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玉米病蟲害有哪些?

玉米病蟲害有哪些?

(1)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玉米的大葉斑病、小葉斑病也叫葉條病、葉枯病、葉斑病。全生育期均可侵染,主要在中後期,尤其是抽穗後。該病主要危害葉片,但也危害葉鞘和苞片。當受損植物嚴重時,整株植物都會死亡。

防治措施:發病初期,噴施20%菌滅克可溶性粉1000倍;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2%錳鋅硫脲800倍液加入廣大特效王。

(2)玉米粗縮病。玉米粗縮病主要由灰飛虱傳播。患病植株嚴重矮化,壹般只有健康植株高度的1/2或1/3。葉深綠色,寬、短、硬,對生;葉背脈上常出現蠟狀白色突起,用手觸摸明顯粗糙。玉米在5葉期易受侵染。

防治措施:①播種前後,在玉米田及周邊雜草上噴灑18%的廣效阿膠精1500倍液,殺滅灰飛虱;②苗期可噴灑15%病毒600次。

(3)青枯病。玉米青枯病主要發生在籽粒灌漿末期,是壹種暴發性、毀滅性病害,容易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

癥狀識別:籽粒灌漿末期,玉米常出現突然的綠色萎雕、褪色,全葉發白、幹燥、褪色;果穗下垂,苞片枯萎;莖的基部壹開始是泡在水裏,後來逐漸變成淺棕色,手感空洞,往往會倒伏。

影響發病的因素:青枯病的病因仍有爭議,有三種不同的觀點:壹是由鐮刀菌引起;二是腐黴引起的;第三,是腐黴和鐮孢菌復合感染引起的。但灌漿至乳熟期的暴雨對病害的發生有重要影響,土壤含水量高是青枯病發生的重要條件。

防治方法:目前尚無有效的防治措施,但品種間抗性差異極顯著,可選擇抗病品種。生產上常用的抗病品種有豫玉4號、廖丹18、山丹9號等。在栽培措施上,提倡整苗,註意排水。

(4)玉米絲黑穗病。該病主要危害玉米的穗部和雄花。壹旦發生,整個工廠通常無法收獲顆粒。所以疾病的發病率等於疾病的損失率,危害相當嚴重。

癥狀識別:該病為苗期從玉米芽鞘侵入的系統性病害,癥狀主要在抽雄後。病耳外觀比正常耳短,基部大而末端尖,頂部無抽絲。有時壹片苞葉裂開,露出黑粉,病穗全部變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飛走,與玉米植株維管束的殘余混在壹起。

影響發病的因素:病原菌以厚垣孢子越冬,厚垣孢子是壹種能抵抗不良環境的特殊孢子,與糞肥混合或由種子攜帶。翌年,厚垣孢子萌發,在適宜條件下通過芽鞘侵入寄主幼苗。侵入後,菌絲進入植株的生長點,隨著植株的生長,向穗部和雄花擴散,形成孢子堆,成熟後釋放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環,無再侵染。

土壤和糞便中的細菌數量以及土壤的溫度和濕度條件是影響該病發生的最重要因素。

防治方法:①選擇抗病品種。品種間對該病的抗性存在明顯差異。目前生產上常用的抗病品種有鐘丹2號、鐘丹14、鐘丹12、廖丹18、於丹13、山丹9號、豫玉2號、豫玉11等。②實行輪作和深耕。多年連作容易增加土壤中的細菌數量,引起嚴重的疾病。輪作3年以上,基本可以消除土壤中病原菌的危害。另外,深挖土壤,將病原菌的孢子壓倒在播種層以下,減少細菌來源,降低發病率。③病株的早期提取。在病穗白膜未破前拔除病株,取出地面掩埋或焚燒,防止病菌落入土壤。

(5)亞洲玉米螟。玉米螟又稱螟蟲,屬於鱗翅目。主要危害玉米的心葉、穗和莖。

防治方法:①苗期每畝可加3%克百威1 ~ 2kg,加細土或細砂1倍,均勻撒入心葉。②抽雄前用蘇維士或65,438+0.8%廣A啄65,438+0.500加廣特效王噴霧。

(6)粘蟲。又稱夜盜、五色蟲等。屬於鱗翅目,主要危害玉米葉片。如果在幼期不加以控制,進入第六期的幼蟲可在3 ~ 5天內吃掉整個玉米苗和葉片,造成嚴重損失。這種昆蟲白天潛伏,晚上出來,傍晚開始活動,黃昏時進食。裝死,怕光。

防治措施:當田間百株玉米害蟲數量達到30只左右時,應立即防治,夜間可每畝噴灑50%辛硫磷1500倍;在較老的年齡,0.1%的Solvax或18%的阿菊凈1500倍液可以配合廣大特效王噴霧使用。

(7)玉米蚜蟲。也被稱為書呆子。它屬於同翅目,蚜科。吸葉汁,分泌蜜露,產生黴變,嚴重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是有害的。同時,玉米蚜還能傳播玉米病毒病。

防治措施: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10%蚜蟲1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或用8%英雄1500倍通用特效王噴霧。

玉米通天寶不是殺蟲劑和殺菌劑,但葉面噴施玉米通天寶可以增強玉米對病蟲害的抵抗力。葉面噴施玉米可抗大葉斑病、小葉斑病和青枯病,並可減輕玉米螟、蚜蟲和粘蟲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