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避免飲食。
(1)多吃膳食纖維。
纖維素是壹種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多糖。糖尿病患者適當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有以下好處:壹是高纖維食物可降低餐後血糖,改善糖耐量,減少胰島素消耗,降低血脂;二是可以減緩糖尿病人的饑餓感;第三,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以下食物含有大量的纖維,可以作為糖尿病人經常選擇食用的食物,如綠豆、海帶、蕎麥粉、玉米粉、燕麥粉、高粱米、菠菜、芹菜、韭菜、豆芽等。必須註意的是,膳食纖維雖然對糖尿病人有好處,但也不能吃得太單壹。凡事總有個限度,糖尿病人更要註意營養均衡。
(2)植物油是理想的食用油。
玉米油、葵花油、花生油、大豆油等。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它們可以幫助膽固醇在體內移動,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沈積,因此對預防糖尿病的壹些並發癥,如動脈硬化有積極作用。因此,植物油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食用油。但植物油不能大量食用,過量食用會暴露其明顯的副作用,如產熱過多導致肥胖。科學家建議;膳食中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為1: 1 ~ 2。
(3)有益大豆及其制品
大豆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物,因為它所含的營養物質對糖尿病患者有益。第壹,大豆是植物蛋白的來源,不僅含量豐富,而且生理價值很高。它必須氨基酸種類齊全,可以和動物性食物相媲美。其次,大豆中的脂肪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磷脂和豆甾醇,有利於降低血液膽固醇。第三,大豆中的碳水化合物有壹半是人體無法吸收的棉子糖和水蘇糖。此外,大豆含有豐富的無機鹽、微量元素和B族維生素。從上面可以看出,大豆及其制品,如腐竹、豆腐絲、豆腐幹、豆腐腦、豆粉等,應該成為糖尿病人的常見食物。
(4)應對饑餓的方法
饑餓是糖尿病患者經常遇到的反應。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會隨著糖尿病的好轉和患者的調整而緩解或消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應對饑餓的發生:
第壹,減少面粉和米飯的攝入,增加壹些纖維類食物,如蕎麥面條、玉米粉、綠豆、海帶等。目前國內市場上有壹些專門針對糖尿病人的保健食品,如蕎麥掛面、綠豆餅幹等,饑餓感嚴重時可以作為正餐。
第二:多吃低熱量高體積的蔬菜。如西紅柿、菠菜、黃瓜、大白菜、油菜、豆芽、茄子、韭菜等。
第三:用壹些食療來加餐。若饑餓感較強,可用冬瓜250g、山藥100g、豬胰臟1套(洗凈後),加適量調料,煲湯燉服。也可以用南瓜、黃豆或豆腐等低熱量食物燉豬胰。僅限於緩解饑餓。
第四:心理方法。人的食量和飲食習慣有關。在不影響營養的基礎上的饑餓感,可以通過壹段時間的耐心適應來緩解。此外,患者應該相信減少食物量並不壹定會導致饑餓。糖尿病患者飲食均衡很重要,飲食過量無疑會給身體的相關器官和組織帶來負擔。
(5)甜味產品的選擇
有些糖尿病患者愛吃甜食,但大多數都富含糖分,這對他們的病情不利。那麽如何解決這個棘手的矛盾呢?嘗試以下方法:
第壹,在眾多甜味劑中,“甜葉菊”對糖尿病人更好。雖然不含營養成分,但不提供熱能,甜度是普通糖的400倍左右,可以選擇。
其次,糖精可以作為甜味劑偶爾食用。但孕婦禁用。
第三,桃、梨、菠蘿、楊梅、櫻桃等甜味水果可以適量食用。這些水果含有果膠,可以增加胰島素分泌,延緩葡萄糖吸收。另外,西瓜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也可以適量食用。
第四,糖尿病人要控制糖的攝入量,但是完全不碰糖是不可能的。糖的日攝入量壹般限制在10g以下。但是每個糖尿病人的情況不壹樣,患者要探索自己的規律,包括每天血糖最低的時間。這是適量吃壹些含糖食物的最佳時機。
