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毀滅/在奇特拉的最後十二夜(香港)
外國名字
垮臺:希特勒和第三帝國的終結
其他翻譯名稱
帝國的毀滅/帝國陷落
基本信息編輯
影片講述了希特勒生命最後12天的故事,包括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和他的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在地下掩體中自殺的場景。半個多世紀以來,納粹頭目阿道夫·希特勒的形象壹直是壹個歇斯底裏的戰爭狂人。然而,這部電影打破了德國人對這個歷史人物的禁忌。影片中的希特勒不再是咆哮的煽動者,而是被塑造成壹個輕聲細語的“夢想家”。
電影情節編輯器
帝國毀滅的劇照(34張照片)
作為第壹部“正面”刻畫希特勒的紀實歷史反思片,也是德國電影史上第壹部由演員扮演希特勒的電影,帝國的毀滅所引發的巨大爭議遠遠超過了華氏911-希特勒是神所引發的政治批判浪潮。
德國電影《帝國的毀滅》聚焦希特勒生命的最後十二天。
在今年奧斯卡提名的外語電影中,沒有壹部像《帝國的毀滅》壹樣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如此大的爭議。在這部德國電影中,曾經只是背景人物的希特勒第壹次成為了男主角。
影片聚焦希特勒生命最後的12天,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與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在地下掩體中自殺等歷史事件。這部電影由德國著名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執導,希特勒由曾出演獲獎電影《柏林蒼穹下》的瑞士傑出演員布魯諾·甘茨扮演。這部電影在德國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3000萬歐元票房,也引起了評論家的諸多批評。觀眾普遍認為《帝國毀滅》中對希特勒的描述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的嫌疑。但也有不少電影專家稱贊這部電影冷靜客觀,表達人性化。
舞臺照片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說:“我的電影很有爭議。作為電影制作人,我們向受害者展示的不是魔鬼,而是壹個人。我為這部電影感到非常自豪。”這部電影獲得了德國頂級電影榮譽之壹的巴伐利亞電影觀眾獎。
日前,由奧利弗·西斯伯格執導的德國電影《帝國的毀滅》開始在法國上映。電影院爆滿,巴黎媒體高燒不退。每天,人們都在談論這部有爭議的電影。趁熱看完,相信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反思納粹罪行的電影之壹。原因是電影會把希特勒還原成壹個普通人,不再讓所謂的“魔鬼”充當人類良知的替罪羊。
該片去年9月在德國壹上映就引發爭議,因為它打破了壹個禁區,“打開了壹個重新評價納粹的潘多拉魔盒”——西斯伯格把希特勒從壹個魔鬼降為壹個人,壹個“可能引起人們同情的無望英雄”。在媒體炒作的影響下,短短壹個月就有300萬人被勸進電影院。當月《漢堡周刊》對這部電影做了17頁的專題報道。第45屆德國歷史學家大會甚至同意為這部電影舉行為期壹天的辯論。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科爾(Helmut Kohl)也斬釘截鐵地說,這部電影拍得很好,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
舞臺照片
《帝國的毀滅》是由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費斯特(Joachim feaster)的《希特勒的終結》(2002)和希特勒最後壹位女秘書特勞德·榮格(Te Laudel Jung)的回憶錄(2002)創造的。葛軍於1920年出生於慕尼黑。22歲時,他被希特勒選為他的私人秘書。她壹直工作到希特勒自殺並記錄下希特勒的遺囑,最後帶著壹小隊人逃出了地堡。令許多人沮喪的是,在這位打字員的記憶中,希特勒是壹位受過教育、受人尊敬、彬彬有禮的領導人。當她打錯字或做錯事時,希特勒總是寬大處理。所以,直到希特勒自殺,榮格壹直對他很尊敬。書中還透露,希特勒是素食主義者,對狗有很深的感情。在和情人愛娃·布勞恩結婚之前,他當眾親吻了她。希特勒有點多愁善感。他不讓別人把花放在他的辦公室,因為花會枯萎。他不喜歡看死的東西。影片從容格的書中摘錄了大量素材,賦予希特勒極其人性的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