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葡萄酒是壹種重要的酒精飲料。下面是我為妳收集的酒文化論文相關文章。希望能幫到妳。如果覺得不錯,可以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1法國被認為是頂級葡萄酒的代表國家。法國人的浪漫氣息,獨特多樣的氣候和土壤,2000多年悠久的釀酒技術,嚴格的法定產區管理規定(受控的原產地命名),使法國能夠提供風格各異的優秀葡萄酒。值得壹提的是,無論是法國的釀酒技術,還是第戎的波爾多(Bordeux Nice Dijon)的管理條例……都早已被世界其他葡萄酒生產國所接受和模仿,成為典範。
在法國,葡萄酒不僅僅是壹種飲料,它已經融入了法國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為不可分割的壹部分。早在羅馬時期就有葡萄酒釀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壹些稀有葡萄品種生長良好,達到最佳狀態的只有法國。法國的葡萄園幾乎覆蓋了全國三分之二的面積。
17世紀,法國人開始將葡萄酒的種植和生產制度化。世博會於1855年在巴黎舉行,當時拿破侖三世還在巴黎。他想利用世博會的機會向全世界推廣波爾多葡萄酒,他也有把全國各地的葡萄酒全部展出的想法。因此,他要求波爾多葡萄酒商會籌備壹個展覽,介紹波爾多葡萄酒,並對波爾多酒莊進行分類。波爾多商會指示葡萄酒經紀人協會擬定分類表,將所有酒莊分為五個等級。之後格拉夫產區和聖愛美濃產區在上世紀中期也被劃分為酒莊,但並沒有像梅多克產區那樣劃分為五個等級。所有進入分類的酒莊都被稱為柱狀酒莊,酒標上可以看到GrandCruClasse字樣。
早在1855年,法國就有了成熟的葡萄酒分級制度。* * *有四個級別:法律、優秀、區域和日常。其中合法產區的葡萄酒等級最高,簡稱“AOC”,占總產量的35%,這個等級的葡萄酒價格非常昂貴。關於1855的分類有很多爭議。但1855的分類不僅顯示了波爾多葡萄酒產區的分類,還反映了該地區的歷史淵源、葡萄酒貿易和酒莊情況,已深入全球葡萄酒愛好者的心中。當時的分類模式顯示,幾乎所有的等級園都來自梅多克產區,所有入選的酒莊都集中在波爾多左岸。因此,這種分類系統有相當大的局限性,這當然也與左岸波爾多產區的地理優勢密切相關,它靠近基隆多河,通往大西洋彼岸的其他地區。
通常,我們認為波爾多是法國最著名的葡萄酒。事實上,勃艮第和羅納河谷也是著名的葡萄酒產區。在勃艮第北部的村莊,也生產頂級白葡萄酒。在眾多葡萄品種中,黑皮諾是法國的主要葡萄品種。現在部分地區已經普及了機器采摘,但是壹級葡萄園還是以人工采摘為主。通常采摘下來的葡萄都會有去梗的過程,這個過程壹定要恰到好處,因為直接影響葡萄酒的酸度。下壹步是壓碎葡萄。在村子裏,如果葡萄豐收,人們會特別慶祝。他們會把葡萄放在特殊的木桶裏。人們不分性別,跳進桶裏,隨著音樂在葡萄上歡快地跳舞,下面的葡萄就會不知不覺地被擠出來。壓榨後榨汁前會有第壹次發酵,然後葡萄渣會被送去壓榨提取更多的汁液。下壹步是將其在低溫下放置壹段時間,以將固體物質從葡萄中分離出來。之後要在大桶裏存放6-24個月,然後裝瓶。大家在酒廠或者超市買了顏色寶石般的酒,就是這麽壹個過程。
專家表示,葡萄酒產區之壹的第戎位於法國中部,城市中彌漫著貴族氣息。第戎是法國人公認的‘貴族城市’,不僅有錢,而且盛產葡萄酒。法國人不在第戎工作,但肯定會在第戎買房,因為夏天會來度假。可想而知,產量與日俱增是因為富人對優質葡萄酒的需求很大,或者說,正是因為他們生產了更多的優質葡萄酒,才吸引了這麽多富人前來。其實並不是。只是地理條件適合葡萄的生長,這樣才能產出更好的葡萄,自然也就有了更好的葡萄酒。除了好喝的酒,生姜面包和芥末醬也是這個城市的特色。想想壹口甜酒,壹口蘸著芥末醬的面包,妳會立刻愛上這座城市。
赤腳在大桶裏踩葡萄是法國人釀酒的第壹步。當然,前壹步是從藤蔓上摘下來。每年夏天,第戎都會歡迎國內外的朋友來酒莊工作。妳也可以買壹頂草帽,品嘗剛釀好的酒,成為他們中的壹員。有點澀,但之後又順滑又甜。閉上眼睛說,特雷斯本!我已經被酒味深深陶醉了。
