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裏孩子身高比同班同學矮,是矮小癥嗎?
醫學上將身材矮小,定義為低於同性別同年齡段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以上。標準差是統計學上的概念,2個標準差通俗來說就是身高遠遠矮於平均身高。因此身高比同班同學略微低壹點,家長不用太擔心,這種情況肯定不是矮小癥。只有身高遠遠低於同齡人,才需要額外註意。
2.如果孩子身材矮小,是否意味著存在生理疾病?
不壹定,首先身高和遺傳高度相關, 如果 父母壹方或雙方身材矮小,子女很有可能也會身材矮小。其次兒童的生長發育並不是勻速的,存在著生長突增,即短時間身高增長迅速;也存在生長延遲,即生長突增發生時間比同齡兒童晚。這類兒童進入青春期的時間稍晚於其他兒童,但在成年時會長到正常身高。
3.哪種類型身材矮小,提示存在生理疾病?
許多父母會簡單的把身材矮小,理解為生長激素的缺乏,這是壹種錯誤的認知。身材矮小包含 甲狀腺激素缺乏、特納綜合征、宮內發育延遲等多種疾病。生長激素的缺乏僅為其中的壹種疾病,如果兒出現智力低下、骨齡明顯落後、基礎代謝率低提示存在甲狀腺激素缺乏。如果兒童出現劇烈頭痛、嘔吐、視野缺損,提示存在顱內腫瘤。這些情況均需要及早幹預。
4.兒童需要完善哪些檢查,明確診斷矮小癥?
第壹步是準確測量身高,嬰兒和不滿24個月的兒童,平躺測量其身長;2歲以上的兒童,需要站立測量身高;然後把兒童的身高數據納入 身高生長曲線進行評估。同時需要測量兒童的骨齡, 壹般采用左手或左手腕X線攝影來明確。 身高數據和骨齡明確提示矮小癥,則需要進壹步詳細追問病史,並完善促甲狀腺激素、遊離甲狀腺素、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等相關檢查。
5.矮小癥治療的最佳年齡是什麽?
矮小癥治療的最佳年齡在3-12歲,建議治療年齡不要超過12歲。因為12歲以後,骨骺線可能會閉合,閉合後再進行治療,不會出現身高增長的情況。根據不同的疾病,治療的時間點略有不同。甲狀腺功能減退,發現的同時應立即進行治療。因為甲狀腺功能減退會影響兒童大腦的智力發育。生長激素缺乏,可以不必過早的進行治療,因為在3歲前很難判斷是否由於生長激素缺乏而引起。
6.矮小癥的治療方法是什麽?
矮小癥首要的治療方式是病因治療,例如甲狀腺激素缺乏,需要補充甲狀腺素片治療;顱內垂體瘤,則需要開顱手術治療。其次針對絕大多數生長激素缺乏性矮小癥,則需要註射生長激素治療。目前生長激素均采用皮下註射的方式給藥,臨睡前皮下註射壹次生長激素,壹周註射六到七次。生長激素需要堅持使用到兒童骨骺愈合為止。
7.生長激素是激素嗎?會引發糖尿病嗎?
生長激素雖然也叫“激素”,但與大家理解中的激素不同。印象中註射後會引起肥胖、糖尿病的激素是糖皮質激素,與生長激素無關。 國內外臨床研究顯示:生長激素治療不會誘發糖尿病。註射生長激素會引起壹過性的血糖升高,但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血糖水平可逐漸恢復至正常範圍。
8.生長激素治療的療程和療效如何判斷?
生長激素沒有所謂的療程,需要根據兒童身高與平均身高的差距,骨齡情況、家庭經濟狀況綜合評估。壹般情況下,需要至少治療1年。每3個月到醫院復診,測量身高、體重、甲狀腺功能、空腹血糖等數據。並根據生化指標調整治療策略。
首先要少喝碳酸飲料,尤其是可樂中磷含量過高,過量飲用會導致體內鈣、磷比例失調,造成發育遲緩。其次要少吃 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此類食物熱量含量高,但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卻很少。長期食用此類食品,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身高發育。最後要多喝牛奶,牛奶中提供的鈣質能幫助兒童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