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新疆哪些野生蘑菇可以吃,分布在天山壹帶。

新疆哪些野生蘑菇可以吃,分布在天山壹帶。

首先,最好不要吃不認識的蘑菇,壹定要咨詢認識的人,因為很少有人知道毒蘑菇的威力。壹個強大的毒蘑菇可以殺死五匹馬!!!

除了常見的草菇、香菇、銀耳、雙孢菇、猴頭菇、金針菇、木耳、平菇,新疆還能看到以下美食:

齒菌(新疆當地叫天鵝絨菇)

[薩爾科東imbricatum (L .)喀斯特。]又名大葉蜂、大葉蜂、大葉蜂。子實體中等至大。帽初突,背部扁平,中間臍狀或凹狀,有時呈淺漏鬥狀,淺粉灰色,表面有深灰至深褐色的大鱗片,厚而覆瓦,特別大且向中心傾斜,呈同心環狀排列,帽徑6-10cm。菌肉近白色,菌柄中等或略偏中心,厚0.7-3厘米,有時短或細長,上下等厚或基部膨大,可達4厘米,中等堅實,光滑,淡白色,後期變為淺棕色。多刺的球果,拉長,長達1-1.5厘米,初期為灰色。然後變成深棕色。生於高山針葉林地面,尤其是雲杉和冷杉林。分布於我國甘肅、新疆、四川、雲南、青海、西藏等地區,西藏和新疆有多處高山冷雲衫林。可食用。好吃,新鮮時好吃,菇肉厚,水分少,無蟲蛀,易於采集加工,但陳年或被雨水浸泡後有苦味。屬於外生菌根真菌。紫石秀具有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富含多糖。

羊肚菌,又名羊肚,美味羊肚菌。子實體小或中等,6-14.5cm,菌蓋不規則,長方形,長4-6cm,寬4-6cm。表面有許多小坑,似羊肚,淺黃褐色,柄白色,長5-7厘米,寬2-2.5厘米,厚2-2.5厘米,縱溝淺,基部略擴大。它們生長在闊葉林的地面和路邊,單生或叢生。分布於中國陜西、甘肅、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蘇、雲南、河北、北京等地區。食用美味,是優良的食用菌。可入藥,益胃,化痰,理氣。它含有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和纈氨酸等7種必需氨基酸。發酵罐可以用來培養菌絲。羊肚菌(13)。羊肚菌每100克幹品含蛋白質24.5克,脂肪2.6克,碳水化合物39.7克,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白蘑菇(在新疆被稱為酥脆,因為它吃起來很脆)

形態特征:子實體中到大。帽體直徑3-14cm,最初扁圓形,半球形,中央呈臍狀。拉伸後凹成漏鬥狀,汙白色,後呈米色或蛋殼色,或有時有銹褐色斑點,無毛或蓬松,不粘,邊緣初卷後拉伸無條紋。蘑菇肉呈白色或近白色,傷口不變色。口感綿軟,微麻或微辣,有果香。細菌的褶皺為白色或近白色,中等密度,長短不等,近延伸,褶皺常為淡綠色。柄長1-4厘米,厚1-2.5厘米,內部實心,圓柱形或向下逐漸變細,傷後不變色,光滑或上部有細絨毛。孢子印成白色。孢子無色,近球形,有明顯的刺,略呈網狀,7.6-10.6(-12.8)μm×6.9-8.8(-10.5)微米..褶囊多,紡錘形,49-112 μm×7.3-10.9 μm .經濟價值:食用,口感好。實驗抗癌率高,對小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為100%。對多種致病菌有明顯的抵抗作用。它與雲杉、冷杉、松樹、鐵杉、黃杉、山毛櫸、高山橡木和白楊形成菌根。

顯形蛹

形態特征:子實體中等。帽徑4-10cm,扁半球形,背平中間無光澤,濕時發粘,幹時有光澤,黃色至黃土狀。中間比較厚,沒有明顯的氣味。菌褶直而彎,密而不等長,土壤初汙染白色後呈棕褐色至褐色。柄長4-10厘米,厚0.6-1厘米。它是圓柱形或彎曲的近基部,骯臟的白色,有壹個近乎白色的絲狀傘菌,其內部是堅實和柔軟的。孢子是黃褐色的。孢子黃褐色或淺褐色,橢圓形,表面粗糙或近光滑,7-9.5 μ m× 4-5微米..經濟價值:食用。實驗具有抗癌作用,對小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為60%,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為70%。此外,對某些細菌有抑菌和抗菌作用。這種真菌是樹木的外生菌根真菌。

白色林地蘑菇

[西爾維科拉蘑菇(vitt。)sacc。]子實體中等至稍大。帽體直徑6.5-11cm,初期扁圓形,半球形,後扁平,白色或淡黃色,中部有時淡褐色,覆有匍匐絲狀纖毛,邊緣常開裂。蘑菇肉呈白色,略厚。菌褶初期為白色,逐漸呈粉紅色、褐色和暗褐色,致密,遊離,長短不等。柄長7-15cm,厚0.6-1.5cm,汙白色,軟至中空,近圓柱形,基部微腫,傷後變黃,基部尤其明顯。菌圈單層,白色,膜狀,上半部有柄,上表面光滑,下半部棉絮狀,大而易脫落。流蘇狀的囊接近梨形。夏秋生於林中,獨居或散生。分布於河北、山西、黑龍江、吉林、遼寧、臺灣省、甘肅、青海、四川、雲南等地。

