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國八大菜系分布地

中國八大菜系分布地

中國八大菜系分布地是魯、川、蘇、粵、閩、浙、湘、徽

八大菜系分布成因的地理解釋:

(1)位置

八大菜系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其形成歷史也源遠流長。我國古代封建王朝大多分布於中原地區,而中原地區是我國東西、南北文化傳播與交流的必經之地,也是各民族、各地區文化交融碰撞的主要地區,因此飲食文化也會吸收各方文化而成為“大雜燴”,失去應有的特色。然而,八大菜系的分布區,多位於封建王朝的偏遠地區,這些地區經濟落後,交通不便,受外來飲食文化的影響極小。因此,地方特色飲食文化形成與傳承能夠保持其地域特色。而且沿海地區水產品等原料豐富,能夠形成區別於內地地區的飲食風格。

(2)地形

八大菜系分布地區多為丘陵山地,川菜分布區為封閉的四川盆地。壹方面,山地由於地帶性和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復雜的立體氣候,就壹個山體來說,氣候變化受海拔高度、坡向、下墊面狀況的影響,壹般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氣溫下降0.51℃,≧10℃積溫減少170℃,生長期減少4-6天。降水量在壹定高度內呈遞減趨勢。因而山地出現河谷熱、丘陵暖、山區涼、高山寒的氣候特點。[]而且山地丘陵地區還有陽坡與陰坡光照、熱量、水分條件的差異,也有迎風坡與背風坡降水條件的差異,這些差異有利於多種多樣動植物的生長。另外山區地區多河流,也有利於多種水生動植物的生長,為八大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食材。另壹方面,崎嶇不平和封閉的地形也是制約交通發展的主要因素,使得這些地區與外界的交流較少,食物的烹制方法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小。再者,多山地區人類活動強度較小,動植物生長環境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小,動植物生長能夠保持其原有的品質,也成為這些菜系獨成壹家的重要原因。平原、高原地區環境的區域差異小,動植物多樣性少,食材種類單壹,而且這些地區交通相對交便利不同文化的融合交流頻繁,難以形成地方特色。

(3)氣候

從氣候角度來看,八大菜系分布地區都位於我國東部季風氣候區。夏熱冬溫,四季分明,季風發達。最熱月均溫壹般高於22℃,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15℃之間,年降水量在150-1000mm以上,夏半年降水量占全年的70%。[]而且水熱條件配合好。壹方面這些地區的農作物能夠達到壹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土地的年產量高,食物食材產量大且來源豐富。另壹方面,這也為多種食材的生長提供優越的氣候條件,同時也為食物的制作與儲藏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然而,我國廣大西北、青藏及北方地區由於熱量及降水的限制而食材相對缺乏且種類少,難以形成獨具特色的菜系文化。

不同的地理環境孕育特色明顯的地域飲食文化,位置、氣候、地形是地理環境形成的基礎,也是形成環境地域差異的基礎,同樣也是形成不同地域特色飲食文化的基礎。中國廣闊的土地形成了差異巨大的自然地理環境,同時更孕育了中國百花齊放的菜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