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時期,人們以為是敵人派來的軍隊——貍貓;
年初進攻武漢,敵人派出了空軍——蝙蝠;
快結束了,我才意識到敵人有海軍,是深海三文魚!
最近三文魚“很忙”,估計自己也不知道怎麽卷入這場“戰爭”。
三文魚和新冠肺炎的關系不可估計,但三文魚已經確認的三大風險更可怕。三文魚怎麽吃比較安全?
三文魚作為壹種深海魚,營養價值很高,越來越受到城市居民和寶媽們的追捧。
它的肉有彈性,味道鮮美。作為深海魚的代表,自然是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典型代表,富含EPA和DHA,有助於降低血脂。同時,EPA和DHA對兒童腦神經細胞的發育和視覺發育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嬰幼兒奶粉和米糊都添加了這兩種脂肪酸。
經常食用適量的三文魚,對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兒童智力、視力的發育大有裨益。
三文魚屬於綠皮紅肉魚。
它們本身沒有毒性,但這些魚中的組氨酸含量很高。當魚不新鮮變質時,細菌會將組氨酸轉化為組胺,大量的組胺積累會引起過敏性中毒。
中毒潛伏期壹般為0.5-1小時,最短5分鐘,最長4小時。中毒的特點是起病快,癥狀輕,恢復快。發病率可達50%左右,偶有死亡病例。
中毒的主要癥狀是臉紅、頭暈、頭痛、心慌、胸悶、氣短等。有的人會出現結膜充血、瞳孔散大、視力模糊、面部浮腫、嘴唇水腫、口、舌、四肢麻木、惡心、嘔吐、腹痛、蕁麻疹、全身潮紅、血壓下降。
夏天食物很容易變壞。購買和烹飪前要註意,檢查魚是否新鮮。如果魚眼變紅,顏色不新鮮,魚身無彈性,說明魚已經變質,不能再吃了。過敏體質的人,最好不要吃這種魚。
副溶血弧菌是壹種嗜鹽細菌。它存在於沿海海水、海底沈積物以及魚類和貝類等海產品中。
副溶血弧菌在淡水中可存活不超過2天,在海水中可存活47天以上。
含少量細菌的食物,在30-37度,3-4小時後,細菌可急劇增加,並可引起食物中毒和腸胃炎。
中毒潛伏期壹般為6-10小時,最短為1小時,最長為24-48小時。主要癥狀是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發熱、頭痛、出汗和口渴。大部分患者2-3天即可恢復正常;少數嚴重患者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瀉和過度脫水,從而導致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夏季的高溫也是海鮮大量上市的季節。除了三文魚,其他海洋魚類也受到副溶血弧菌的青睞。每年的6-9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
水生生物基本上都有寄生蟲,就連深海魚出身的三文魚也不例外。
三文魚身上的寄生蟲主要是異尖線蟲,在很多海洋魚類和貝類中都有。日本人喜歡吃生魚片,所以世界上日本報道的寄生蟲感染病例相對較多。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三文魚都是人工養殖的。在養殖過程中,對水體進行控制,並施用藥物抑制寄生蟲的生長。所以養殖三文魚被寄生蟲感染的可能性很低,但也不是絕對安全。在日本生吃的大部分三文魚來自挪威,是人工養殖的。然而,在日本有超過65,438+40萬例報告的人類感染異型性病例,這是世界上最高的。
深度冷凍可以殺死昆蟲。FDA規定,三文魚肉必須在-35℃冷凍15小時,或-20℃冷凍7天才能生吃,而歐盟的要求是-20℃冷凍1天以上。中國的標準和歐盟的標準差不多。因此,按要求經過正規渠道處理的三文魚,感染寄生蟲的可能性較小。
但是國內很多三文魚都是冒充虹鱒的,虹鱒屬於淡水魚。淡水魚的寄生蟲感染遠比海魚嚴重,而且淡水魚的生活環境更接近人類,感染的寄生蟲對人類的危害更大,所以淡水魚很少生吃。虹鱒魚如果作為三文魚生吃,寄生蟲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任何食物都有食用風險,或高或低,處理方式也很重要。
