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印楝和印楝的區別
印楝有很多種,如印楝(Sabili)、印楝、印楝(Angola Azadirachta indica)等。這棵樹屬於楝科。樹木,高達20米;葉互生,羽狀復葉;圓錐花序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四花,花後有蒴果。這種樹原產於非洲馬達加斯加,被稱為非洲桃花心木,但實際上是非洲桃花心木的近屬(Swietenia mahagoni (Linn。)雅克。),不是真正的紅木。但也可以作為木本植物,這種樹的葉子可以做飼料,根可以入藥。印楝樹,楝科,8種,產於熱帶非洲。印楝。)A. Juss.1種在中國廣東引種栽培。喬木,葉為偶數羽狀復葉,小葉全緣,無毛;橢圓形至近圓形,側面有圓形膜質翅。桃花心木,英文名稱為桃花心木,是指楝科樹種Swietenia的商業木材名稱,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木材之壹。這種木材的心材通常呈淺紅褐色,徑向切面有美麗的特征條紋圖案,因此而得名。木材因其密度適中、硬度適中、幹縮性好、尺寸穩定以及優良的加工性、膠合性和塗裝性,深受人們的喜愛。作為高檔裝飾和家具的材料,它在世界木材銷售市場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壹些國家和地區為了便於銷售,往往在紅木之前,先用楝科,甚至非楝科,與紅木相近或相似的樹種作為商品木材的名稱。於是就出現了澳洲紅木、巴西紅木、加蓬紅木、菲律賓紅木、中國紅木等各種名稱,構成了紅木木材名稱的模糊和不準確。這種商品木材的命名在世界木材市場上很常見,尤其是熱帶木材。使用拉丁命名法可以幫助我們區分這種木材的不同科、屬和種。樹皮微紅,樹幹挺拔,木材色澤美觀,能抗蟲蝕,是世界珍貴木材之壹。楝科的壹種大樹,樹幹高大,高達50米,羽狀復葉,早春落葉後立即發芽變成新葉。葉子是綠色和豐富的。花生在葉腋成圓錐花序,蒴果為橢圓形、拳頭狀種子。有翼的樹幹是極好的家具材料。葉3 ~ 6對,偶數羽狀復葉,斜卵形,全緣。花序是圓錐形的,有腋生的小花。黃綠色花萼5瓣,5個倒卵形長橢圓形,雄蕊管扁平,壺狀。上部有10齒花藥和齒,互生花盤為5室柱頭頭狀的腺環子房。果實橢圓形,長8 ~ 15厘米。桃花心木屬於楝科,為常綠喬木,皮孔密集,故以其桃色木材而得名。偶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葉柄短,對生3~6片,斜卵形,先端銳尖,基部彎曲,長3~7.5,寬1.5~3.3厘米;黃綠色花,聚傘圓錐花序腋生。圓錐花序有五片花瓣,腋生;雄蕊呈壺狀,壺縫處生10~12枚雄蕊;蒴果木質化,暗褐色橢圓形,拳頭大,種子暗褐色,具翅。柱頭頭狀,漿果木質,橢圓形,外側有5條縱棱,長8~15厘米,寬2.5~5厘米,成熟時深褐色;種子有翅,長1.2厘米。是壹種樹冠粗壯,木材用途多的高級樹種。喜歡高溫,耐旱,日照充足。冬季至早春有半落葉現象。早春,葉子發芽變化快,葉子是綠色的。用途:行道樹、園林樹,也是制作高檔家具的好木材。(紅木是壹種紅色硬木,主要用於制作高檔家具、樂器、遊艇,以及高檔汽車的裝飾。)常綠喬木(我國栽培的多為半落葉和落葉狀態),樹高30m,DBH 2.7m,樹冠寬卵形,樹幹粗壯,樹皮灰色,光滑或斑駁有鱗。葉為偶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3 ~ 4對,光滑無毛,革質飽滿,深綠色;長圓形至長方形,長6 ~ 12厘米,寬2 ~ 5厘米,腋生圓錐花序,花白色。蒴果卵球形,有翅的種子。印楝原產於中國大陸,現在廣泛分布於東南亞潮濕溫暖的熱帶森林中。印楝適宜種植在潮濕、遮蔭、排水良好的地方。區別特征印楝樹為高大喬木,樹皮紅褐色,有明顯的縱向裂紋。印楝的羽狀復葉幾乎呈紙質,葉背面有明顯的凸脈。印度楝芳香的黃色或略帶紫色的花聚集在圓錐花序的枝端。對印楝果實了解多壹點,印楝果實成熟時開裂,釋放出大量扁平的橢圓形種子,有翅膜。印楝的木材堅硬、芳香、有光澤,易於加工,具有較高的耐腐蝕性。它是建築、造船和家具制造的好材料。特征全株屬於楝科,楝科高度可達15米。6?1枝紅褐色。樹皮?6?1的樹皮呈紅褐色,有縱向裂紋。葉子?6?1葉互生,偶數羽狀復葉,長30至50厘米。?6?1每片葉子有5至10對卵圓形小裂片;小葉漸尖,基部鈍圓,紙質。?6?1背面有凸紋。鮮花?6?1的花單性,稀疏排列,壹般在每年4-5月開花。?6?1花小,黃色或略帶紫色,芳香。?6?1圓錐花序,簇生於分枝末端。水果?6?1的結果期為7月至次年1月。?6?1灰黃色或棕色橢圓形木質蒴果。?6?1成熟時開裂,釋放出大量卵圓形種子,有平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