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們在7點左右起床後20到30分鐘吃早餐是比較合適的,因為這個時候人的食欲最強。早餐和中餐之間要有壹定的間隔,壹般在4到5個小時左右,也就是說早餐最好在7到8點之間。如果早餐過早,則應相應增加次數或相應提前午餐。另外,起床後吃早餐前喝點水比較合理。
有些人早餐吃得比較早,壹方面是為了趕學校和工作,另壹方面是年紀大的人習慣早起,所以早餐的時間自然提前到早上五六點鐘。研究表明,這麽早吃早餐不利於胃的消化吸收。
在晚上睡覺的過程中,人體的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但消化器官還在消化吸收晚飯後殘留在胃腸道裏的食物,淩晨才真正進入休息狀態。如果早餐吃得太早,會影響胃腸道的休息,使消化系統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打亂胃腸道的蠕動節律。尤其是老年人,胃、腸、胰腺消化酶分泌減少,消化吸收和代謝功能降低。如果早起有晨練的習慣,起床後馬上吃早餐必然會影響腸胃功能,對晨練也是不利的。
經過壹夜的睡眠,人體從尿液、皮膚和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早上起床後,身體處於生理性缺水狀態。所以不要急著吃早餐,先喝壹杯白開水,不僅可以糾正生理性缺水,還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器官功能,對預防某些疾病大有裨益。
壹個合理的早餐框架應該包括以下三類食物:
壹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類食物,如面包、饅頭、花卷、豆包、米粥、面條、麥片、饅頭、餛飩、餅幹等。碳水化合物是血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來源,是大腦所需能量最直接、最快、最幹凈的供應者,也是營養早餐不可或缺的。
第二類,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酸奶、雞蛋、鹹鴨蛋、豆漿、火腿、肉類等。如果早餐只有第壹種食物,而沒有第二種食物(富含蛋白質),那麽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會迅速下降,失去後勁,也就是說,葡萄糖會在中午之前消耗掉,所以早餐只吃面包、饅頭、稀飯等食物是不夠的。
但是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增加內臟器官的代謝壓力,比如腎臟。乳清蛋白是易消化的優質蛋白質,對於補充蛋白質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類是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新鮮蔬菜、水果或果汁。這是早餐質量的提高。在方便的早餐中加入蔬菜或水果,更有利於營養均衡。
擴展數據
早上不應該吃的三種食物
1.避免大量飲用冷飲:如果溫差過大,會強烈刺激胃腸道,導致突然攣縮。對女性健康也有很大影響。
2.避免空腹吃香蕉:除了有助於睡眠的鉀以外,香蕉還含有大量的鎂。如果空腹吃,血液中的鎂含量會突然升高,鎂是影響心臟功能的敏感元素之壹。
3.忌空腹吃菠蘿:菠蘿中含有很強的酶,空腹吃會傷胃,吃後營養成分必須更好吸收。
小貼士:早上不要空腹喝醋或吃大蒜。空腹喝醋會導致胃酸過多,傷胃;大蒜素能刺激胃黏膜和腸壁,引起胃痙攣。
既要註意個人的生理特點,也要註意每個人的胃口和口味。最好有熱粥、熱燕麥片、熱豆漿、熱牛奶、熱咖啡、熱茶,避免喝冰咖啡、冰紅茶、冰果汁等。,少吃油炸食品。
很多人習慣早餐只吃饅頭、油炸食品和豆漿。上述食物雖然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但都是酸性食物。如果飲食中酸性食物過多,就容易導致血液酸性化,引起體內生理性酸堿失衡,經常會出現缺鈣。所以,如果能吃壹些含有堿性物質的蔬菜和水果,就可以達到膳食酸堿和營養素的平衡。以清淡、營養均衡、能量不要太高、水分充足為主要原則,搭配合理的早餐餐即可。
百度百科-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