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種植橄欖樹

如何種植橄欖樹

橄欖栽培技術橄欖屬於熱帶亞熱帶常綠果樹,喜高溫濕潤氣候,喜光,根系深,抗風抗旱,不耐濕度過大,對土壤要求不嚴,只要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壽命長,易於管理,不易生長。其栽培技術如下。第壹,育苗。1,砧木:9月-10,成熟果實采收後,用開水浸泡3-5分鐘,剝肉取核,然後立即播種或濕沙層貯藏,第二年春季播種。橄欖種子不易發芽,通常用濕沙加速發芽。培育營養袋苗將催芽破殼的種子放入土中小孔中,用細土覆蓋,苗出土後加強撫育管理。壹年後苗高約1米,可栽植或嫁接。2.苗木嫁接:嫁接時間應在“春分”前後。接穗要選擇結實的結果樹,以冠外壹兩年、粗細適中、組織飽滿、枝圓、芽眼飽滿的結果枝為好。切完之後,把葉子切下來離開手柄,用濕布包好,盡量邊走邊撿。采用雙芽扡插法、短穗扡插法或劈裂法。接穗切口與砧木切口對齊,使形成層對齊,切口緊密結合。然後用薄膜紮緊,再套上薄膜袋封口。待芽接成活後,剪去薄膜袋口。枝條變綠後,解開薄膜,註意防治新梢害蟲,及時擦除砧木上的不定芽,加快嫁接枝條的生長。嫁接苗成活後應加強撫育管理,壹年後即可栽植。二、種植管理橄欖種植在清明後進行(營養袋苗除冬季外其他季節均可種植)。種植密度應根據土壤條件確定。壹般每畝種植20-30株為宜。種植前要開洞,施足基肥。種植1 ~ 2年後,加強幼樹管理,掌握勤施肥、少施肥的原則。主要是可利用的水和肥料。嫁接苗種植3 ~ 4年即可開花結果。1,種植。種植時間和密度:壹般在春季或夏末秋初種植。種植營養袋苗成活率高;裸根苗在春季幼苗發芽前種植,發芽後種植成活率低。種植密度和種植形式如下:方形種植,株距5×5米;長方形種植,株距3×6米。壹般每畝種植橄欖30多棵。種植:(1)種植裸根苗。首先將幼苗放入已經回填好土和肥料的洞中,將根部平鋪在洞內的土面上。防止根系彎成壹團,根尖向上。幼苗放好後,在根系周圍多培些肥沃的細土,將幼苗周圍的土壓實,將土培養成圓形土盤,澆足水,防止根系與新鮮動物糞便接觸,造成新的根腐病。矮化高產,種植時把樹幹截掉,保持在30-35厘米,土面覆蓋壹層稻草保濕。種植後還應該立起柱子固定幼苗,這樣才能保證成活,保護幼苗不垂直生長。(2)將幼苗種植在營養袋中,除了去掉營養袋,將營養土球放入孔中,並將土壤復墾至根頸。其他程序與種植裸根苗相同。2.肥料和水管理。幼樹以氮肥為主,其他肥料適當配合。以勤薄施為原則,壹般兩個月1次,或抽薹前後1次。在距離樹幹40-60厘米處開壹條環形淺溝進行灌溉,施肥後覆土。結果每年對樹施肥3次左右:開花前(3-4月)以氮肥為主,強果期(7-9月)以氮鉀為主,采果期(165438+10月)以氮磷鉀為主。施肥量取決於樹冠大小、樹勢和結果情況。開壹條20厘米深的環形溝,或者兩條半月形溝,溝裏施化肥。液肥幹了以後要蓋,幹肥施完以後要蓋土。3.松土除草:每年在冠幅內松土除草2-3次,對小樹松土深度要淺,深度不超過5 cm。松動的範圍是離樹幹20-30厘米。成年樹松土深度為10-20 cm,容易損傷根系。4、整形矮化修剪。種植時,將樹幹剪掉,留30-50厘米,在樹幹上留3-4個不同種植位置和方向的芽。提取的側枝底角為60-70度,作為第壹層主枝。今後每層抽取的主枝分布位置應與相鄰主枝錯開,直接在每層主枝上培育枝群。壹般每層主枝間距60-70 cm,控制在4-5層,樹高4-4.5米左右。修剪時間為夏季和冬季,修剪方式采用短截疏枝和打頂促枝相結合。短枝、疏內枝、重疊枝和病蟲害,並在樹冠頂部開天窗,控制樹冠高度,保證樹冠外圍結果。短截打頂在夏梢成熟前,將主幹上的頂芽和主枝上的頂芽切掉6-10 cm,以促進分枝側芽的健壯生長和養分分布均勻,使秋梢充分成熟,實現早果高產。5、病蟲害防治。橄欖害蟲有木虱、卷葉蛾、角質層蛾等。其中以車前危害最嚴重,並引起煙灰病,主要發生在4-10月,危害春、夏、秋三季新梢嫩葉。主要病害為炭疽病,高溫時發生,易造成脫葉落果。化控主要是預防和保護春、夏、秋三季新梢的正常生長。選擇15%杜邦安踏懸浮3500倍液和90%可濕性粉劑杜邦萬靈2000倍液。防治病害,可選擇600倍的杜邦三葉草液或8000倍的杜邦復興液進行噴灑。同時可采用生物防治、冬季修剪清園、人工滅殺等方法控制病蟲害的發生。第三,采收、加工和市場采收要及時。通常,早熟品種寒露在初霜凍時收獲;晚熟品種在初冬前後收獲。常由人工爬樹(壹般是長竹梯)采摘,以免傷害果實或頂芽。新鮮出售的水果采摘後立即包裝,避免因吹氣導致果面收縮而影響外觀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