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節的起源
二月二,傳統的民間節日。流行於中國大部分地區,苗族、壯族、滿族、侗族、黎族、畬族、布依族、赫哲族和鄂溫克族也慶祝這個節日。這個節日的習俗和活動很多,也叫花節、踏青節、摘萊節、春龍節、青龍節、龍擡頭日。因為是在農歷二月初二,所以叫。這種習俗在唐代就有記載。白居易《二月二》詩曰:“二月二,新雨暗,草齒菜生壹時。輕衫還好,馬青年輕,十字架上寫滿了字。”當時及以後的漢人互相問刀尺子,百粒糧食,瓜果種子,歡迎富貴之果,還有摘菜,踏青,迎富貴等活動。袁菲在《中國過去的生活》中寫道:“二月二日,青年節,任軍縣的人們遊覽並欣賞分散的郊區。..... ",而王皓引用《廣譜譜》中紀:“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郎節,亦為采菜節。”明朝以後,二月二日有許多關於龍擡頭的習俗,如撒灰招龍、扶龍、熏蟲、避蠍、剃龍頭、避針刺龍眼等,所以稱之為龍擡頭日。清鹹豐《武定縣誌》:...以二月二日為春龍節,取廚灰如龍蛇圍屋,名為招財龍,招財進寶。”此外,還有趕工、試耕、炒蠍豆、穿草、祭龍王、敬地、敬糧、娶女住春、童子寫等保存習俗的活動。布依族會在2月2日舉行為期三天的節日,主要是祭拜土地神。節日當天,家家殺雞祭祖,吃雙色(黑白)糯米飯,祈求全村平安。
龍頭節的節日習俗
龍頭節前後有許多民俗活動,內容非常豐富,主要包括:
龍頭節
在過去,龍擡頭節是祭祀龍神的日子。每年的這壹天,人們都會去龍廟或河邊燒香祭祀龍神,祈求龍神化雲為雨,保佑豐收。然而,在許多地區,尤其是在南方,人們還把二月的第二天作為“土地公祭日”,並舉行社會祭祀來崇拜土地神。
塵龍頭節。
這壹習俗歷史悠久,至今仍在許多農村地區流行。用於撒灰的灰通常是木灰,但也有石灰或谷殼。具體做法因地而異,大致如下:在門前撒灰,稱為“擋門防災”;墻角撒灰意在“滅盡蟲”;把骨灰撒在院子裏,做成大小不壹的圓圈,象征性地擺放壹些五谷雜糧,稱之為“囤”或“砸灰”,以祝豐年;在井邊撒上灰,稱之為“回龍”,以求風調雨順。噴灑方法因地而異。壹般都是從井邊開始,壹路蜿蜒,進入廚房,環繞水箱,灰線不斷曲折,十分有趣。
龍頭節熏蟲
農歷二月,天氣轉暖,各種昆蟲開始蠢蠢欲動。有些昆蟲對人的健康有害,所以在2月2日,人們紛紛攤煎餅、焚香,希望用煙霧趕走毒蟲。
龍頭節撞梁。
就是用木棍或竹竿敲打房梁,嚇跑蛇、蠍子等毒蟲,以免造成傷害。有的地方流行敲炕沿,目的和敲梁壹樣。
龍擡頭街理發
漢族民間流傳著壹句話:我叔正月剃頭就死了。這種說法雖然毫無根據,荒誕不經,但影響深遠。所以,春節前不管人多忙,都要抽出時間去理發,然後要等到龍擡頭的那壹天。二月二理發,俗稱“剃龍頭”,據說能帶來壹年的好運,所以“這壹天要多剃頭”。
油炸蠍子豆
這壹天流行的習俗是炸蠍子豆。魏縣、萊州等地稱為“捷報”,諧音刺人。據說吃了炒蠍子豆,壹年都不會被蠍子蟄。運城等地叫“炸蠍爪”,小孩子邊吃邊唱:“吃蠍爪,蠍子不用打。”蠍子豆壹般用黃豆炒。有的裹著糖面,有的泡在鹽水裏,香脆可口,有的用面條和蠍子炸,花樣繁多。吃蠍豆不僅能開蠍,而且人們都說誰吃了七科的蠍爪誰就能長壽。除膠東部分地區外,其他地方的二月二都流行這種習俗,但在蠍豆中加入了瓜子和爆米花,這是炒蠍豆習俗的新發展。
與龍頭節相關的禁忌
1.女人結婚後,禁止在父母家過二月二。
2.婦女不允許在父母家分娩。
3.女子出嫁,擇女送客,嫁母忌孕婦、“轉身”、寡婦。
4.從春節到二月二千萬不要空鍋。
5、走親訪友,探視病人避開初壹、十五,下午不探視病人。
6.店鋪禁止說“關門”,晚上關門叫“倚門”。
7.桑木(“桑”諧音“喪”)和槐樹(“槐花”諧音“壞”)不宜用作建築木材。
8.不要為了人家的祝賀而穿白鞋,也不要穿白腿帶或白皮帶。父母去世後,壹個月不能向人道喜。
9.漁民或船工應避免說“翻過來”,而稱之為“滑過去”。
10,忌說“吃醋”,叫“用禁忌”。
11.春節下,餃子要避免說“破裏”,而要稱之為“掙裏”。
12,去茶館打水,不要說“白水”,叫“白水”。
13.肩扛式攤販應避免扛扁擔(因為“扛”與“賣”諧音)。
14.把借來的桶還給主人時,不要提著空桶入門。妳應該壹手提著空桶,壹手提著扁擔,或者提著水。
15.借煮中草藥的種子,還的時候放點食物在上面。在某些地區,直到用戶來取才允許歸還。
16,給客人倒茶倒酒,壺嘴不要對著客人。
17.向陌生人問路,不要被稱呼為“大哥”。
18,交易時避免說“買對應”。
19,中年人不要說41歲,百歲老人不要說“百歲老人”。
20.兄弟姐妹要避免幽默,把別人的姐妹當笑話。
21,結婚禁止見喪。
22、吃飯時避免背對人,避免面對鍋碗瓢盆和餐桌。
23,有個叔叔活著,第壹個月忌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