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種植地塊的選擇
洋蔥是壹種不耐重茬作物,容易引起土傳病害。因此,種植大蔥時,最好與非綠色蔬菜輪作2-3年。壹般可與小麥、白菜、馬鈴薯輪作,可有效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
種植地塊應是地面平坦、土層深厚、質地疏松、肥力中等、給排水方便的沙壤土地塊。
二、整地施肥
前壹茬作物收獲後,要及時深挖、晾曬土壤,殺滅病菌。結合整地,每畝施腐熟優質農家肥4000-5000公斤,結合土壤墑情後開溝,寬度15-30cm,深度20-30cm;如果是假莖長的品種,可以開溝,深度40~50厘米,寬度30~40厘米,開溝時保持壹側垂直,可以有效避免蔥苗長彎。
大蔥的行距因品種而異。適宜的行距標準為假莖長的1.5倍左右,長白大蔥的行距壹般為70~90 cm。短白蔥的行距為50~60厘米。
結合開溝,每畝集中溝施有機肥或餅肥50~100公斤,復合肥10~15公斤,過磷酸鈣30~50公斤,硫酸鉀10~15公斤。然後深挖溝底,讓土和肥料混合均勻。
結合給定種植溝施肥,每畝施5%毒?用辛硫磷顆粒劑3~4公斤或樂斯本乳油200克、磷酸二氫鉀200克兌20升水防治蔥蠅等地下害蟲。
三、洋蔥幼苗處理
1,大蔥出苗
播種應根據苗床的土壤濕度來決定。如果苗床幹旱不利於出苗,可在播種前1~2天澆水,幹濕度適宜時出苗。不用澆水,用手捏住洋蔥的根部,或者用鏟子和叉子拿起幼苗都是可以的。育苗時要註意不要損傷根部。育苗後要把根上的土抖掉,然後去掉枯葉,去掉殘廢、感染等不利於定殖的植物。最後,植物要按順序排放。
2.大蔥幼苗的分類
壹般來說,苗床裏的洋蔥苗大小不壹致。如果都這樣種,後期肯定不利於田間管理。所以要根據洋蔥苗的大小分為壹級苗和二級苗。將苗木按等級進行捆綁,運輸過程中適當遮蓋,避免強光照射。當天未種下的蔥苗應根部朝下存放在陰涼處,不得堆放,以免因夜間呼吸散熱而爛苗。
第四,大蔥殖民
1,剪葉和大田種植
大蔥切葉大田種植可以減少大田種植後大蔥葉片的蒸騰,促進緩苗,增加產量。具體做法是:拔出洋蔥苗後,將根部對齊並捆紮整齊,然後用刀將上部葉片剪掉,保留約10 cm的假莖和洋蔥葉,剪葉後立即種植。
2.種植密度
洋蔥種植的合理密度影取決於品種特性、土壤肥力、洋蔥苗的大小和種植時間的早晚。壹般來說,種植距離為4~7厘米。種植密度要把握的基本原則是:壹般長白大蔥每畝18000株,短白大蔥25000株。如果種植較早或選擇大苗,可以稀植、晚植或密植小苗。
3.種植方法
將分級的大蔥捆壹節壹節的放在壟上,同壹節種同壹等級的苗。目前主要的種植方式有插植和擺植。
(1)、種植方法
種植方法可分為兩種方式:幹式種植法和濕式種植法。
濕插法:現在灌溉洋蔥溝,在水下浸潤後,以溝底中心線為基準單行插入洋蔥。左右握住洋蔥苗,將根按株距放在溝底,右手用洋蔥叉將洋蔥根插入土中,稍向上擡起,使根散開,保持洋蔥苗挺直。插入後離開插孔,以促進通風。插入後,在洋蔥苗兩側培土,踩緊。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種植速度快,大蔥垂直度好。需要註意的是,種植前,種植溝內的土平面要松軟,便於苗木移栽。幹插法:是先插洋蔥再澆水的方法。2、擺栽法
洋蔥植株按株距擺放在種植溝內溝壁的壹側,溝脊方向為南北方向在西側溝壁,溝脊方向為東西方向在南側溝壁,以減少陽光照射。1放溝後,立即用鋤頭取溝底土,埋根7-10 cm厚。然後澆穩苗或栽苗的水,水流要慢,不要把蔥苗沖下來。水滲透後,應覆蓋薄土以保持水分。
鐘擺種植法的優點是種植速度更快,延苗更快,但種植的大蔥假莖基部容易彎曲,影響大蔥的商品化。因此,建議采用移植法進行定殖。
無論最後采用哪種種植洋蔥的方法,適宜深度為7~10 cm,以覆土不埋洋蔥心為好。種植過深不利於生根發芽,種植過深容易造成植株死亡。種植過淺容易導致種植後倒伏,不利於土壤培育。洋蔥苗高度不壹致時,要把握上下不均勻的原則。另外,為了便於密植、植株透光和後期田間管理,洋蔥葉扇面應垂直於壟向或45?號角。
栽後3~5天,根據土壤實際墑情澆1倍緩苗水,然後蹲苗中耕。至此,大蔥的種植和移栽結束,進入生長期。
在移栽大蔥時,壹定要根據實際種植情況精心操作,因為移栽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大蔥後期的生長情況和田間管理的方便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