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黃魚能活多少年?

黃魚能活多少年?

青海湖(英譯為Kokonor湖)古稱“西海”,又稱“淡水”或“鮮海”。蒙古語稱為Ku庫諾德,藏語稱為措文博,意為“碧海”“藍海”。由於青海湖地區較早屬於北河羌族的牧區,故又稱“北河羌海”,漢代又稱為“海賢”。從北魏開始改名為“青海”。青海湖位於高原的東北部,被巍峨的群山環繞。北面是雄偉的大同山,東面是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蜿蜒的青海南山,西面是雄偉的橡膠山。距西寧約200公裏,海拔3200米。周長360公裏,面積4583平方公裏。它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湖區有近30條河流。在湖的東岸,有兩個子湖,壹個是尕海,面積10多平方公裏,為微鹹水。壹耳海,面積4平方公裏,是淡水,俯瞰青海湖,周圍是青翠的遠山;藍色的湖水,波光粼粼;綠草灘,羊如雲。壹望無際的湖面上,碧波沖天,雪山倒映,魚兒歡騰,鳥兒翺翔。青海湖被廣闊的草原包圍著。湖濱是天然牧場,水草豐富,地勢開闊平坦,水資源豐富,氣候溫和。夏秋季節的大草原上,綠菌就像地毯壹樣。金黃的油菜花,在風中芬芳;牧民的帳篷星羅棋布;成群的牛羊像雲壹樣飄動。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富有詩意,讓人心曠神怡。青海湖的形成青海湖的構造斷層使湖體凹陷,湖盆邊緣多以斷層與周圍山體相連。成湖初期,2-200萬年前,屬於外流型淡水湖,與黃河水系相連。到654.38+0.3萬年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周圍的山脈強烈開裂隆起。從上新世末開始,湖東的日月山強烈開裂隆升,堵塞了原本註入黃河的道塘河,迫使其自東向西流入青海湖,於是尕海和洱海出現了。北魏時青海湖周長稱千裏,唐代為400公裏,清代降為350公裏。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緣約20公裏處有壹處古湖堤遺址。查韓城(建於漢代),湖東25公裏,原在湖邊。東西兩側分別後退25公裏和20公裏,水位下降約100米。目前青海湖呈橢圓形,周長300多公裏。1908俄羅斯人柯茲洛夫推測,該湖水位3205米,湖面面積4800平方公裏。20世紀70年代出版的地形圖測得湖水水位約為31.95米。湖泊面積4473平方公裏;1988內水位3193.59米,湖區面積4282平方公裏。1955 ~ 1988水位平均每年下降約10 cm。湖水體積739億立方米,最長約104公裏,最寬約62公裏,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鹽度12.32克/升,含鹽量1.24%。氣候青海湖屬高原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日照強烈;冬冷夏涼,暖季短,冷季長,春季大風沙塵暴多;降雨量少,雨熱同季,幹濕季節分明。趙廣湖區大部分日照時數在3000小時以上,比青海東部同緯度地區多700小時左右。全年日照百分率為68 ~ 69%。年總輻射量為171.461大卡/平方厘米-106.693大卡/平方厘米,與同緯度的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相比為10 ~ 40大卡/平方厘米。氣溫湖區東部和南部氣溫略高,年平均氣溫1.1℃ ~ 0.3℃。西部和北部略低,年平均氣溫在-0.8℃至0.6℃之間,平均最高氣溫在6.7℃至8.7℃之間,平均最低氣溫在-6.7℃至4.9℃之間,極端最高氣溫在25℃至24.4℃之間,極端最低氣溫在-365,438+0℃至-33.4℃之間。水滸區年降水量較少。但東部和南部地區略高於北部和西部地區。東部地區年降水量412.8mm,南部地區359.4 mm,西北地區370.3 mm,西部地區360.4 mm,324.5 mm,年蒸發量1502mm,遠遠超過降水量。湖區降水季節變化大,多集中在5-9月,雨熱同季。大風沙塵暴湖區大風沙塵暴日數是全省較多的地區之壹。每年2-4月,午後到傍晚多大風,盛行西北風。以剛察為例。大風(≥ 17m/s)年平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3月最多19天。歷年平均沙塵暴為14天。布哈河口,重點保護區——鳥島地區多爾西北風,最大風力9 ~ 10級。由於湖區海拔高,湖西風多,高空影響大,常年多受西風控制。冬春季風速最大,夏秋季較小。在風力的作用下,海浪壹般為2 ~ 3級,最大為7 ~ 8級。6級以上浪的天數壹年約40天。水溫青海湖的水溫隨著季節而變化。夏季湖水溫度有明顯的正溫度層現象,8月最高溫度為22.3℃,平均為65438±06℃。下層水溫度低,平均水溫9.5℃,最低溫度6℃。