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菩薩蠻·正午壺中吟菊》(清)顧太清
巡風亭裏的櫻花節,藍紗窗下的沈潭若。
小扇引微涼,夏天長。
野人知之甚詳,莫問閻良。
老苗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
賞析:古人把初夏的東南風稱為潯風。香風吹過寺亭,正是櫻桃成熟的季節。屋內燃香驅散夏日暑氣,微微搖扇。夏天很長很長。菊花,屬於秋天,夏天開放,怎麽能不讓人開心呢?在我看到花的那壹刻,我相信詩人壹定失去了夏日的熱度。
2.蘇軾(宋代)“使人旖旎或雲現於雲”
白發蒼蒼,是維摩詰的境界。空方丈,散花。紅唇更豐滿,色彩更豐富。這些,成千上萬的生命只存在。
心地善良,關心人。閑窗下,聚雲凝戴。明朝端午,等著學戴蘭花。找壹首好詩,要壹本書。
欣賞:在人生艱難的日子裏,兩個人互相陪伴,互相安慰。有了朝雲,蘇軾的人生不再那麽悲傷。明天是端午節。蘇軾想送朝雲壹句話,追憶往昔,祝願朝雲未來身體健康。
3.南鄉子端午(歌)李誌毅
小雨潮濕的黃昏。下午,陳佳獨自關上門。巢燕帶領雛鳥走到最後,引人入勝。尋找空中光束間的標記。
招待所就像壹個村莊。沒人帶壹瓶好東西。只有鶯兒知道這種恨,而且很勤奮。就像當時在枕頭上聞到的壹樣。
欣賞:北宋詩人李之意的壹首詩。全詩是壹種端午節時的無憂無慮。第壹部電影是關於端午節的。端午節下著小雨,詩人壹個人,相對冷清,回憶著往日的熱鬧時光。
4、《姬友端午》(元)貝瓊
風雨終有陽,汨羅無處掛魂。
劉樺應該互相嘲笑,沒有酒獨自醒來。
賞析:這首詩以景物描寫開頭,先寫端午節的天氣,陰沈沈的,風雨交加,借景物抒情,為後面的抒情做鋪墊,第二句感嘆“英氣何在?”詩人記住了屈原的才華,用了屈原的典故,然後對自己的身世感到悲哀,對屈原和他的才華感到憤恨。
5、《端午日》(唐)陰
少年逢年過節更深情,但年紀大了,就會覺得難過。
沒用,但是祈求酒和酒就好了。
鬢角的絲壹天比壹天白,石榴壹年比壹年亮。
幾千年的聖賢愚人都是瞬間的,幾個人在幾個名字裏迷失了。
欣賞:在時間面前,無論聖人還是愚人,都只是壹瞬間。誰能名垂青史?為什麽要難過?如果妳熱愛節日,即使老了,妳仍然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許多樂趣。只有愛才能長久。
6、《茅毅五首》(宋)陸遊
端午節來了,紅色的石榴花開滿了山村。詩人吃了兩個角粽子,高管在艾蒿上。
還忙著拿藥和方子,爭取今年能平安生病。做完這些,已經是太陽西下的時候了,家裏人已經準備好了吃喝,他很高興的喝了酒。
欣賞:農村真好,石榴花開得正艷,兩個角的餃子包好了,帽子上紮了艾草。端午節有個習俗,就是儲藥備方,這樣今年就不會生病了。沒有裝飾,所以詩是美的;沒有做作,所以是真的。山村的美景,端午節的愜意,撲面而來。
7、《少年遊,端午贈黃壽徐君宜》(宋)蘇軾
銀池滿塵波,新蓮圓碧。
蘭條推薦沐浴,昌華釀酒,天氣依舊晴朗。
善會縱情節,十飲壹曲。
獄中煙深,庭中人悲,無酒席。
賞析:蘇軾到黃州後的第二個端午節,心情平靜了許多。他和朋友徐俊友壹起,欣賞五月的風景,盡情飲酒,寫下了這首詞。黃州端午風和日麗,以蘭葉沐浴,以菖蒲花飲酒。天氣晴朗溫暖。
8.端午節在同州(唐)殷
白色的頭發垂到肩膀壹尺長,離家35天就是端午節。
孩子見了很開心也很驚訝,但問哪個方向是家鄉?
欣賞:離家三十五年。詩人本性善良,足跡廣泛,足跡遍及山西、陜西、福建、浙江、江蘇、江西、湖南。今天頭發花白,垂在肩上,壹尺多長。年紀大了,更想家了。少年時,向往遠方;當我老的時候,我想念我的家鄉。
9、《端午》(宋)楊萬裏
我給了劉樺壹記耳光,艾仁笑死了老太太。
子蘭的紅嘴有什麽好處?看正規的紅船。
明代團宗無味,今日菖蒲不香。
我活了壹輩子春帖,能發壹大篇漁歌。
欣賞:楊萬裏還算清醒。他說粽子好吃,過了端午節就不記得了。雖然菖蒲是香的,但是過了端午節他就不記得了。紀念屈原只是為了迎接節氣。久而久之,屈原就被拋在腦後了。雖然世事如此,但楊萬裏依然堅守著自己崇高的情懷。
10《午州無競渡》(明)湯顯祖
獨寫壹杯菖蒲竹葉,連城曹芳第壹回退。
我知道屈原不嗜我們甌江,為什麽民間要傷財在這麽豪華的端午節向屈原致敬?
欣賞:這首詩是壹首禁止人種的詩。這篇論文主要描述了端午節的習俗。面對龍舟賽,我想到了屈原。表達了詩人對端午節的思念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