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求關於日本以及中國九尾狐的傳說

求關於日本以及中國九尾狐的傳說

狐仙在上古有壹個夏族大禹娶塗山族女子的神話,此中牽涉壹個神秘物象,便是九尾白狐。 九尾狐仙據東漢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和《藝文類聚》卷九九所引《呂氏春秋》佚文記載,大禹來到塗山--據考在今河南嵩縣,遇見壹只九尾白狐,並聽見塗山人唱歌,說“綏綏白狐,龐龐九尾”,如果妳在這裏“成家成室”,就會子孫昌盛,於是大禹便娶了塗山氏的女孩子,叫做女嬌。由於神話記載得很晚,明顯加進後世思想文化觀念,如果恢復其本來面貌,便是大禹在塗山娶了九尾白狐做妻子。這個人獸婚配神話背後所隱藏的文化意義,乃是塗山氏是壹個以九尾狐為圖騰物的部族,九尾白狐被塗山氏當作自己的祖先。由於九尾狐有這麽壹件很風光的事情,所以後代的狐貍精們總喜歡驕傲地說自己是塗山後裔,炫耀血統的高貴。 漢代盛行符命思想,於是本為圖騰神的九尾狐也被符命化了,成為祥瑞的神秘象征符號。 漢時石刻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之屬並刻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禎祥。 歷史上東夷人的崇拜狐仙。根據<山海經海外東經地望考證>壹文,青丘國,黑齒國,十日國都在東夷人的日照臨沂壹帶。商人喜歡九尾狐,豎亥為商人祖先,也曾在此居住。九尾狐,最早是出現在《山海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山海經·南山經》),“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經·海外東經》。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壹直是壹個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規說法,狐,貍是兩種動物,只是人們叫習慣了,統稱狐貍,而只有狐有仙氣,貍似乎只是是俗物)。《山海經》中的九尾狐,乃是壹個能“食人”的妖獸。到後來的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之屬列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禎祥,九尾狐則象征子孫繁息(見《白虎通德論·封禪篇》)。“食人”之傳漸隱,“為瑞”之說漸漸出現。但同樣是東漢的《說文解字》中,解狐為“祆獸也,鬼所乘之”。可見,狐有靈氣(妖氣),在數千年前,已是公認。再到後來的唐宋時期,狐已經被人設廟參拜,而且十分流行。唐朝張鷟《朝野僉載》說:“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神,…當時有諺曰:無狐魅,不成村。”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就更加豐富了。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妲己形象,就是在那時出現的(《封神演義》),而《聊齋誌異》、《閱微草堂筆記》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舉不勝舉。“妖媚”、“邪氣”、“仙靈”、“神秘”、“狡猾”,可以說是中國人想到“狐”後最明顯的感覺。 九尾狐貍《山海經·南山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郭璞註《大荒東經》“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則雲:“太平則出而為瑞”,又為禎祥之物。漢趙曄《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雲:“禹三十未娶,恐時之暮,失其制度,乃辭雲:‘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九尾白狐,造於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證也。塗山之歌曰:綏綏白狐,九尾厖厖。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於茲則行。明矣哉!’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此即郭註所謂“為瑞”之意。考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之屬並列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禎祥。九尾狐象征子孫繁息(見《白虎通·封禪篇》),亦禹娶塗山神話之遺意。“食人”之說漸隱,“為瑞”之說終張。又六朝時人李邏註《千字文》“周伐殷湯”,說妲己為九尾狐。《封神演義》也以妲己為九尾狐精,當源於此。 以上是中國的,下面我們談談玉藻前,也就是日本神話中白面金毛的九尾妖狐。 傳說其妖身為九尾狐,是專門幻化成絕世美女迷惑君王的妖怪。 它生於印度,旅行到中國時,在夏桀時化身為妺喜、在商紂王時化身成妲己。當商朝滅亡時她被姜子牙追殺,被迫飄洋過海來到日本,自稱“玉藻前”,贏得了鳥羽天皇的寵愛與信任。 當時玉藻前受鳥羽天皇寵幸,玉藻前這個名字就是天皇所賜;和桀紂的傳說壹樣,玉藻前引誘天皇不理朝政,又得了怪病倒臥床榻,大臣們開始懷疑她,請安倍泰成暗中對她進行調查,證實千年九尾妖狐所化,禦體康復的天皇惱羞成怒,下令追殺玉藻前。 最後她被晴明擒殺,但其野心和執念仍以“殺生石”(會噴出毒液攻擊鳥類及昆蟲,令動物無法近身的石頭)的形態保留在那須野,時時刻刻等待著報復時機的到來。 傳說這名玉藻前全身都是金色的,而且還有九條尾巴,金碧輝煌。而這名玉藻的祖先,有說來自中國、印度,不知道在什麽時候來到日本,借由真言宗的荼吉尼天信仰,與稻荷神社結合,而增加了許多妖力,形成現在的妖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