞典,李的育種目標是培育耐寒、早熟的鮮食品種。中歐和蘇聯國家主要栽培鮮食、曬幹、用於釀造白蘭地的歐洲李,要求品種結果性狀好,抗病性和抗寒性強。在我國,要求選育耐寒、果型大、品質好、適應黑龍江、吉林、新疆自然條件的中國李品種。

育種方法

李的育種途徑有:①選芽。是獲得新品種的有效方法。美國的卡塞爾曼和晚聖羅莎是從聖羅莎芽變中選出的品種。②苗木選擇。這是伯班克早期的育種方法之壹。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也用這種方法培育了新品種,如躍進6號、魁豐、魁冠、綏棱紅、綏棱3號和北方2號。③雜交育種。是李育種的主要方法,雜交育成的品種很多,其中以美國最多。其中,紐約州農業實驗站用意大利李××霍爾繁育易洛魁和莫霍卡;阿爾比恩×意大利李育成奧奈達;美國加州裏諾實驗站育成中國李品種前沿、弗裏亞、羅莎皇後三個品種,已在加州推廣應用。F.Anderson是這個州的壹個私人育種家,培育了1早熟中國李,在當地得到了發展。其他已經命名並投入生產的中國李品種包括亞馬遜、安迪驕傲、烏梅、安傑雷諾、比格和黑色女王樂團。還有65438-0967加拿大育成的三個歐洲李品種:Valor、Verity、Vision。此外,蘇聯和羅馬尼亞分別育成20多個歐洲和中國李品種,中國育成中國李優良品系長春79-2-17。

親本選擇

作為父母,應該有很強的傳遞能力。所選親本應在果實成熟度、肉質硬度、果實風味等性狀上相近。用作親本的不同物種具有不同的染色體倍性。歐洲李和黑李為六倍體(2n = 6x = 48);刺參是四倍體(2n = 4x = 32);中國李、櫻桃李。),美國李等很多物種都是二倍體(2n = 2x = 16)。當兩個親本具有相同的倍性時,種間雜交往往可以成功。如果兩者的倍性不同,雜交後雖然可能形成果實,但種子很少。E.J. Alden (1965)利用多個不同倍性的親本進行多組合異花授粉。他提出,無論什麽倍性的親本,雜交的成敗都取決於是否使用比父本雌蕊短的品種作為母本。例如,當使用梅×加拿大李(P. nigrait。)作為正反交,只有以短雌蕊梅花為母本時才能坐果。奧爾登還發現刺李能與大多數二倍體親和。而二倍體物種與六倍體物種雜交時,以二倍體物種為母本比以六倍體物種為母本坐果率高得多,但種子活力很低。當六倍體歐洲李與二倍體中國李雜交時,通常是不育的。然而,W. H .格裏戈斯(1953)指出,歐洲李的栽培品種是中國李的良好傳粉者,但用這些中國李給它們傳粉是不結果的。這些都說明李的不同倍性對親本選擇非常重要,必須高度重視,否則授粉就會失敗。為了選擇友善授粉的親本,Flory (1947)試圖擬定壹份不同系統品種在美國西南部雜交時的最佳授粉組合列表:①梅花(P.hortu-lana Bailey。).授粉品種包括該系統的其他品種或野生李(P. Munsoniana Wright et Hedr。);②園鵝李。授粉品種為園藝李或中國李系品種;③中國李。授粉品種多為二倍體品種;④積雪草。傳粉品種包括美國本土品種狹葉李(P.angustifolia Marsh)和野生李系統之間的雜交,以及中國李系的大多數品種。

基因研究

中國李雜交後代果實成熟度為數量遺傳。後代的成熟度與雙親的平均成熟度密切相關,而與雙親之壹的具體成熟度關系不大,果實大小也是數量遺傳。它們後代的平均果實大小小於它們的父母。水果的形狀由多對基因控制。這些基因對要麽是圓形顯性,要麽是橢圓形顯性。黃皮是單基因,黑、紅、紫、赭色是隱性,這些膚色的遺傳是數量遺傳。在果肉顏色上,紅色對黃色是顯性的,而且是單基因。紅色的深淺是由多個基因控制的。核性狀似乎是隱性的。從親本有粘性的後代中,有時會發現部分脫落,但果實的成熟度和果肉的軟硬對核的粘附有影響。歐洲李雜交後代果實形狀為寬橢圓形,以圓形為主。果皮顏色為黃色,但隱性到紅色、紫色、黑色、赭色。厚果粉對輕果粉占優勢。細胞核不如細胞核是隱性的。樹姿的開放性狀是隱性的;有毛分枝的比例接近無毛分枝的比例占優勢;多毛的葉子和較短的雄蕊占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