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補鈣,有兩種食物必然被推到“C位”——蝦皮和骨頭湯,其中蝦皮是媽媽們最愛吃的,骨頭湯是奶奶們最愛吃的。其實他們的技術並沒有那麽神奇,人們也壹直對他們有誤解。
首先,蝦皮作為常年補鈣大軍中的壹員,必須要看含鈣量。誰的鈣含量更高?當然是蝦皮,所以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蝦皮是很好的補鈣品,但是我們常說不能只看表面。蝦皮雖然含鈣量高,但是有壹個缺點,就是吸收率不高,只有很少壹部分被人體利用,用它補鈣真的不容易。
而且蝦皮還自帶壹個“高鈉含量”的屬性,讓人真的不開心。畢竟沒有人願意自己去補血壓而不是補鈣,妳說是不是?很多人不喜歡蝦皮的地方是它又硬又扁,不好嚼,味道真的很差。直接煮湯的話,基本都會直接吞下去,最後只會排泄出來,利用率很小。所以,不要指望吃蝦皮補鈣。
其次是骨頭湯,如果蝦皮吸收率低,那麽骨頭湯就沒什麽好吸收的。大家都被“形補形”這句話騙了。骨頭裏有鈣,但不能進入人體。動物死了,它已經失去了活性,用骨頭熬制的湯裏的鈣少得可憐,不到牛奶的2%。
喝骨頭湯往往會有三個常人無法承受的後果:
①脂肪多,長期飲酒會對體型和血脂產生影響。
②高嘌呤含量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
③鈉離子多了會影響骨細胞的生成和代謝,不利於骨恢復。
所以喝骨頭湯真的不是什麽好辦法,弊大於利。還不如通過其他方式補鈣,對身體更有好處。大家壹定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補鈣。不能看誰吃什麽鈣含量高,還要看它的食物屬性,有沒有對身體有害的東西,在多種食材中選擇最合適的壹種。
TOP1:牛奶、奶酪、酸奶等乳制品。
TOP2:芹菜、薺菜、韭菜等綠色蔬菜。
TOP3:豆腐、黃豆、豆皮等豆制品。
TOP4:河蝦、海魚、扇貝等水產品。
TOP5:栗子、核桃、花生等堅果。
身邊很多人都說牛奶有腥味,不習慣喝。有時會引起腹瀉,讓他們整個早上都不舒服。解決辦法是喝酸奶或者吃奶酪,奶酪和米飯、意大利面、雞肉混合也很好吃。乳制品是名副其實的“補鈣品”。
說到蔬菜,有些人開始挑挑揀揀。他們不愛吃芹菜,不愛吃菠菜,不愛吃苦味,不愛吃薺菜,他們說牙齒嚼不動,卻不知道蔬菜也很好補鈣。以薺菜為例,其含鈣量相當於3瓶牛奶,莧菜和小油菜也不弱,價值1瓶。
豆制品便宜又補鈣,經常吃對身體有好處。除了補鈣,還可以補充其他微量元素。如果年輕人不喜歡豆制品,可以換壹種吃法,比如用豆腐、豆皮涮火鍋,或者用黑豆、黃豆配紅棗、黑米磨成汁。
愛吃水產品的人不少,但也有少數人因為身體原因不敢放過,比如過敏體質高或者尿酸水平高。建議食用嘌呤含量低的食物,如銀魚、鱈魚、鯉魚、鱖魚、河蝦等,控制食用量,避免食用使其過敏的食物。
堅果可以補鈣。不能當零食吃。每天可以吃10g。身材偏瘦的人加點也沒關系。如果他們已經很胖了,妳應該控制他們以免變得更胖。
總之,不能盲目補鈣。要知道哪些食物是真正能補鈣的,哪些食物只是看似補鈣,其實不能。只有到了30歲,我們才能在“骨庫”裏存下大量的骨量,以降低未來患骨質疏松癥的風險。但是媽媽奶奶們也不要過分迷信補鈣,凡事都要註意吸收率。如果吸收不好,再多的鈣也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