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
號稱養胃,其實沒什麽效果。
小劉告訴市場監管局的執法人員,她的早餐不規律,胃也不太好。她在最近的廣告中偶然看到“河裏的猴子谷米Xi”的廣告,廣告中強調這種大米可以養胃。
於是,小劉在超市買了三盒。
買回來後,小劉吃了好幾袋,覺得米Xi沒有養胃效果。但最讓小劉氣憤的是,配料表中並沒有“猴頭菇(猴頭菇)”,而是在商品的包裝上用大字體清晰地寫著“猴頭菇在河裏”的字樣。小劉說,她買這個產品就是為了這個“猴菇”,但是裏面沒有“猴菇”。於是,小劉打電話12345投訴,要求超市賠償。
商家:
配料表裏真的沒有猴頭菇。
市場監管局12345的工作人員找到了超市,商家提供了河猴和小米的供貨商的營業執照和許可證,以及進貨清單,超市履行了進貨的驗貨義務。商家向執法人員介紹,這款產品姜鐘猴谷米Xi,上市以來銷量壹直不錯。雖然經歷了商品代言人的更換,但銷量並未受到影響。很多顧客買了之後覺得養胃效果好,也多次回去買。
商家表示,之前沒有仔細查看過河裏猴子的配料表。他們仔細壹看,配料表裏真的沒有“猴頭菇(猴頭菇)”,商家也表示很納悶。接著,商家又檢查了該品牌的另壹款暢銷產品,“姜鐘猴骨餅幹”。這款產品的配料表上明確寫著“猴頭菇”,包裝上還有壹只猴子抱著壹個蘑菇的圖案。這讓商家感到不解。
同時,商家誠懇地告訴執法人員,如果“河裏的猴子,飯裏的稀”有問題,願意依法賠償劉女士。他們會去找供應商承擔責任。
市場監管局:
這個顧不是蘑菇。
執法人員仔細檢查了“猴子谷米在河”的產品,在包裝的右上角有“猴子顧在河”。
r”表明“猴姑在河”是註冊商標。而且“河中猴姑”的“姑”字和猴頭菇的“菇”字不壹樣。註冊商標表明已經獲得該品牌(或該品牌的壹部分)。這個產品“河裏的猴子”指的就是這個產品的品牌。以及這個商品的成分等屬性,妳要仔細查看它的商品描述。
經過執法人員的解釋,商家恍然大悟。小劉燁表示理解,她沒有要求超市賠償,但她仍然認為吃了這種食物後,沒有達到預期的養胃效果,要求退款。在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的調解下,剩余兩箱包裝完整的“猴谷米Xi”被退回。
獼猴桃分別標有“新西蘭”和“意大利”嗎?
它的起源在哪裏?
□通訊員楊惠金陵晚報記者吳穎
根據《食用農產品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規定,銷售未包裝的食用農產品,應當在攤位(櫃臺)的明顯位置如實公布食用農產品的名稱和產地。食用農產品的產地信息是否正確?
今年3月,雨花臺區市場監管局工作站12345接到丁先生投訴,稱其在某大型超市購買的香蕉牛筋存在虛假宣傳問題。櫃臺顯示香蕉來自菲律賓,但實際上來自厄瓜多爾。牛筋來自新西蘭,但實際上來自澳大利亞。消費者要求超市賠償。
執法人員前往超市核實,查獲了進口商品報關單,發現丁先生的投訴屬實。經執法人員調解,超市賠償丁先生700元。考慮到超市對消費者進行了賠償,並認識到了錯誤,執法人員向超市下達了《當場處罰決定書》,要求超市整改,並給予警告的行政處罰,但未處以罰款。
我以為壹切都結束了。過了壹段時間,消費者丁先生投訴說,大型超市的很多商品仍然標有虛假產地。執法人員半信半疑地去現場查看報關單等資料。結果令人驚訝。超市裏還有很多種類的農產品貼著假標簽:貨架上的檸檬貼著南非的原產地標簽,冰箱上同樣的檸檬貼著美國的原產地標簽。真正的發源地是美國。牛油果的標簽標明產地為“泰國”,牛油果上的標簽標明“智利”字樣。實際原產地是智利。獼猴桃標簽原產地為“新西蘭”,獼猴桃上的標簽有“意大利”字樣,實際原產地為意大利。蘋果標簽的原產地是“新西蘭”,蘋果上的標簽標有“US-A”字樣,實際原產地是美國。“鴉片魚頭”和“烏鴉魚身”的標簽註明產地為“俄羅斯”,但實際產地為德國。
超市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雨花臺區市場監管局對該超市立案,責令其嚴格整改,並處罰款1.8萬元。
雨花臺區市場監管局提醒消費者,在超市購買食用農產品時,應仔細查看標簽,確保食用清楚。
如發現問題,及時撥打12345或12315向市場監管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