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早說話早走路的孩子真的更聰明嗎?
我問過兒科醫生的壹個朋友,她是這麽說的:沒有科學依據說孩子說話早走路更聰明。孩子的生長發育是有壹定規律的,走路和說話沒有必然聯系。。
專家調查結果顯示
有專家做過相關調查,發現走路早的孩子在智商、身體平衡、手眼協調等方面沒有明顯優勢。其中,走路早的孩子在平衡方面沒有明顯優勢。相反,爬得多的孩子比走得早的孩子平衡感更好。
讓寶寶在會爬的時候多爬,可以鍛煉他的手腳協調能力。除此之外,這些動作比如寶寶爬著取夠東西,爬上爬下,舉著東西等等都需要平衡。
在寶寶壹次又壹次的運動中,他的身體會記住如何不摔倒,如何安全地走到他想去的地方。這些都是寶寶在壹次次探索中積累的經驗。
其實很多家長覺得地面又冷又臟,怕寶寶撞到或者塞到嘴裏,就不讓寶寶到處爬。然後等寶寶差不多大的時候,他們會扶著寶寶的腋下或者用學步車鍛煉走路。這是非常有害的。
頻繁使用助步車的危害。
(長期使用學步車會影響寶寶髖骨的發育,學步車有傾覆的潛在危險。不建議用來鍛煉走路。而且家長也不要強迫孩子太早站起來。這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讓寶寶會爬,然後他拿著東西慢慢站起來,然後他拿著東西走路,然後他放手。如果壹開始就直接用學步車,可能會適得其反。
其實在寶寶學走路的過程中,讓身體的條件反射學習並記住這個過程(比如平衡、手、腳、眼、腦的合作能力等)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寶寶怎麽聰明,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之前看到過壹個神奇的心理學實驗: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的壹個實驗:他去壹個學校,告訴校長和老師,有壹個測試,要找出誰是最有天賦的學生,然後讓學生參加測試。測試結束後,選出幾個學生,告訴校長和老師,這些孩子是天才。他要求老師保守秘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他的助手再次回到學校,重新測試了所有做過測試的學生。結果發現,之前被選拔出來的天才學生,各科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變得更加開朗、自信,對知識更加渴求,也更願意與人打交道,智商也大大提高,在長期的研究中壹直在提高。
最後,羅森塔爾告訴校長和老師,第壹次來選的有天賦的學生,其實是隨機挑選的,不是考試成績!孩子會有這樣的變化,不是因為他與眾不同,而是因為校長老師覺得自己是天才,區別對待,無意中把這個?妳真是個天才。妳很聰明?概念和認知,傳遞給學生。壹個孩子會成為他所相信的樣子。什麽樣的信仰會帶來什麽樣的改變。
那麽這是否意味著,如果父母和老師告訴他們的孩子妳想要什麽,他們就會這樣做?
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說妳要什麽,其實是在說:妳現在不是這樣的,這樣不好。妳應該改正它。當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好時,我們會找到他?失敗?教育的地方。
如果我們相信他是壹個好孩子,我們會發現他做得好,並表揚他。不同的態度會讓孩子對自己有不同的認知,孩子對自己的不同定位會導致到達不同的地方。其實這種心理暗示也適用於成年人,成年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但是成年人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思維和對自己的固定評價,很難改變。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並且非常希望我們的寶寶聰明。那麽最好的辦法就是信任他,鼓勵他,讓寶寶相信他是壹個聰明的寶寶!那麽當寶寶有了自信,各方面都會變得更聰明。
我是壹個全職媽媽,有第二個孩子。我通過問答的方式分享我關於孕產和育兒的知識,也希望了解更多育兒知識。妳不經意的贊美是我寫作的動力。歡迎瘋狂,謝謝妳來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