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4月15日-孟子2.10-2.11齊人伐燕

4月15日-孟子2.10-2.11齊人伐燕

2.10原文 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dān)食壺漿①,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譯文 齊國攻打燕國,大獲全勝。齊宣王問道:“有人勸我不要拿走燕國,也有人勸我拿走燕國。以壹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同樣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五十天就成功了,光靠人力是沒法做到的。不拿走這個國家,必定會有天降的災禍。拿走它,怎麽樣?”

孟子回答道:“拿走它而燕國人很高興,就拿走它。古代有人這麽做過,就是周武王。拿走它而燕國人不高興,就不要拿走它。古代有人這麽做過,那就是周文王。以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同樣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百姓用筐裝飯、用壺盛漿湯來迎接大王的軍隊,難道會有別的意思嗎?只是想避開水深火熱的痛苦罷了。如果水淹得更深,如果火燒得更熱,那就只能轉而指望別人來拯救了。”

註 ①簞,本義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中間有隔板。漿,米湯或酒。孟子為現代漢語貢獻了四十多個成語。

2.11原文 齊人伐燕,取之。諸侯將謀救燕。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對曰:“臣聞七十裏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裏畏人者也。書曰:‘湯壹征,自葛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xī)為後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書曰:‘徯(xī)我後①,後來其蘇。’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系累(xì léi)②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máo ní)③,止其重器,謀於燕眾,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譯文 齊國攻打燕國,乘勝占有了它。別的諸侯商議出兵去教燕國。齊宣王說:“很多諸侯商議要來攻打我,怎麽對付呢?”

孟子回答道:“我聽說憑借縱橫各七十裏的土地統壹天下的,就是商湯。沒有聽說擁有縱橫各壹千裏的土地還害怕別人的。《尚書》上說:‘商湯的征伐,從葛國開始。’天下人都信賴他,他向東方征伐,西邊的夷人就抱怨;他向南方征伐,北邊的狄人就抱怨,說:為什麽把我們放在後面?’百姓盼望他,就像久早時盼望烏雲與虹霓壹樣。做生意的照常來往,耕田的壹樣工作,他誅殺了那裏的暴君,慰問那裏的百姓,像是及時雨從天而降,百姓非常歡喜。《尚書》上說:‘等到我們的王來,我們也就復活了。’

“如今燕國虐待它的百姓,大王前去征討,百姓以為您會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所以用筐裝飯、用壺盛漿湯和酒來迎接大王的軍隊。要是殺害他們的父兄,囚禁他們的子弟,拆毀他們的宗廟,搬走他們的文物,那怎麽可以呢?天下各國本來就害怕齊國強大,現在齊國土地增加壹倍卻不施行仁政,那是自己在招致各國興兵動武啊。大王趕快發布命令,送回俘獲的老人與小孩,停止搬運他們的文物,與燕國百姓商量選立壹個國君,然後撤離燕國.那麽還來得及阻止諸侯出兵。”

註 ①徯(xī)我後,徯,等待。後,夏商兩代對“王”的另壹種稱謂。《左傳》中,“肴之戰”發生前,蹇叔哭師,曾對兒子說:“晉人禦師必於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臯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 ”另,司母戊鼎也改名為後母戊鼎了。

②系累(xì léi),東漢趙岐註:“系累猶縛結也。”

③旄倪(máo ní),老人和幼兒,旄,老耄也。倪,弱小倪倪者也。

解讀 國與國之間的征討,勝利的壹方如果想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勝利,不是用武力征服百姓,而是用仁政治理當地,用仁心收服百姓,讓百姓真的能做到簞食壺漿,夾道歡迎,這份喜悅是發自內心的喜悅。正如孟子之前所講“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壹夫”。沒什麽真命天子,得到百姓的擁護愛戴,則為“天子”,像宋仁宗,駕崩後,百姓無不傷心,他的過世讓當時的對手西夏王也悲痛萬分,這才是真正的“天子”;得不到百姓的擁護愛戴的殘暴之人,則為“賊人”,人人得而誅之。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無論放到古代還是現代,皆是如此。就像樊老師所講,最貼切的例子就是當今企業之間的並購。其實不單單是企業收購,就算是上學的時候,換老師也會體現這點。為什麽有的老師能夠受到孩子們的喜歡,聽話、懂事;而有的老師卻無法管束好孩子, 反而讓孩子們特別反感,有的甚至會直接頂撞老師或者捉弄老師。每個孩子更多的是純真的壹面,只要真心待他們、用正確的方式教育他們,每個孩子也都會真心待妳。每位家長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