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幾個我在外地上學時錯過的事,供樓主參考:
1,鹵味。主要有雞鍋,魚鍋,排骨鍋。其中,魚鍋在今年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中被專題報道。鍋是燉肉,溫度和調料都很棒。周圍有壹圈大餅,現在也有長條花。我最喜歡的食物是排骨鍋和排骨燉豆角,從主料到鮮鹹的口感都很吸引人。
哦,對了,舌尖上說“在東北,好桌子離不開魚”。如果是逢年的國家,就需要魚,意思是“年年有余,歲歲有余”。但總的來說,東北人真的不怎麽吃魚,妳從來不吃魚也沒關系。如果妳想吃頓好吃的,不吃魚也沒關系。我從小沒吃過魚,也沒人覺得我有什麽不同。但是除了靠近河流的地區,比如吉林松原,松花江沿岸,大連,這些都是另外壹回事。
2.齊齊哈爾燒烤。這種燒烤是指鐵板烤或紙烤。聽起來到處都是,但是東北燒烤的特別之處在於,像食材壹樣豐富的價格比東北高很多,像北上廣;價格和東北差不多,從調料口味到食材都不如東北,像四川。東北燒烤齊齊哈爾吃的最多,做的最好。東北的牛肉比其他東部地區便宜,山裏的菌類種類多,得天獨厚。
3.東北泡菜(相當於醬菜)。和泡菜的區別是腌制前基本都是曬幹的,曬幹後口感更好。拿蘿蔔條,辣白菜,芥菜疙瘩,布留克(俄語還是滿語,我忘了...)為代表。
4.特色烹飪?鍋包肉:類似糖醋裏脊肉,但肉片要大很多,而且皮更脆,外酥裏嫩,酸甜可口,哈爾濱最正宗;沈陽版鹵肉(我更喜歡這個是另壹道菜):和上面的區別是皮軟肉爛,餐館都可以做;滑肉片:類似於鍋包肉,只不過肉片不是切片,放的是辣椒而不是醋和糖,鮮鹹;地三鮮:由土豆、辣椒和茄子制成。茄子和土豆要油,要鮮,要鹹。
5、血腸:豬血倒入豬腸內,可蘸醬或放入燉菜(酸菜燉)。
6、凍豆腐:壹般放在燉菜裏,因為凍豆腐不像普通豆腐,它像海綿壹樣吸收燉菜的湯汁。吃飯的時候註意不要被燉肉裏的熱湯燙傷。...
7.糖葫蘆:不解釋。....
8.東北味噌,大豆發酵,無辣味,有特殊風味。吃之前炒壹下,不然會很臭,而且有點稀,但是煮的時候可以直接放。與之相對應的,還有各種“鹹菜”,其實就是用東北醬油(類似紅燒肉,開水)烹制的菜肴,比如醬茄子。近年來,哈爾濱推出了壹種“香七醬”,其實就是在生抽中加入壹些香料,銷往全國各地。超市裏應該有。
9、什錦涼菜:黃瓜絲、白菜絲、涼皮、蘿蔔絲等。隨調材料而動,壹般酸甜。
10,哈爾濱香腸。這個真的來自俄羅斯人,但是已經中國化了,樓主放心。在四川、湖南等省,“香腸”通常指臘腸、廣式香腸,東北則指香腸。很難說怎麽做。它嘗起來新鮮,鹹鹹的,有煙熏味。另外還有香腸(味道和南方很不壹樣)。品牌以“哈爾濱肉聯”、“邱琳瑞多斯”為代表。
11,大連烤魷魚(別以為東北沒有海洋元素!!!!!!!)。大連的烤魷魚是中國烤魷魚的發源地之壹。不用我多說,吃壹次就好。我不吃魚,但是海洋軟體動物可以接受。
12,凍水果,以凍梨、凍柿子為代表。水果冷凍後味道更甜,但是要記住:慢慢吃(完全解凍),否則硬+冷會掩蓋所有的味道。
13,豆腐幹。東北豆腐幹不同於豆皮和豆腐幹,通常比豆皮薄,比豆皮厚,保留了更多的豆制品風味。可以炒菜,也可以加燉菜,還有壹個特色,“熏豆腐卷”,在熟食店可以買到。
14,各種燉品。可以理解為“肉凍”。用文火把帶皮的肉煮熟,擦幹水分後放涼。皮膚裏的膠原蛋白溶於水冷卻後會像果凍壹樣。凍肉和凍皮也是必須的!小心不要加熱它.....以豬頭湯為代表。
白酒以各種小邵和北大倉聞名。先說這個,再問妳想知道什麽。
說得好聽點,東北的北方少數民族還是挺厲害的。滿族美食的痕跡很多,尤其是遼寧。也有很多蒙古族。比如我家大慶有個“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也有很多牛肉幹、奶酪等蒙古族特產。
還有壹點,北方平時吃面食比較多。但在東北不是。幾乎都是只吃米飯,面食作為米飯的補充(不想做米飯才買)。這是受通古斯民族(主要是滿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