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步步切蛋糕是怎麽變成全民抵制的?
因為切糕多來自新疆少數民族地區,東部很多省市沒有這種小吃。
所以很多內陸地區的人看到切糕是為了新鮮感,買來滿足好奇心。
然而,他們絕不會想到,這不起眼的切蛋糕會導致他們的“毀滅”。
原因是壹些無良商販借助消費者心中切蛋糕的新鮮感,故意模糊價格,從而故意傷害消費者。
但是,社會不可能讓他們的爛生意這麽囂張。隨著事情的發酵,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被騙,公安部門也開始整治這種不良風氣。雖然這種“價格策略”的方法已經被叫停,但這些不法商販已經逐漸鉆了其他地方的空子,找到了新的歪門邪道再次傷害消費者。
後來他們確實明碼標價,不是隨便偷換“斤”“梁”的概念,而是只要消費者來買,就開始在重量上做手腳,不僅在電子秤重算上做手腳,還故意把蛋糕切成大塊,讓顧客要壹小塊,無良商家想壹刀切切成兩半。
要知道,切糕是由各種果蔬、堅果、蜂蜜做成的,可謂非常厚重。壹小塊可能幾公斤。這些商家還規定,壹刀切不退不換。因此,壹些不法商販利用這壹點,明目張膽地傷害消費者,從而達到自己的買賣目的。
然而漸漸的這種行為也被公安部門強力制止,但是無良商家依然不思悔改,繼續找壹些歪門邪道傷害消費者,抹黑切餅行業。
他們看到這條路走不通,就決定另辟蹊徑,於是打著純天然、無汙染的新疆瓜果的名義,在原料上做手腳。
銷售壹些劣質瓜果,腐爛、蟲蛀、摻水、發黴,不僅口感差,還會威脅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最後,這個行業逐漸被這群人給毀了,臭名昭著,受到了很大壹部分消費者的攻擊和抵制。“高價切蛋糕”也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不可逆轉的固有印象。
二、過去切糕“重出江湖”?這個蛋糕不是另壹個蛋糕?
如今,“天價切糕”逐漸消失,傳統切糕出現了明碼標價。但就是這個漂亮又好吃的切糕。現在明碼標價五元壹兩的銷量是多少?
還有很多消費者表示,換算成50元壹斤,價格並不便宜。另外切糕的制作方式決定了它的密度很高,非常容易花了好價錢卻只嘗了幾口。此外,部分商家還存在“少砍多砍”的現象。所以很多市民表示,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還是不買的好。
第三,過去切糕傷人心。我們現在能東山再起嗎?
切蛋糕行業很難進入大眾消費市場嗎?切糕是中國新疆非常受歡迎的傳統食品。因為新疆的氣候和地理優勢,那裏出產的水果和堅果都非常好吃,所以當地人就把這兩種食物結合起來做切糕。切糕的制作過程也很麻煩,原材料價格也比較高。其實售價比較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讓人無法接受的是當初黑心的商業模式和充滿套路的傷害消費者的手段。
所以即使現在的切糕行業逐漸整頓,仍然很難進入消費者的視野。畢竟大家都怕“狼來了”的故事重演。
總結:
俗話說:“人無信不立”,做人做事要誠信,做生意也是如此。誠信經營是基礎,誠信才能把他們做大做強。無知的追求眼前利益是不能長久的。
從長計議,極端的野心只能讓妳在利益的漩渦中越陷越深,從而切斷妳的退路。
所以,不要壹次次掠奪消費者的同情心。固有印象壹旦形成,就很難再翻身了。“高價切蛋糕”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