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漢英翻譯對比分析[漢英“eat”及物性對比分析]

漢英翻譯對比分析[漢英“eat”及物性對比分析]

摘要:動詞是句子結構的核心,漢語和英語中動詞的及物性不同。通過對比漢語和英語,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漢語動詞的特點。本文主要以動詞“eat”為例來分析漢英動詞的及物性。關鍵詞:吃及物物體

第壹,動詞和賓語的關系

說到動詞的及物性,就要講動詞和賓語的關系,要對賓語進行分類。物體的語義非常豐富,可以表達多種意思。孟聰(1987)在編纂《動詞用法詞典》時,根據名詞賓語的句法變化和語義特征將其分為十四類,而黃伯榮和廖旭東(2007)則將賓語的語義類型分為三類。本文將“吃”的賓語分為受事賓語(動作或行為與事物直接相關,壹般可用“把”字先行名詞)、工具賓語(對象指動作所使用的工具或材料)、方式賓語(在某種方式上,名詞可以放在動詞前面)、處所賓語(動作或行為位於或發生在某處)、來源賓語(。

第二,漢語“吃”的及物性

“吃”在漢語中是壹個及物動詞,語義豐富,可以指咀嚼吞咽吮吸、醉酒的食物,如“吃”、“吃藥”;也可指靠人或物生活,如“吃父母”;也可指吸(液)、苦,如“吃油”、“苦”;也常用於軍事、棋類,意為消滅,如“吃車”。句中及句後“吃”的名詞賓語構成受事、工具、方式、處所、來源的語義關系;

(1)南方人喜歡米飯,北方人喜歡饅頭。

(2)奶奶喜歡吃大碗。

(3)每天吃食堂。

他常年當將軍,從來不吃小竈。

(5)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6)壹桌吃十個人。

在例(1)中,“飯”和“饅頭”是吃的對象,“吃”的動作直接作用於“飯”和“饅頭”的對象,吃了飯和饅頭。漢語的“吃”字範圍很廣,所有可食用的食物,無論是固體還是液體,都可以與“吃”搭配,作為“吃”的受事賓語。例(2)中的“大碗”是吃飯的工具,作為工具的對象,“大碗”是“吃飯”這個動作所依賴的工具。在漢語中,並不是所有的名詞都可以作為“吃”的工具對象,只有盛食物的器皿名詞才可以,如大碗、小碗、鋼碗等。例(3)中的“食堂”是吃飯的地方,“吃”的動作發生在食堂,就是在食堂吃飯。同樣,也不是表中的所有名詞都可以作為吃的對象,只有提供食物的地方的名詞才可以作為吃的對象,比如在食堂、飯堂吃,在學校、宿舍不吃。因為“食堂”和“餐廳”本來就是提供食物的場所,人們到這裏是為了吃飯,而“學校”和“宿舍”是人們學習和睡覺的場所,所以不能作為“吃飯”的場所對象。例(4)中的“小竈”就是“吃”的方式。作為方式的對象,這樣吃飯就是用小火爐吃飯。只有表示烹調方式的名詞才可以作為吃的對象,如“吃小炒”、“吃大鍋飯”、“成群吃”,其他名詞都不允許。例(5)中的“山”和“水”是“吃”的來源。作為源物,意味著以山或水所能產生的物質為生。這類來源對象壹般指直接或間接的食物來源,如“吃友”、“吃租”。例(6)中的“十個人”是句中“吃”的施事。作為施事賓語,表示十個人吃壹桌子飯,施事賓語必須含有數量成分,名詞必須指人,如“十個人”,但不能是“十只老鼠吃壹桌子飯”。

在漢語中,“吃”既可以帶名詞賓語,也可以帶形容詞賓語。比如“賠錢”“吃虧”。

第三,英語“吃”的及物性

在英語中,“eat”既可以用作及物動詞,也可以用作不及物動詞。用作不及物動詞時,後面沒有賓語,用作及物動詞時,後面有賓語:

我不吃肉。

例(7)中的“肉”是“吃”的受事對象。英語“吃”作為受事賓語,語義遠不如漢語“吃”豐富,只能把代表食物的名詞作為受事賓語,而不能像漢語壹樣把施事、工具、場所、方式、來源等對象作為受事賓語。如果要表達漢字“吃”的工具、場所、方式,就需要用介詞“在/用/靠”。英語是壹種強調重量和聲音的語言。英語動詞有明確的語態,主語用主動語態,主語用被動語態,所以英語中動詞和賓語之間沒有施事關系。

四。結論

當漢字“吃”在句中有名詞賓語時,可以直接與食物搭配,與盛放食物的工具搭配,與制作食物的方式、食物的來源搭配。在英語中,“吃”只能帶固體食物名詞作賓語。

與英語相比,漢語“吃”的及物性更簡潔、經濟,用表示工具、方式、地點的名詞作賓語,省去了介詞繁瑣的表達。

參考資料:

傑夫。“及物性”與四個相關動詞[J]。語言研究,2001,

(3).

[2]孟聰。動詞用法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

[3]黃伯榮,廖旭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盧,貴州銅仁職業學院藥學部,55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