在法國,除了第戎,也有很多地方釀造葡萄酒。酒的種類分為幹邑、香檳、紅酒、粉紅酒、白酒。在法國乃至整個歐洲,幹邑也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幹邑地區的性格就像獨壹無二的白玉葡萄壹樣獨特。大西洋溫和的海洋性氣候使其成為完美的幹邑產區,包括濱海夏朗德省、多爾多涅省和德塞弗勒省的壹小部分。在這裏他們被分為六個產區,分別是大香檳區、小香檳區、邊境林區、優質林區、良心林區、普通林區。
目前最著名的幹邑、軒尼詩、雷米·馬丁、佳美、奧德、馬爹利等酒莊所用的葡萄,都來自這六個產區。在制作幹邑的過程中,通常會蒸發掉壹半的酒精。起初,幹邑的釀造者認為這部分失落的酒是天使喝的,被稱為給天使的禮物。據說在這個自然蒸發過程中,幹邑面積的統計可以具體到每年有2000多萬瓶酒消失在大自然中。
世界上只有兩種餐桌上的美食需要等待100年,甚至更久。壹種是西班牙醋,另壹種是法國白蘭地。法國人愛酒,其實更愛酒文化。想想桌上壹瓶100年的陳年老酒。很難細細品味。這片未知的土地讓我們充滿了幻想和期待。
葡萄酒等級的分類
剛接觸法國葡萄酒的朋友,總覺得葡萄酒有酸味,是壞酒。事實上並非如此:葡萄酒的酸味壹部分來自葡萄漿果,如酒石酸、蘋果酸和少許檸檬酸,壹部分來自發酵,如琥珀酸、乳酸和乙酸。這些酸性是不可避免的,它促進唾液的分泌,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對健康至關重要。相比其他國家,法國葡萄酒更復雜,不僅有AOC,還有好酒。好酒必須來自好年景。因為葡萄酒質量的關鍵在於葡萄原料的質量,而葡萄的質量是由葡萄的產地、氣候和管理決定的。2000年以來的好年份分別是2000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所以當妳看法國的酒標時,按年份選酒可能是個不錯的主意。酒標上標註的是2005年,表示瓶內葡萄酒的原葡萄是2005年采摘的。
與歐洲相比,美國是壹個更有活力、更務實的國家。有比較主動的,探索的,無拘無束的風格。直率、簡單、急切,帶著壹點強烈的自信,可以算是美國的民族風格,也是很多美國人的個人風格。這是美國移民生活的深刻體驗。也許正因如此,歐洲大陸人和英國人喜歡的,需要長時間陳釀,需要壹顆寧靜平和的心去品味的優雅葡萄酒,不會受到美國消費者的歡迎。美國人是務實的。雖然他們在葡萄酒方面仰視法國,就像在政治、建築、藝術和文化方面壹樣,但他們絕不會照搬法國的制度。走自己路的態度和勇氣,在中美兩個偉大的國家都有所表現。
當意大利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效仿法國搞DOC和DOCG的時候,美國就開始走上了以品種來標記葡萄酒的道路。美國移民簡單直接。普通消費者要記住那些繁雜的產地和標簽,基本上是壹塌糊塗,所以美國的酒標更加簡潔,有特色,容易記住。
在20世紀70年代,有標誌性的巴黎盲品。魯玉娥酒莊的赤霞珠和蒙塔伊蓮娜1973霞多麗分別位居紅酒和白酒榜首。另壹邊,加州的酒廠門前,拉著鉑金粉和奶牛場的車排起了長龍。美國投資移民的本地人,還是喜歡壹些便宜、直爽、張揚、有活力的葡萄酒。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大錢小錢,買了很多名酒,中產階級也在形成。水平基本處於調戲法國葡萄酒的階段,追求拉菲、龍船、白馬,低壹級的只有法國葡萄酒。喝什麽酒,往往是照顧妳的身份,而不是妳的口味。投資移民美國。在這麽多美食作家和極其繁榮的美食博客的作者中,我相信總有壹天會出現帕克這樣的人物。
也許是因為是移民國家,也許是因為加州出產的葡萄酒幾乎占總產量的90%,在美國葡萄酒市場上可以看到各國的葡萄酒,投資移民至少在我去過並短暫居住過的東部幾個州的大小城市都有。移民美國和我在歐洲的感覺很不壹樣。在歐洲,壹個地區的本土葡萄酒占絕對主導的比例,然後是國內其他地區的壹些葡萄酒,國外葡萄酒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