(6)最有可能升高血糖的食物
在我們經常看到的食物中,以下食物很容易使血糖升高。如:白糖、冰糖、紅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蜜餞、奶糖、巧克力、水果糖、水果罐頭、汽水、果醬、冰淇淋、甜糕點,以及各種甜飲料、口服液、果汁等。
(7)容易升高血脂的食物
血脂升高對糖尿病非常不利。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升高血脂的食物。常見的食物有豬油、黃油、羊油、黃油、奶油、肥肉和富含膽固醇的食物(見下表)。關於膽固醇,糖尿病患者也應該明白它有兩個作用。第壹,它是壹種必需物質,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形成細胞膜等。但是攝入過多會產生副作用,比如參與冠心病的形成。壹般認為,膽固醇的攝入量應該在每天300毫克以下。
(8)飲酒的危害
有些糖尿病患者認為酒是五谷之精,適量飲用可以活血通絡,禦寒調神。這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如果患者病情較輕,節假日可以親友聚會,最好喝壹點酒,啤酒或其他低度酒;如果病情不穩定,或伴有肝臟或心血管疾病,應禁酒。因為葡萄酒有以下危害:
第壹,喝酒會增加肝臟的負擔。我們知道酒精的解毒主要是在肝臟進行的。肝功能正常的人,解毒能力很強,能把大部分有毒物質轉化排出體外。而糖尿病患者肝臟排毒能力較差,飲酒勢必加重肝臟負擔,造成損傷。過量飲酒還容易出現高脂血癥和代謝紊亂。
其次,糖尿病主要是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飲酒會刺激胰腺,影響其分泌物的成分。
再次,酒精本身是高熱量食物,每克酒精可產生7千卡熱量。如果糖尿病患者稍微失控,病情就會惡化。
(9)飲食宜清淡
吃太多酸的食物對人的健康有害。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中醫用“五行”理論解釋說,吃太多酸味食物,會因為酸味而使肝氣旺盛,脾氣虛弱;吃太多鹹的食物,因為鹹味入腎,而腎主骨,會引起疲勞、肌肉收縮、抑郁;甜食吃多了,會使甜味變慢,使心滿氣喘,面色晦暗,腎氣失調;苦的吃多了,脾氣就不滋潤了,消化不良,肚子就飽了。如果吃了太多辛辣的食物,妳的肌肉會受損松弛,精神也會同時受損。所以飲食要註意五味,不要太重,可以骨骼強健,筋脈綿軟,氣血通暢,肌理堅實,身體才會健康。正因為人們發現清淡的食物對妳的身體有益,早就總結出“清淡的食物對人最有益”的餵養格言。對於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並腎病的患者,日常飲食除了遵循壹般的保健要求外,還要註意少吃鈉鹽。
(10)飲食要慢。
飲食要慢,就是吃飯的時候不要暴飲暴食,細嚼慢咽。食物的消化和咀嚼是第壹個過程。只有第壹道工序處理好了,食物才能在胃腸道更好的消化吸收。粗嚼快咽的吃法有兩個弊端。壹、糖尿病患者的食量往往是估算出來的,其有效成分要充分吸收利用。但咀嚼程度的不同會影響其營養成分的吸收。實驗表明,粗嚼者比細嚼者少吸收蛋白質13%,脂肪12%,纖維素43%。可見細嚼慢咽的重要性。第二:用力咀嚼、用力吞咽會增加胃、胰腺等器官的負擔,久而久之容易導致壹些疾病。古人早就知道飲食要慢:“細嚼慢咽對人有益。3.細嚼慢咽掩蓋吃的本質,可以滋養五臟。脾胃好消化,其次;不嗆咳,三也。”這個總結還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對於糖尿病人來說。
(11)飲食宜溫。
糖尿病人的飲食溫度要適中,飲食過熱或過冷都會引起不良反應。中醫理論認為,人的脾胃有壹個特點就是喜溫怕冷,所以不宜多吃生冷食物。飲食宜溫的科學飲食規律,早在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中就有:“節食者,無灼熱,無滄寒,寒溫適中,會持氣,但不會離經叛道。”意思是:熱的食物溫度不能太高,冷的食物溫度不能太低。如果我們吃的溫度適中,人體的正氣就不會受損,邪氣就不會乘虛而入。這樣,身體才會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