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南方臘八節怎麽過

南方臘八節怎麽過

 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傳統的 臘八節 ,在這壹天,民間各地有吃臘八粥、泡臘八蒜、吃臘八飯、臘八面乃至臘八豆腐等習慣,傳統節俗和食俗相互融合,十分有意思。那麽就讓 老黃歷 為妳介紹,南方臘八節怎麽過。

 四川

 四川臘八粥做法五花八門,甜鹹麻辣,而農村人吃鹹味的比較多,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白蘿蔔、胡蘿蔔熬成的。異鄉人來此品嘗,雖入鄉隨俗,但很難習慣,現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稱風味各異。

 廣西

 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大柳村,當地盤瑤群眾有制作糍粑過臘月初八的習俗。當地瑤族群眾將糯米原料浸泡蒸熟後,放在石槽裏搗成泥狀,然後揉捏成形制成糍粑。糍粑糕點香糯可口,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浙江

 浙江人煮臘八粥則壹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據說,這種煮粥方法還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

 廣東

 臘八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壹,各地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杭州靈隱寺、蘇州寒山寺等名剎至今仍會在臘月八日施粥,而在廣東,臘八節的氣氛卻很淡。

 為什麽廣東人不興臘八節?這與地理位置和廣府人自古以來的生活習慣有關。古代的嶺南水鄉尚未開發,土著人生活不以耕種為主,都是靠水上撈蝦撈魚謀生,而熬制臘八粥所需的豆類、谷類根本沒有人耕種,所以也不會有吃這些東西的習俗。

 廣東也有壹些民眾過臘八,不過主要在珠三角壹帶,是客家人從北方帶來的習俗,但用來做臘八粥的材料已經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多用小米、紅棗,而南方則多用糯米、百合、蓮子等等。

 江蘇

 江蘇人吃臘八粥分甜鹹兩種。臘八粥裏要加入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如果煮的是鹹粥的話,在裏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湖南

 臘八節這天,各寺廟用香谷、果實等做粥供佛,稱臘八粥,流行於民間。長沙等地除吃臘八粥外,也做臘八豆,成為家常菜肴之壹。鄉間常在這天以糯米、臘肉、紅棗、核桃等做臘八飯,臘八豆也是以此日所做最佳。

 長沙還有“臘鼓鳴,春草生。臘鼓動,農人奮”的諺語,故十二月初八日俗稱“臘日”。這壹天,會有很多人祭祖,將煮好的臘八粥先祭拜祖先,再分給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也保存著吃幾天,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兆頭。

 長沙的臘八粥壹般是甜粥,但腌制的臘八豆基本上是鹹的。湘南等地還有臘八吃腐乳、做腐乳的習俗。在新化和湘西等地,臘八節這天還有敲鼓的習俗,叫做驅儺,意思驅鬼、避疫。

 福建

 福州的傳統臘八粥有個有趣的特色:在粥上放個由幾種果子做成的小獅子,取避邪之義。過去福州人壹般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制作臘八粥,細細燉上壹夜,次日清晨,臘八粥就熬成了。

 有的人家會先將果子雕刻成各種形狀,最有意思的是做“果獅”。脆棗剔核烤幹後做獅身,半個核桃仁做獅頭,桃仁做獅腳,杏仁做獅子尾巴,然後用糖漿把各部分黏在壹起,放在粥面上。如果碗面大,還可以擺雙獅,取“避邪吉祥”之義。在大寺院裏,還有見到用棗泥、豆沙、山楂等帶顏色的食品捏成八仙、羅漢、壽星公等小造型。

 臘八粥熬好後,當天清晨先敬神祭祖,然後贈送親友鄰居,中午前送出。最後全家人分食,要剩下壹點兒,取“年年有余”的兆頭。在 數九 寒冬,喝壹碗熱氣騰騰、香甜可口的臘八粥,驅寒暖胃,對人體健康也有裨益。

 江西

 南昌人視“臘八”為過年的前奏。從臘八開始,家家戶戶就要準備花生、瓜子、腌肉、置辦年貨。民間有“吃罷臘八粥,就把年來盼”的說法。“臘八日子不用揀,大吉大利福壽錦。”在南昌,臘八也是個傳統的黃道吉日。這壹天,南昌人除了要喝“臘八粥”,還常舉行定親、娶媳、嫁女之類的“臘八婚”。

 古時臘日的習俗除祀神祭祖之外,還有“儺”。儺是江西特有的文化,是壹種驅逐疫鬼的儀式。史料中記載,表演者壹般頭戴面具裝成金剛、力士、方相等,持刀執鉞,眾人擊鼓呼噪、疫病,這也叫做臘鼓驅疫,傳說能保小孩平安健康。後來在民間轉換了形式,變成吃炒豆、炒麥等,無論豆、麥,要炒熟炒爆,然後讓小孩吃壹些,叫“咬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