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甲狀腺癌因為惡性程度低,被稱為“懶癌”。大部分患者去醫院檢查是因為意外發現頸前有腫塊或者頸部淋巴結腫大。通常,患者可以帶著腫瘤生活幾年而沒有任何癥狀。
其次,以超聲為代表的影像技術大大提高了甲狀腺癌的檢出率。近年來,隨著體檢的日益普及和甲狀腺超聲在體檢中的廣泛應用,甲狀腺癌尤其是小於1 cm的甲狀腺微小癌的檢出率也越來越高。但早期甲狀腺癌患者經過及時治療,壹般都能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和良好的預後。所以有人戲稱甲狀腺癌是最幸福的癌癥。如果人壹輩子都得壹種癌癥,希望是甲狀腺癌。
大約90%的甲狀腺癌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手術切除的患者不需要化療和放療,但仍需要內分泌治療。經過規範化治療,甲狀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88.5%,其中女性為92.8%,男性為75.4%。45歲以下非晚期甲狀腺癌患者20年生存率可達85%至90%。由於放療或化療對大多數甲狀腺癌無明顯效果,手術仍是甲狀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甲狀腺癌術後是否復發或轉移,明顯與手術切除範圍有關。據統計,單純腫瘤切除後復發率為40% ~ 60%,腫瘤及其受累甲狀腺葉切除後復發率為20% ~ 30%,聯合根治性頸部手術後復發率為10% ~ 20%。另外,甲狀腺癌的惡性程度也決定了復發率,即惡性程度越高,術後復發或遠處轉移的可能性越大。治療後0 ~ 3年的恢復期是腫瘤復發轉移的高峰期,在此期間要按時檢查。
目前美國、歐洲、亞洲等國家/地區的甲狀腺疾病診療指南在治療策略上是有分歧的。歐洲指南主張手術切除,而美國和日本的指南傾向於積極隨訪和監測非常低風險的乳頭狀微小癌,而不是手術。那麽如何判斷結節是否“極低風險”,目前來看並不是壹個很好的方法,這應該是未來研究的重點。
根據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最新數據,在女性中,我國主要惡性腫瘤的發病率處於前十位,其中甲狀腺癌居第四位。2014年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率為7.50%,2015年為8.49%。可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有所上升。有人認為甲狀腺癌相對於其他癌癥來說是比較“善良”的,很多是可以治愈的,或者壽命不會受到影響。但這畢竟是癌癥,不能壹概而論,而且這是整體數據,所以甲狀腺癌患者還是需要註意的。
什麽是甲狀腺癌?甲狀腺癌高危人群:對於高危人群,要更加重視甲狀腺,警惕甲狀腺癌。甲狀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人群:(1)有頭頸部放射暴露史或兒童期暴露於放射性粉塵的人群。(2)有全身放療史的人,(3)有分化型甲狀腺癌、甲狀腺髓樣癌或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2型(MEN2)、家族性息肉病、某些甲狀腺癌綜合征(如多發性錯構瘤綜合征、卡尼綜合征、沃納綜合征、加德納綜合征)等既往史或家族史。
甲狀腺癌常見癥狀:甲狀腺癌患者大多沒有明顯癥狀,通常在甲狀腺觸診或超聲檢查時,甲狀腺內有壹個小腫塊。如果甲狀腺癌並發甲狀腺功能障礙,可表現為甲狀腺功能障礙相關的癥狀,如甲亢、甲減等。如果甲狀腺癌壓迫到食道、氣管等器官組織,可導致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對於甲狀腺髓樣癌,由於腫瘤本身能產生降鈣素和5-羥色胺,可引起腹瀉、心慌、面色潮紅等癥狀。所以,如果長期拉肚子,找不到病因,可以檢查壹下甲狀腺,排除甲狀腺癌的可能。
甲狀腺癌常見的治療方法:壹、甲狀腺是什麽?甲狀腺是脊椎動物的重要腺體,屬於內分泌器官。甲狀腺依靠甲狀腺素的產生來調節使用控制能量的速度,產生蛋白質,並對體內其他激素敏感。成人甲狀腺平均重量為20至40克,呈蝴蝶狀似盾牌,故名。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女性患者數量是男性患者的4倍。主要分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未分化癌、髓樣癌四類。其中9個變成乳頭狀癌,術後相對效果會更好。
甲狀腺癌患者的癥狀:甲狀腺腫塊已存在多年或短時間內迅速增大;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壓迫明顯。
疾病的常見原因:
1,碘缺乏和高碘飲食都可能促進甲狀腺癌的發病。但意見尚未統壹。
2、輻射可使細胞核變形,甲狀腺激素分泌出現問題,也可導致癌癥。
3.其他甲狀腺疾病,如甲狀腺增生、甲亢、結節性甲狀腺腫等。,也可能並發甲狀腺癌。
4.家族遺傳因素。臨床上也可以看到壹個家庭中有兩個以上的成員患有乳頭狀癌。
甲狀腺腺癌常見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切除患處,直至甲狀腺全切除術。與手術治療相比,死亡率更低,平均存活時間更長。
