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蝦壹年繁殖壹次,高峰期在5-9月。小龍蝦的養殖比較特殊,大部分養殖過程都是在洞穴中完成的,所以在普通生產中很難見到抱卵蝦。交配後卵巢需要2 ~ 5個月才能最終成熟,進行排卵和受精。受精卵呈紫醬色,附著在腹部遊動四肢的剛毛上。產卵蝦經常將腹部緊貼洞內的水,使卵保持濕潤狀態。
龍蝦受孕的卵量比較少,壹般100 ~ 700,平均300個。卵的孵化時間為14 ~ 24天。在小龍蝦幼體的發育過程中,不需要任何外界的營養供給,剛孵化出來的幼體需要在親蝦的腹部停留約10天才能離開母體。如果條件不適合,妳可以在山洞裏不吃不喝地生存幾個星期。
當池塘註滿水後,幼體和親蝦相繼爬出洞穴,在池塘中自然分布。有時親蝦會將幼蝦帶入水中,然後將它們放生。龍蝦雖然抱卵量少,但幼蟲孵化成活率很高。龍蝦分散的繁殖習性限制了幼體的大規模生產,給集約化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擴展數據:
淡水龍蝦對池塘條件沒有嚴格要求,宜在通風向陽、土壤保證水質、水源無汙染的地方建池塘。壹般池塘大小為3333 ~ 6667 (5 ~ 10畝),水深在1.5m以上,沙泥見底,塘壩坡比為1: 3 ~ 4。作為龍蝦的隱蔽棲息地,可在池塘中種植壹些水生植物或放置壹定數量的石頭、磚塊、瓦片等遮蔽物,約占總水面的113。
蝦苗放養
放養前,用生石灰100 ~ 150 kg/667 ㎡進行池塘清理消毒,殺死池塘有害魚類和有害水生昆蟲,避免敵人入侵。消毒3天後餵水,10天後用300 ~ 500 kg/667 ㎡腐熟有機肥肥水,培養豐富的浮遊生物,為蝦苗提供充足的餌料。
壹般選擇體長3 ~ 5cm、體格健壯、無疾病的蝦苗進行放流,放養密度可控制在2000 ~ 3000尾,667㎡規格的蝦苗可適當增加放養密度。因為蝦欺弱怕大,所以同壹池塘放養的魚苗規格要整齊。避免水與苗溫差過大,傍晚或黎明時池化。放苗前,在運苗容器中緩慢加入少量池水,直至容器水溫接近池水溫度,然後將蝦苗輕輕倒入池水中。
龍蝦養殖要註意病蟲害防治;
1.黑鰓病:連續陰雨或暴雨後,由於池塘水淺濁、水質汙染、光照不足、真菌感染等原因,部分患病小龍蝦的鰓由起初的紅色變為褐色,直至完全變黑,患病鰓逐漸失去濾水供氧功能,鰓逐漸萎縮。防治方法:全池噴灑每立方米水體1g漂白粉,或全池噴灑每立方米水體0.6g臭氧復合制劑,每天施藥2次。3天後每立方米水撒上5克光合細菌;在飼料中添加0.2%的穩定VC,連續飼餵壹周。
2、軟殼病:病蝦外殼柔軟,兩爪不牢,體色暗淡,行動遲緩,食欲差,生長緩慢,避害能力弱。主要原因是長期下雨,池塘光照不足,PH值長期偏酸性,部分養殖戶池塘底部剩余汙泥過多,放養密度過高,飼料養分不均勻,都會引起此類疾病。防治方法:全池潑灑每立方米水20克生石灰水,飼料葷素平衡,適當增加青飼料和骨粉的投餵量;在飼料中添加0.1% VC、魚肝油、葡萄糖、中草藥和生物制劑。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龍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