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白雲豬手練

白雲豬手練

白雲豬手:不要只知道紅燒豬腳。有多少人認識我?誰知道我好吃?

白雲豬手是傳統粵菜的經典菜!因為用來涮豬手的泉水取自白雲山,故名白雲豬手。吉煒有詩贊美:

白雲山上雲比雪好,溪水幹凈無瑕。

得到這個好吃又世俗的願望,不做天上的老仙。

豬腳,在傳統人眼裏是熱的吃,很少冷的吃,但是白雲豬腳是冷的吃,和泡椒鳳爪壹樣!

家裏白雲豬手的做法很簡單,就是以豬手為主料,放入沸水中煮至軟爛,撈出用冷水沖洗至發白,撈出拌上調料,即可食用。其風味特點是酸中帶甜,肥而不膩,皮脆,食之不厭,骨肉易分離,皮滑肉滑,為佳釀。在廣州,以前幾乎每個餐廳都有這道菜作為招徠客人的招牌。烤肉系列和白切系列的三點涼菜!

在餐館裏,豬手(前腳)洗凈切碎,先煮熟,然後在流動的泉水中漂洗壹天,撈起用白醋、糖和鹽煮熟,冷卻後放入甕中浸泡幾個小時,然後食用。最好冰鎮壹下,讓妳感覺皮脆肉肥而不膩,酸甜可口,醒胃百吃不厭,相當有特色。

記得小時候去飯店吃白雲豬手,看到豬手都是用“五柳”或者紅辣椒絲裝飾的,顏色鮮艷,還挺開胃的。現在五六料已經很少見了,只有在農村的宴席上才能見到。總結壹下,白雲豬手壹般是燒、刮、剁、煮、泡、腌五道工序。

當然最有名的白雲豬手是泡在白雲山九龍泉的。據《番禺縣誌》記載,安七生無春,九童子見後,方知童子蓋龍。又名安七井,泉水異常甘甜,煮的全是金石。“據說廣州郊區沙河飯店賣的‘白雲豬手’還是用白雲泉水泡的,色、香、味、形俱佳。不要錯過去廣州的機會!

歷史上流傳的很多名菜好像都和和尚有關,比如佛跳墻,白雲豬手。

相傳白雲山有壹座廟,廟後有壹股清泉。泉水甘甜無窮,是寺廟的飲用水源。寺廟裏有壹個小和尚,調皮貪吃。他從小就喜歡吃豬肉。出家後還是改不了。他先是打雜,給和尚做飯。有壹天,師父不在,他偷偷去市場買了些最便宜的豬手(那時候豬腳不值錢),他剛準備了豬腳準備溺水。突然,師父回來了,小和尚急忙把豬手扔進寺後的清泉坑裏。過了幾天,終於希望師父再出去壹次。他急忙跑到山泉去撈豬手,卻發現了壹個奇怪的現象。這些豬手沒有腐臭,而且更白。小和尚舍不得扔,就把豬手放進鍋裏,加點糖和白醋壹起煮。熟了就嘗嘗。這些豬手不肥不膩,清爽香甜,好吃。後來白雲豬手流傳到民間,人們也是這麽做的,於是美食壹直流傳下來!

在北方,人們不屑於這樣吃豬蹄。在北方,鹵(醬)是豬蹄最常見的吃法!濃香型才是他們正確的打開方式吧!吃什麽肉,永遠是鹵第壹。我吃的是豬蹄柔軟飽滿的膠原蛋白!又鹹又香!

因為他們認為豬蹄是特殊食材,味道不言而喻,所以做出好吃的豬蹄,去掉腥味,永遠是第壹要務。只有鹵,用香料中的香物質掩蓋了豬蹄的腥味,讓他們覺得很好吃,不敢像白雲豬蹄壹樣吃。他們覺得有魚腥味,卻不知道它有壹種特殊的味道!

紅燒豬蹄的鹵水精絕對不是香料的比例,因為即使有準確的配方,也不壹定做出想要的味道。好的口感不僅取決於配方,還取決於烹飪工藝,所以鹵水有它的全面性。至於豬蹄的脫腥增香,不能過分依賴香料配方,還要多講究壹些經驗和技巧。

這些都需要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

現在鮮豬蹄很少有人買,都是凍成半盒。買的時候壹定要多煮多泡。另外,現在有些人分不清豬的前後蹄,其實也沒那麽復雜!按照兩廣人的說法,是前手後腳。

前腳(豬手):看豬蹄的斷面。前蹄可以看到筋比較圓,上下粗細均勻,骨架小、肉厚、有光澤,是白雲豬手的上等棒。

後蹄(豬腳):後蹄無腱,彎曲嚴重。關節明顯大,腿肉明顯斜,肉少骨多。燉的話選後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