如果不想承擔三文魚帶來的任何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吃。
在美味和食品安全之間做出選擇是我們壹直需要做的事情。如果我們想要壹種絕對安全的食物,恐怕我們會餓死。
按要求通過正規渠道加工的三文魚,寄生蟲和細菌含量很少,但在運輸、儲存和加工過程中可能會被汙染。
例如,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背鍋”三文魚,在進入汙染場所之前,沒有檢測出新冠肺炎。
三文魚從養殖場到餐桌要經過很多關。任何壹個中間環節出了問題,都會被寄生蟲或細菌汙染。所以生吃三文魚的風險還是蠻高的。
如果真的喜歡生三文魚的味道,偶爾吃壹次,盡量選擇靠譜的商家,降低風險。吃的次數越多,風險越大。“妳經常在河邊走,怎麽可能不濕鞋?”。
很多喜歡生吃三文魚的人認為,三文魚煮熟後就不會是那個味道了。追求美味和食品安全之間有時需要平衡。
在過去,日本人很少生吃三文魚,但壹般會在烤之前腌制。這種吃法,想想,應該味道也不錯。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說,先煮熟再吃是比較好的選擇,高溫對寄生蟲和細菌非常“致命”。
比如副溶血弧菌不耐熱,75度加熱5分鐘或90度加熱1分鐘就能殺死。
壹般加熱到70度,4-5分鐘就能殺死異尖線蟲。
特別是給寶寶吃三文魚,要徹底煮熟。畢竟孩子的抗風險能力比大人低。
通常吃生魚片時,我們會蘸芥末、醋、姜汁、蒜泥等。這些調味料能殺死寄生蟲和細菌嗎?
真相可能有點殘酷。
根據延邊大學醫學院2001發表的論文《小葉章幼蟲對調味料、抗蟲藥、中藥的耐受性試驗》,小葉章在食醋中可存活105小時。在姜汁中存活10小時;在蒜泥中存活7小時;在高度酒精的白酒中存活24分鐘。
2006年東海異尖線蟲感染情況調查及其幼蟲對芥末耐受性研究表明,用芥末液浸泡需要55分鐘才能殺死異尖線蟲。
我們平時吃生魚片,只是在蘸著吃“走過場”,像蜻蜓點水壹樣,對殺死寄生蟲的作用不大。
副溶血弧菌對酸敏感,在稀釋2倍的醋中1分鐘即可死亡。
但是海產品不僅感染了副溶血弧菌,還感染了其他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奇異變形桿菌等。
通過實驗,各種調味料的抗菌效果如下:
高度酒的殺菌率在88%左右,醋在66%左右,芥末在59%左右,大蒜在50%左右,生姜的殺菌作用很弱。
其實吃生魚片的時候只是蘸點調料就吃了。接觸時間很短,用這些調味料殺菌效果不大。
但是吃生魚片的時候,還是建議蘸這些調料。
從中醫分析,日本料理中的生魚片等刺身基本都是寒性的,生吃就更冷了。姜、蒜、芥末、高度白酒、醋都是溫性的,都有散寒的作用,可以中和生魚片的寒性,減少危害。
寒冷會降低脾胃的功能和機體的免疫力,生魚片中的細菌和寄生蟲更容易致病。如果脾胃功能好,身體免疫力強,對細菌、病毒、寄生蟲的抵抗力就會更強。同等情況下,生病的可能性會降低。
所以日本傳統料理都會配這些調料,不僅僅是點綴或者調味,而是對中醫的理解和傳承。
此外,日本料理中還經常配有壹種特殊的葉子——紫蘇葉,可以給魚蟹解毒,實際上中和了魚蟹的寒性,減少了對脾胃的傷害,避免了腸胃炎的癥狀。
關於紫蘇有壹個傳說。
傳說不壹定都是真的,但中醫的大部分知識都是通過生活中的觀察和實踐獲得的。吃螃蟹、貝類等涼性海鮮時,搭配壹些紫蘇葉,可以盡量避免腸胃問題。這種方法在很多沿海城市也很流行,看似約定俗成的飲食習慣,其實蘊含著中醫的道理。
除了人奶,沒有壹種食物是按照人的需求生長的,所以任何食物都有壹定的風險,對人來說都不是完美的。
要正確看待各種食物的缺點。如果我們想找到完美的、絕對安全的食物,恐怕我們會餓死。同時也要客觀看待每種食物的優點。如果過分依賴某種食物,會得到相反的結果。
了解各種食物的特點,合理使用搭配,揚長避短,讓食物發揮健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