萊希諾爾

形態特征:子實體中到大。帽狀體直徑5-16cm,扁半球形,扁平,中部凹陷,灰白色至灰黃色,光滑不粘,邊緣光滑,初對合,延伸後有不規則波狀瓣裂。蘑菇肉是白色的,中間厚。菌褶呈白色,略密至密,直至延長,長短不等。柄近圓柱形或略扁,長3-8厘米,厚0.7-1.8厘米,白色,光滑,實心。孢子印成白色。孢子無色,光滑,近球形,5-7 μ m× 4.8-6 μ m .經濟價值:食用美味,是優良的食用菌。

橙菇(新疆稱雞腿菇)

庫恩氏真菌

中文名:庫恩氏菌(Kuehneromyces mutabilis,Schaeff。:法國)唱。Etsmith中文別名:Pholiota mutabilis (Schaeff。:法國)Què l .分類地位:傘菌屬,側耳屬,庫恩氏菌屬。帽徑2.5-6厘米,扁半球形,凸起,扁平光滑,濕時半透明,黃褐色,幹後呈暗蛋殼色,濕時邊緣有明顯條紋。蘑菇肉是白色或褐色的。真菌褶直或略向下,略密,薄而寬,初近白色,後為銹褐色。柄長3-7(10)厘米,厚0.5-0.8厘米,上下厚度壹致。顏色與帽相似,上半部較淺,下半部較深,內部柔軟中空,環下有鱗片。菌柄上部為膜狀,與菌柄顏色相同,容易脫落。孢子淺銹色,卵圓形或卵圓形,光滑,6-8μm×4-5μm,有時有壹兩滴油滴。流蘇狀蒴果無色,桿狀或圓柱形,有時頂端略細,20-35 μ m× 6-8 μ m。生態習性:夏秋季生長在闊葉樹樁或倒木上。地理分布:吉林、青海、河北、甘肅、新疆、西藏、雲南等。經濟用途:可食用,可人工栽培,已有木腐菌含毒為樹的記載。嘗試過人工栽培。

這種有毒的種類很多,而且看起來很像。大家吃的時候要小心,最好不要吃。

中文名乳菇屬

拉丁學名松乳菇。)灰色分類地位姬松茸、紅菇科、乳菇屬。子實體中到大,直徑4-10(15)cm,扁球形,中心發粘,拉伸後呈凹形,邊緣初卷,濕時扁平發粘。蘑菇肉開始是白色的,然後變黃。奶量少,橙紅色,受傷後變綠。皺襞與帽同色,稍密,近柄分叉,皺襞間有橫脈,直或稍遲,傷後或老年變綠。菌柄長2-5厘米,厚0.7-2厘米,近圓柱形或向基部逐漸變細,有時有暗橙色的酒窩,顏色與菌褶相同或較淺,傷口變綠,內部柔軟後中空,菌柄截面先變橙紅色後變暗紅色。孢子印痕近乎米色。孢子無色,橢圓形,多疣,網狀,8-10(11)×7-8(9)微米..孢囊稀少,近梭形,40-65× 4.7-7 μ m。生態習性夏秋季節在闊葉林中,單個或成群生長,形成菌根。分布地區:浙江、香港、臺灣省、海南、河南、河北、山西、吉林、遼寧、江蘇、安徽、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和新疆。為經濟目的食用。口感綿軟微辣,味道不錯。往往產量大,便於收集、加工和銷售。此外,據報道,子實體含有橡膠類物質。這種真菌是外生菌根真菌,能與松樹、鐵杉、冷杉、高山松、馬尾松形成菌根。營養豐富,含16種氨基酸,以谷氨酸最多(每100g含3.783mg)。松乳菇還含有乳褐素、乳褐素等抗生素,其子實體提取物對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蜜環菌

蜜環菌,又名榛蘑。屬於擔子菌、傘菌、口蘑、蜜環菌。

蜜環菌的子實體榛子是壹種美味的食用菌,也是東北三省的傳統食品。夏秋季節,野生蜜環菌叢生或叢生在針葉闊葉林中潮濕的枯樹上;人工栽培也可以利用木材、鋸末、農作物稭稈等原料成功栽培。

蜜環菌根據其生長發育階段的不同,可分為子實體和菌絲體。

子實體,成熟的蜜環菌蘑菇,是它的生殖器官。蜜環菌子實體高約5 ~ 15 cm。菌蓋肉質,扁圓形,半球形,逐漸向外展開,後部凹陷,直徑約7 ~ 9厘米,表面蜜黃色、栗褐色,多被毛鱗和白色菇肉覆蓋。菌柄細長圓柱形,淡褐色,略白,直徑約0.5 ~ 2.2厘米,纖維狀,質軟,背部中空,基部常膨大。珠柄上部靠近珠柄處有壹條粗珠柄,膜質,質軟,有時雙環,白色帶黑斑。因帽面蜜黃色,柄上部有環,故稱“蜜環菌”。菌褶與柄相連,附著生長,由近白色逐漸變為汙濁的白褐色,老了有銹斑。孢子印無色或微黃,光滑,橢圓形或近卵形。

褐紅菇

中文學名:紅菇。中文別名:Gloria Russula同義詞:分類地位:傘菌屬,紅菇屬,紅菇屬。形態特征:子實體中等大小。紫色紅棕色或紫葡萄酒色,帽徑6-8cm,濕時發粘,邊緣有棱紋。蘑菇肉白,苦,厚。細菌呈密褶狀,直,白色或近白色,後呈乳黃色。柄長4.4-5厘米,厚1-1.2厘米,紅色,易碎,基部有少量黃色斑點。孢子印成白色。孢子乳黃色,橢圓形,9-11 μ m× 8.6-9微米..有刺或者在網絡中相連。褶狀膠囊90-110 μm×10-14 μm,頂部有晶體。生態習性:夏秋季節在森林地面上單獨生長。分布:福建、新疆等。經濟用途:據記載,有毒,不宜食用。屬於樹木的外生菌根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