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綠豆水。綠豆性寒,可以解暑。把綠豆清洗幹凈,加適量的水,小火慢熬。綠豆很難煮爛,所以需要時間,等煮到綠豆皮脫落漂浮起來,就可以關火,然後燜壹會,放涼就可以喝了,喜歡甜的,可以加點冰糖。2.避免高溫出行和作業。壹般足夠1點到3點之間溫度最高,這段時間最好待在陰涼的地方,事情可以調整到早上或者下午晚點做。必須出行,可以帶個手拿風扇,打把傘或者戴太陽帽遮陽。3.清涼油也有防暑的功效,出門前可以塗適量清涼油,涼颼颼的很舒服。4.多喝水,不要喝冰水。天氣熱,人出汗多,容易缺水,要適當補水。5,要飲食清淡,多吃蔬菜瓜果,少吃油膩辛辣上火的食物。遵循“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的原則,少吃辛辣、油炸食物,不宜食入大量冷飲,以免損傷脾胃功能,應註意全面、均衡地營養搭配。另外,成人每日最好保持7個小時以上的高質量睡眠,避免長期在“空調屋”中休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農歷時節大暑,陽光普照及其強烈,地面所積累的輻射熱較多,正是壹年之中最為炎熱的季節,其暑熱程度更是超過小暑,故稱大暑。大暑作為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養生的關鍵要抗熱除濕,而大暑極端高的氣溫對人體的生理和心理會帶來種種不利,所以如何除濕降溫、進行自我保健就顯得很重要。壹、大暑時節人體生理反應:氣血運行旺盛:夏季主陽,是陽盛之極,陽氣盛、氣溫高,充於體表,人體陽氣運行暢達於外,氣血趨向於體表。大量出汗:津液外泄,夏季炎熱,易使人體腠理開泄、津液外泄,出汗量要遠遠大於其他季節。心臟功能旺盛:心通於夏,人體心臟與夏季相應,心臟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較旺盛,具體表現在心主血脈,氣血旺盛,運動暢達,汗液排泄增加,陽氣充,浮於外,功能活動亦加強,精力充沛。二、大暑養生指南:1、睡眠有講究。大暑時節,天氣悶熱,晚上也酷熱難耐。有些人喜歡納涼至深夜,甚至貪涼而睡於空調下,直吹取涼,這些都是不好的習慣。夏季雖熱,但仍陰氣逼人,尤其是在人體入睡之後,肌體抵抗力較弱,極易遭受風邪的侵襲。“夏夜避風如避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大暑夏日裏睡覺最好穿上睡衣,這樣既可以很好地吸汗,同時還可以防止受涼。另外,大暑時節,睡眠要充足,不可在過於困乏時才睡,應當在微感乏累時便開始入睡,並且睡眠前不可做劇烈的運動。2、桑拿天的運動保健。大暑時節,天氣悶熱、潮濕,人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時節,首先要避開桑拿天,悶熱天氣盡量少出門、少活動,即使出門也不能長時間在露天活動。為了讓體內的濕氣散發出來,盡量在早晚溫度稍低時進行散步等強度不大的活動。對於中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史的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溫時,要避免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項目。3、不要讓情緒“中暑”。大暑時節,夏日炎炎,酷暑難忍。如何才能有效抵禦狂熱和煩躁,讓熱不可耐的心情得到釋放,不至於讓自己的情緒“中暑”呢?這就需要學會自我調節,遇到不順心的事要趕快忘掉,註意休息好,多吃五谷雜糧以健脾補氣,多吃芳香的果蔬以使體內陽氣向外宣泄,多喝茶水和綠豆湯來清熱解暑。俗話說,心靜自然涼,或許就在妳吃著西瓜喝著冰鎮啤酒的不經意間,盛夏酷暑去了,金色秋天來了。4、飲食抗暑濕。大暑,正值“中伏”前後,也是江南江北壹年當中溫度最高、潮氣最旺、陽氣最盛的時期。這樣的天氣大暑養生註意什麽?忌貪涼。大汗淋漓是切忌降溫過快,開空調應給身體留壹個緩沖的時間,應該不斷調節居室溫度,從而逐漸適應溫度的較大變化。也不能過度食用冷飲,以免導致腸胃溫度下降,從而引起不規律收縮,誘發腹痛、腹瀉等癥狀。忌暴曬。所謂“小暑大暑,曬死老鼠”,高溫高紫外線會成為妳夏季的勁敵。不塗防曬霜,紫外線可穿過雲層,曬傷皮膚,讓人感到灼熱,即使陰天也應塗抹防曬指數至少為30的防曬霜。忌濕熱。夏季氣候潮濕悶熱,人體脾胃機能較弱,易出現濕熱內蘊的情況。因此飲食除了少食生冷,還要註意消暑生津,多食綠豆、薏米、豆芽、赤小豆、馬齒莧等清熱消暑的食物,脾胃弱的人可以佐以生姜、砂仁及紫蘇葉等。忌油膩。長夏飲食都應該清淡為主,因為油膩的食物會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當然,不能過於清淡,最重要是保持營養均衡,使身體時刻處於滿分的狀態。忌煩躁。大暑節氣溫高、濕氣大,多出現悶熱“桑拿天”。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會阻遏氣機。胸中氣機不展,就容易心生煩躁等不良情緒。靜坐、澆花、讀書、聽音樂等都有助於緩解煩悶心情。飲食上吃點苦瓜、菊花腦、苦麥菜有助於清熱又除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