希望我的回答對患者有益,祝身體健康。
作為壹名前甲狀腺外科醫生,我很樂意回答我專業領域的問題。
甲狀腺是人體的壹個器官,長在人體的頸部。甲狀腺癌,顧名思義,是生長在甲狀腺上的癌癥。
甲狀腺癌可分為四種類型:乳頭狀甲狀腺癌(PTC)、濾泡狀甲狀腺癌(FTC)、甲狀腺髓樣癌(MTC)和未分化甲狀腺癌(ATC)。其中,PTC和FTC是惡性度相對較低的癌癥,預後較好;MTC和ATC是預後較差的相對惡性的癌癥。
甲狀腺癌90%左右是PTC,PTC幾乎是所有癌癥中最好的類型。絕大多數PTC(淋巴結轉移局限於頸部)可以通過手術完全切除,輔以術後碘131治療,可以將術後復發的概率降低到很低的水平。
但是,PTC決不能因此而被低估。需要註意的是,“甲狀腺乳頭狀癌”,無論預後多好,也帶有“癌”字,復發轉移是所有癌癥的共同特征。PTC還可能轉移到肝、肺、骨等重要器官,死於PTC的患者也時有見到。壹些公眾平臺所謂的“甲狀腺乳頭狀癌不是癌”是完全錯誤的。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約占所有惡性腫瘤的1%。包括以下內容
癥狀性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在初期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腫瘤逐漸增大,變硬,凹凸不平,吞咽時腫瘤的可動性降低。未分化癌的上述癥狀發展迅速,並侵犯周圍組織。晚期癌癥常因喉返神經、氣管或食管受壓而引起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或吞咽困難。若壓迫頸交感神經節,可產生霍納綜合征;若頸叢淺支受侵,可出現耳、枕、肩等部位疼痛。可能有頸部淋巴結轉移和遠處器官轉移。未分化癌頸淋巴結轉移較早,部分患者有不明顯的甲狀腺腫塊。如果先發現轉移竈,就醫時要考慮甲狀腺癌的可能。
手術切除是所有類型甲狀腺癌(未分化癌除外)的基本治療方法。根據患者病情,輔以內分泌和外放射治療。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其中年輕女性發病率最高。臨床上,甲狀腺癌有四種病理類型,即髓樣癌、濾泡狀癌、乳頭狀癌和未分化癌,其中最常見的乳頭狀癌預後最好。甲狀腺癌的常見病因有很多,比如,人體受輻射過多使細胞核變形,從而誘發癌癥;某些食物或藥物的攝入會幹擾甲狀腺激素的正常合成,影響甲狀腺的正常代謝。最常見的是碘的異常攝入。甲狀腺腫、甲亢等良性甲狀腺疾病患者也是甲狀腺癌的常見人群。
簡單來說,甲狀腺癌是甲狀腺癌的壹部分,主要是乳頭狀癌、微小癌、髓樣癌和未分化癌。
在這些甲狀腺癌中,除了未分化癌,其他甲狀腺癌的治愈率都很高,術後效果特別好。
所以,甲狀腺癌患者不用擔心,好好生活,壹切都會好的!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包括乳頭狀癌、濾泡狀癌、未分化癌和髓樣癌。乳頭狀癌在臨床上最常見,可通過手術治療,輔以術後碘131治療、內分泌治療和內分泌治療等。,可以實現更好的長期治療。而濾泡癌、未分化癌、髓樣癌相對少見,其中未分化癌預後最差,壹般可選擇化療和全身免疫支持治療來緩解病情。
甲狀腺癌是壹種發生在頸部和甲狀腺的惡性腫瘤。多為促甲狀腺素偏高、碘過量、長期心情不好等因素刺激甲狀腺的腫瘤結節所致。根據病理類型的不同,通常分為以下四種類型,每種類型都有不同的特點:1。乳頭狀癌:是成人最常見的甲狀腺癌,也是所有兒童甲狀腺癌的類型。這種類型的甲狀腺癌好發於30~45歲的女性,主要特點是高分化、低惡性。雖然常為多發性,累及雙側甲狀腺,早期易有頸部淋巴結轉移,但預後良好。
2.濾泡腺癌:多見於50歲左右的中年人。腫瘤生長迅速,屬於中度惡性,有侵犯血管的傾向。它能使血液循環移至肺、肝、骨和中樞神經系統。頸部淋巴結轉移少見,所以患者預後不如乳頭狀癌。
3.髓樣癌:起源於濾泡旁的降鈣素分泌細胞,病理表現為未分化;基質中有澱粉樣物質沈積。惡性程度中等,早期會出現頸部淋巴結侵犯和血行轉移。預後不如乳頭狀癌,但比未分化癌好。
4.未分化癌:多見於70歲左右的老年人。發展迅速,惡性程度高。半數以上早期有頸淋巴結轉移,或侵犯氣管、喉返神經或食管,常有血供轉移至肺、骨。預後很差。壹旦發生,平均存活時間只有3-6個月。
總之,不同病理類型的甲狀腺癌,其惡性程度和預後是不同的。壹旦在日常生活和體檢中發現甲狀腺腫大或結節,應及時進行b超檢查。如果如下表所示,應高度懷疑甲狀腺癌的可能性,並經病理檢查確診。
1.b超發現甲狀腺單發結節,形態不規則,邊界模糊,回聲不均勻或底部回聲及鈣化。
2.結節堅硬,長寬比超過1,垂直生長。低回聲結節侵犯甲狀腺囊外或甲狀腺周圍肌肉,頸部淋巴結腫大,淋巴結圓形或橢圓形,淋巴結門結構消失,淋巴結囊性變,淋巴結內有微小鈣化或血流信號障礙。但甲狀腺結節的大小和血流並不能反映良惡性程度。
甲狀腺癌包括乳頭狀癌、濾泡狀癌、未分化癌和髓樣癌。前兩種癌惡性程度較低,髓樣癌和未分化癌惡性程度較高。無論如何,甲狀腺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被譽為人體的發動機。雖然惡性程度低,治愈率高,但是長期服藥副作用還是蠻大的。如果有問題,不如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