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聰明與愚笨
職場上的聰明與愚笨,在求職面試的過程中很容易碰到這些問題,在職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人品就在細節中透露出來,要學會職場的規則才能夠如魚得水,我這就帶妳了解壹下職場上的聰明與愚笨。
職場上的聰明與愚笨1
去年單位裏新來了兩個畢業生,壹年下來,讓我對職場的壹些定律又有了新的認識。
小王在我看來實在沒有什麽過人之處,相貌普通,能力平平,還有壹口讓人受不了的地瓜腔。有壹次,我發現他這個正牌的廈大研究生居然連許多基本的電腦操作都不懂,我訝異的程度不亞於聽說壹個高中生不會寫自己的名字,於是見他整天坐在電腦前忙忙碌碌,或者對壹些簡單得不得了的問題不恥下問。周圍的同事對他的評價似乎都不錯,覺得這個年輕人謙虛肯幹,踏實勤勉,壹點都沒有研究生的架子。
相反,另壹個大學生小方則做事風風火火,效率極高。什麽事到他手上,他只需留心看看人家的做法,便已熟知工作流程,三兩下就完成了,別人需要三天做的事他可能壹天就綽綽有余,所以在大家眼中,小方總是無所事事,遊手好閑,晃蕩得很。
年終考評時,小王得到大家壹致好評,對小方則有很多人選擇了語氣虛虛的“也不錯”。看得出小方聰明能幹的,對他心懷戒備,惟恐他日被“後浪”推倒在沙灘上,於是裝聾作啞任由笨人當道,缺少慧眼的領導賞識的是小王的勤勉,也相信群眾的眼睛是“塑料”的,卻沒想到群眾的眼睛真的是塑料的。
聰明反被聰明誤,傻人自有傻人福。足見職場上的某些定律與自然規律是相背離的.,在壹個昏庸的工作環境下,這說不清道不明的職場規則若能參透,也算得上高人壹個了。
職場上的聰明與愚笨2職場不做“職場豆芽菜”
豆芽菜是壹種生長速度極快的植物,壹夜之間便能長六七厘米,且外表看起來壯碩飽滿。然而眾所周知的是,在快速生長的同時,豆芽菜的質地卻非常脆弱,稍遇外力便會折斷。而“職場豆芽菜”,就是用來形容那些因升遷過快而能力不濟的職場人的代名詞。在壹些發展快的新興行業,壹部分新員工受重用升遷快速,然而其自身能力卻無法勝任新職位。人們把這部分人稱作“職場豆芽菜”。
案例職場新人急於晉升反失信任
瞿想是壹家網絡技術公司運營總監,去年他們公司招了壹個英語系的畢業生小於,小於之前在小網站做文案,後來通過網上招聘來到瞿想的公司。瞿想說,他們公司的海外事業部缺乏英文好手,於是就決定給小於壹個機會。
小於逐漸從客服變成市場助理,再被培養為策劃專員,幾乎每三個月,他都有進步,他覺得自己的能力提高了,便向公司要求提高待遇,薪酬就壹個季度壹調。瞿想說,對此人事安排自己並不同意,但老板賞識他,覺得應該重點培養。最近壹次,終於有了分歧。小於覺得自己可以勝任副經理來帶領團隊,並要求提高待遇,老板開始不願意,但經過他幾次的申請,就給了他指標,達到指標就加獎金。“可結果是,他帶的團隊出不了成績,組內還發生內訌,我唯有收回他的‘人’和‘權’,但他已經回復不了過去的心態,覺得是技術組和商務組的問題,失利跟他無關。我只能告訴他,要麽老老實實在這裏幹到合約滿,要麽現在辭職,並且根據公司和他的協議,進行賠償。”瞿想說。
“新人肯學、敢沖,但也會攀比。”他說,“但公司不是學校,當對妳的投入小於回報,公司就會投資下壹位新人。”
HR講堂“職場豆芽菜”宜放慢速度審視自身
“‘職場豆芽菜’問題需要壹分為二來看,年輕人更快速地得到自我價值的肯定,壹定程度上也更迅速地讓個人能力得到最大化的發揮,這是好的壹面。但努力上升的過程必然是充滿壓力與挑戰的。”謝發濤說,重要的是這些年輕人需擺正心態,多積累經驗,建立良好的就業觀和事業觀,才能夠實現自己能力的可持續發展。身在快速發展的社會,職場人需要的是在飛奔的過程中,懂得將速度放慢下來,仔細地審視並反省壹下自己。
“發展過於迅速的人在其未來職業生涯中可能會“短板”凸顯,“短板”體現在溝通協調能力、全局把控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各方面。”謝發濤告訴記者,在未來漫長的職業生涯中,“職場豆芽菜”在快速奔跑之余壹定要把根基打牢,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掌握通用技能。“回看那些跑在最後的贏家們,他們壹定擁有紮實的根基、可持續發展能力,而非空有頭銜、徒有虛名。”
他建議,在職業生涯的前五年應以學習為主,積累經驗,發展與提升可在五年後再做規劃。“豆芽菜們”需要意識到自己的實際狀態,張弛有度地調整自己的發展節奏,沖刺後適度地進行自我充值、自我補給“營養”和“水分”。“職場新人們切忌急功近利,盲目追求職位的晉升,千萬不要貪圖壹時笑得燦爛,打好基本功才能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