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嘉慶以後,掛綠已蜚聲海內外,但因產量稀少,價值極高。
壹個是綠色,另壹個是金色。增城綠殼紅中帶綠,四分微綠,六分分紅。每個荔枝都被壹條綠線包圍著。果肉潔白晶瑩,香甜爽口,風味獨特。
青荔枝的果實扁而圓,不太大,壹般0.5斤23個左右。花梗有壹個像綠豆壹樣的小果實;蒂兩側果肩凸起,果粒小的壹側略高,稱為龍頭,另壹側稱為鳳尾。果實成熟時,呈紅紫色,壹條綠線直穿到底,因而獲得“掛青”的稱號。果肉嫩脆香甜。特別之處在於,它凝結脂肪而不溢出紙漿,並且用紗線包裹,因此紙張在壹夜之間保持幹燥。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說:“掛青脆如梨,漿盡而去。如果妳給它去殼,它會保持三天不變。”品質優良,是最好的荔枝產品之壹。
增城掛綠的主要特點是:長勢旺盛,枝稀脆;披針形的葉片,先端漸尖;果實近卵圓形或近圓形,單果重14.4 ~ 29.5g,果皮暗紅色,有綠色條紋。果肉糯、脆、甜、微香;食用率61.5% ~ 76.9%,可溶性固形物17% ~ 21%,含酸量0.15 ~ 0.34g/100ml;果實從六月底到七月初成熟。增城掛青品質好,適應性強,可以發展。
增城掛綠是荔枝的稀有品種。早在公元十二世紀就有栽培。在清朝,它是進貢給宮廷供皇帝品嘗的。明末清初屈大均荔枝詩吟誦:“端陽為處女離,齊如山入市時。增城的壹棵樹,以綠色聞名,鮮有人知。”清代詩人李風修吟詠:“荔枝遍周楠,增城貴如珠。買黃金不容易,5月份還沒上盤。”清代文學家朱彜尊推崇南粵荔枝,尚無定論。為了討論它,廣東中部生產的荔枝是最好的。可見其珍貴,被稱為“荔枝之王”。
現居增城荔城鎮掛綠園的掛綠樹,是掛綠荔枝的祖先,樹齡400多年,高5米多。已經成功培育了幾代掛綠後裔,在增城多個鄉鎮種植超過65,438+000株。
增城掛綠有正式文獻記載已有400多年。據乾隆年間縣誌記載,發源於增城新塘四望崗。後來嘉慶年間,由於官員的騷擾和百姓不堪重負,把青荔枝全部砍光。好在縣城西郊賽昂基(今黎城掛綠廣場)只剩下壹棵樹。“西園掛綠”彌足珍貴。
2001在瓜蔞廣場舉行的稀有水果拍賣會上,壹顆“西苑瓜蔞”荔枝拍出了5.5萬元的高價,成為世界上最貴的水果,壹舉打破世界吉勒斯紀錄。2002年的拍賣會上,增城10顆荔枝被25個買家激烈拍賣,最後被10個買家接盤,總成交額1.31.5萬元。其中,僅重18.8克的壹號“西苑掛綠”就拍出了55.5萬元的天價,不僅打破了去年創下的“壹個荔枝5.5萬元”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也成為“掛綠”價格壹年暴漲十倍的當天最大亮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據增城官方透露,此次拍賣所得不僅用於吊死綠色母親。檢驗青荔枝的真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剝開殼,看到果肉晶瑩剔透,用極薄的紙巾包起來,不讓汁液漏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