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但同時也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這種抑制素能抑制胰蛋白酶對蛋白質的作用,使大豆蛋白質不能被分解成人體可利用的氨基酸。要想充分利用大豆中的蛋白質,就必須通過充分浸泡、磨細、過濾、加熱等處理方式,來消除胰蛋白酶抑制素的不利影響。生豆漿中還含有壹種叫皂甙的物質,皂甙如果未熟透進入胃腸道,會刺激人體的胃腸黏膜,使人出現壹些中毒反應,出現惡心、腹痛、嘔吐、腹瀉、厭食、乏力等。
那麽豆漿應該怎樣煮才算熟?
專家稱,當生豆漿加熱到80℃~90℃的時候,會出現大量的白色泡沫,很多人誤以為此時豆漿已經煮熟,但實際上這是壹種“假沸”現象,此時的溫度不能破壞豆漿中的皂甙物質。正確的煮豆漿方法應該是,在出現“假沸”現象後繼續加熱3~5分鐘,使泡沫完全消失。
有些人為了保險起見,將豆漿反復煮好幾遍,這樣雖然去除了豆漿中的有害物質,同時也造成了營養物質流失,因此,煮豆漿要恰到好處,控制好加熱時間。
國人吃喝了數百年的大豆食品,近十年來大大地觸動了西方科學家的心弦!它所含的優質蛋白質,如同動物性蛋白質壹般建造、維護身體,卻不至於對心臟、腎臟增加負擔;它所含的異黃酮素--壹種植物性女性荷爾蒙,確實可以減輕更年期婦女因為缺少動情素所生成的骨質流失,甚至潮紅、頭痛等現象;而它同時也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重要礦物質,如鈣、鎂、磷等。
熱豆漿新鮮喝
盡量購買熱騰騰的豆漿,現場食用。年輕人及工薪階級群為了方便及口感,往往購買冰的杯裝或袋裝產品,這類豆漿常是前壹日制備未使用完者。
壹般豆漿店家不像工廠,具有合宜的冷藏設備及空間(如冷藏庫),可以貯存體積龐大的液態豆漿,因而相當容易以防腐劑來保存容易變質的豆漿。若實在想喝冰豆漿,應自備耐熱容器,買回住處自行分裝,及時冰藏。
購買較知名的商品,雖無法完全保證商家壹切合乎食品衛生法規,但終究銷路大,產品應較新鮮,商家也較在意商譽。
無糖、鹹豆漿維持身材好味道
1杯甜豆漿約含7克蛋白質,與1杯鮮乳相比,所差無幾,脂肪含量約4克,與1杯低脂鮮乳相等,卻是不折不扣的植物性脂肪。值得註意的是,1杯甜豆漿的醣類近30克。不少人有此經驗,在不吃其他食物的情形下,喝1杯鮮乳可維持壹個上午不餓,但若喝1杯甜豆漿,卻可能在1~2小時就明顯感到饑餓,這主要是豆漿中的高糖刺激血糖升高,啟動了體內胰島素快速分泌,繼而使血糖快速下降,因而饑腸轆轆。對於怕胖、又抵不住饑餓的人,或血糖不穩定的糖尿病患,最好練習喝清豆漿,或嘗試加入低糖的甜味劑,或改喝鹹豆漿,或將蔗糖減至可接受的最低量,以期降低“胰島素效應”。
喝豆漿有七禁忌
N1忌喝未煮熟的豆漿
很多人喜歡買生豆漿回家自己加熱,加熱時看到泡沫上湧就誤以為已經煮沸,其實這是豆漿的有機物質受熱膨脹形成氣泡造成的上冒現象,並非沸騰,是沒有熟的。
沒有熟的豆漿對人體是有害的。因為豆漿中含有兩種有毒物質,會導致蛋白質代謝障礙,並對胃腸道產生刺激,引起中毒癥狀。預防豆漿中毒的辦法就是將豆漿在100℃的高溫下煮沸,就可安心飲用了。如果飲用豆漿後出現頭痛、呼吸受阻等癥狀,應立即就醫,絕不能延誤時機,以防危及生命。
N2忌在豆漿裏打雞蛋
很多人喜歡在豆漿中打雞蛋,認為這樣更有營養,但這種方法是不科學的,這是因為,雞蛋中的黏液性蛋白易和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產生壹種不能被人體吸收的物質,大大降低了人體對營養的吸收。
N3忌沖紅糖
豆漿中加紅糖喝起來味甜香,但紅糖裏的有機酸和豆漿中的蛋白質結合後,可產生變性沈澱物,大大破壞了營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