秋季由於湖區多風,湖水被攪動,使水溫分層現象基本消失。冬季湖水結冰,湖水溫度出現逆溫層現象。65438+10月,冰下湖水上層溫度為-0.9℃,底層溫度為3.3℃。春季解凍後,湖面水溫又開始回升,逐漸恢復到夏季和季節的水溫。由於水中含有無機鹽,青海湖的結冰溫度略低於0℃。每年165438+的10月中旬起,湖區氣溫降至0℃以下,次年6月氣溫最低,全湖形成穩定的冰蓋。年平均封冰期108 ~ 116天,最短76天,最長65438+。冰厚壹般40厘米,最大冰厚90厘米。冰封後,冰面平坦,由於風力猛烈,經常出現裂縫和罅隙。冬天來看湖光山色,那裏壹切都是白茫茫的壹片。3月中旬,冰蓋破裂,湖面出現浮冰。在風的作用下,巨大的冰山漂向岸邊,最大的冰山體積約為10立方米。4月中旬以後,湖裏的冰完全融化了。湖泊水系青海湖水由河水補給,其次是泉水和湖底降水。環湖有70多條河流,明顯不對稱。湖北境內河流眾多,西北、西南,流域面積大,支流多;在湖的東南和南岸幾乎沒有河流和小流域。布哈河是流入該湖的最大河流。它發源於祁連山支脈阿木境內的尼尼庫山,全長約300公裏,幹流92公裏,支流數十條,較大支流10多條。下遊河道寬約50 ~ 100米,深約1 ~ 3米,pH值8 ~ 8.2。流域面積16570平方公裏,占湖區各流域面積的1/2。年徑流量11.2億立方米,占入湖徑流量的60%。青海湖年徑流補給主要為布哈河、劉莎河、烏哈阿蘭河和哈爾吉爾河,這四條河流年徑流量達到1612萬立方米,占入湖徑流量的86%。這是魚類遷徙產卵和鳥類集中的地方。青海湖每年補給入湖河流654.38+0.3.35億立方米,降水量654.38+0.5.57億立方米,地下水406.5438+0億立方米,總補給量34.93億立方米。湖區風蒸發快,年蒸發量39.3億立方米,年均損失4.37億立方米。青海湖有五個島,鳥島,又名小溪山或蛋島(因鳥蛋遍地而得名)。位於布哈河口以北4公裏處,島東端大,西端窄長,形似蝌蚪,全長1500米。1978後,北、西、南三面湖底出露,與陸地相連。鳥島坡度平緩,地表覆蓋著砂石,島的西南方向有幾條泉水流淌。主要植物有荊芥、藜、冰草、鐮形棘豆、西伯利亞蓼、嵩草、草地早熟禾等。鳥島是亞洲獨特的鳥類繁殖地,是中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是青海省對外開放的重要場所。每年3-4月,南方的鵝、鴨、鶴、鷗等候鳥陸續來到青海湖開始築巢;5-6月,鳥蛋遍地,幼鳥成群,非常熱鬧,聲音很大。此時島上的鳥類有30多種,數量超過1.65萬只。7-8月秋高氣爽,鳥兒翺翔藍天,遊弋湖面;9月底開始南遷。為了保護鳥類供人們觀賞,6月1975建立鳥島自然保護區,6月438+0980將其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政府6月撥款60萬,438+0986,修建了背道、碉堡、觀景臺等設施,供遊客觀賞。南北都有去鳥島的路。海心山位於青海湖中心偏南,距鳥島約25公裏。島嶼長,中間寬,兩頭窄,長2.3公裏,寬0.8公裏,面積1.14平方公裏。島上最高點海拔3266米。它由花崗巖和片麻巖組成,島的東緣有壹處泉水可供飲用。南緣裸露的巖石形成陡峭的懸崖,東、西、北是平緩的海灘。島上大部分覆蓋著沙土,有冰草、芨芨草、鐮形棘豆、嵩草、大黃魚、黃精等。植被覆蓋度在50%以上,鳥雀棲息在懸崖邊緣和礫石灘上。海西山,又名海西皮,位於布哈河入海口以北6公裏,布哈河沖積灘頂部,有鳥島。島的東北邊靠近湖的地方有壹個斷層懸崖,懸崖外的湖中矗立著壹塊近似圓柱形的巖石,是鸕鶿的繁殖地。島上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沙島位於湖的東北部,在海鹽縣境內。曾是湖中最大的島嶼,長約13km,寬約2.8km,面積18 km2。島上最高點海拔3252米,是由突出於湖面的沙脊經風沙堆積而成。1980,沙島東北端與陸地相連,成為半島,被33平方公裏的沙島湖包圍。地表布滿碎石,沒有植被,是魚鷗的棲息地和繁殖地。三石,又名孤山,位於湖西南。它們由七塊石灰巖和礁石組成,高度約17米,面積約0.056平方公裏,距鳥島和海心山20公裏。牛尾蒿只生長在島上礫石塊的縫隙中。植被覆蓋率不到5%。湖區鳥類163種,隸屬於14目35科,總數量超過16萬只,其中斑頭雁213萬只,褐頭鷗45000只,魚鷗87400只,鸕鶿65438只。此外,還有冠潛鴨、紅鴨、秋沙鴨、喜鵲鴨、白眼鴨、斑頭鴨、針尾鴨、天鵝、蓑羽鶴、黑頸鶴等。魚類資源湖盛產中國五大名魚之壹——青海湖裸鯉(俗稱黃育)、硬刺泥鰍、長頭泥鰍。青海裸鯉年均產量5165噸,1949 ~ 1985 * *產191180噸。隨著時間的推移,資源下降,裸鯉產量呈逐年下降趨勢。裸鯉每年6-7月遊回源頭河產卵,為食魚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條件。1964年,國家將青海湖列為保護對象,青海裸鯉列為重要珍貴的水生經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