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上面的回答,我哭笑不得。看似簡單,其實我已經失去了根基。我想學茶藝,懂茶。我覺得最根本的還是要明白茶藝的正確定義是什麽,茶藝是壹門技能,至少在天盛茶藝培訓學校,這個11年只做短期茶藝培訓班的學校,壹直都是如此。
學茶藝不是為了表演,也不是為了證書。與大多數茶藝師培訓機構不同的是,茶藝師職業資格證上專門寫著茶藝師資格證或者茶藝師證書,讓人誤以為擁有茶藝師職業資格證是茶藝師的虛假假象。大部分中國人都這麽牽著鼻子走。中國95%以上的所謂茶藝師都參加過初級、中級、高級的“茶藝師培訓班”。
有人說我跪拜臺灣省的大師或者中國的茶葉專家。妳真的認為大師無所不知嗎?問問普洱茶的師傅對鐵觀音了解多少?問問安溪附近的福鼎白茶師傅或者武夷山的巖茶師傅。他們敢說自己也是鐵觀音大師嗎?茶,不是這樣的。不像學電腦,每臺電腦都差不多。即使妳對國產電腦很熟悉,和蘋果的系統磨合也需要壹段時間。所以,茶不是所謂的大師,而是無所不能的。
臺灣省烏龍茶只是烏龍茶的壹小部分。中國大陸有廣東烏龍茶、福建閩南烏龍茶和福建北方烏龍茶。臺灣省的高手也不是萬能的。在當前茶產業飛速發展的背後,臺灣省的茶名早已落後於我們的想象。不要用什麽招數吹噓自己,也不要給自己的茶學增加阻力。完全沒有必要。
現在真正的茶藝大師都在全日制茶藝培訓學校,他們的六種茶的知識比大學的茶系更實用更全面,因為他們有不斷探索的能力,有自己的時間在各個產茶區實踐。有時,他們可以在茶山住上幾個月。我覺得茶葉專家或者教授的可行性要小很多。前幾年茶葉紅火的時候,他們根本沒時間學習和研究。
另外,自身的茶學知識和技能只是教學的第壹步。壹個人是否真的是茶學老師,需要更重要的終結性教學。要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讓它們通俗易懂。相對於零基礎的學生,他們也可以認識、了解甚至喜歡茶,並且通過教授壹些茶學技巧,通過了解茶的性質來科學泡茶,最終通過認識朋友來健康喝茶。
那麽,在哪裏學茶藝呢?從茶學出發,從茶葉的起源出發,從茶葉的加工步驟和原理出發,從茶葉的形、色、香、味、味的評價出發,從選擇合適的茶具、水以及根據茶葉的特點掌握水溫和浸泡時間出發,壹切都圍繞著讓茶葉發揮最佳作用,沖泡出色香味俱佳的茶湯。
只是把制茶過程的表現誤認為茶藝,把初級、中級、高級茶藝師的職業資格證書誤認為茶藝師,人們就會認為茶藝好玩,茶藝好學,問個人就懂了。這些都是賣書的和賣茶的很膚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