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黃芪的基本介紹

Huáng qí又名膜莢黃芪,為豆科黃芪或內蒙古黃芪的幹燥根。在清宮繡宮被稱為“補氣的良藥”,民間還流傳著“常飲黃芪湯防病保健”的順口溜,意思是經常用黃芪湯或用水浸泡黃芪代替茶葉,對防病保健有好處。

黃芪和人參都是補氣的良藥。人參強調補益元氣、回陽救逆,常用於虛脫、休克等急癥,效果良好。而黃芪則主要用於補虛,常用於長期體質下降、言語無力、脈弱的人。有些人在天氣變化時容易感冒,中醫稱之為“表裏不壹”。黃芪可以用來固表,經常服用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感冒。

黃芪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黃芪的藥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排膿生肌的作用。黃芪約有2000種,產於除大洋洲以外的全世界亞熱帶和溫帶地區,但主要產於北溫帶。中國有270多種,從東北到西南分布。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味道很甜,微溫。歸肺、脾、肝、腎經。補虛固表,托瘡生肌。主治:體虛自汗、慢性腹瀉、脫肛、子宮脫垂、慢性腎炎、體虛水腫、慢性潰瘍、久不愈瘡。

1.益氣固表

生黃芪具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解毒生肌的功效,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瘀、水腫、壞疽性潰瘍或慢性潰瘍。

補氣養血

蜜炙黃芪具有益氣養血、益中的功效,適用於脾虛、氣虛、血虛、氣虛所致的內傷、乏力、泄瀉。

降低血壓

現代醫學證明,黃芪具有降低血液粘度、減少血栓形成、降血壓、保護心臟、雙向調節血糖、抗自由基損傷、抗衰老、抗缺氧、抗腫瘤、增強免疫力等作用,可用於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黃芪還能擴張血管,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況,因此對長期不愈的慢性潰瘍患者有效。還能消除腎炎患者的蛋白尿,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原減少。

4.利尿消腫

脾主水濕運化,脾氣虛則運化不暢。黃芪是治療氣血水腫的重要藥物之壹,既能健脾益氣治本,又能利水消腫。

5.生津養血

黃芪本身有養血的作用,補氣生血也有幫助。因此,黃芪常用於治療血虛、萎黃、氣血兩虛。

6.抗腫瘤

黃芪的有效成分黃芪多糖與抗腫瘤藥物合用,具有增效減毒的作用,即增強抗癌作用,減少副作用。

黃芪的營養價值

黃芪含有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以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

黃芪的選擇

黃芪的根為圓柱形,部分有分枝。上端粗,長30 ~ 90厘米,直徑1 ~ 3.5厘米。表面縱向皺紋為淺褐色或淺褐色,有不規則的縱向皺紋或溝紋。質硬,有韌性,呈粉狀,皮黃而白。木菊花有質感,聞起來有豆的味道,微甜。老根中心偶有枯萎、黑褐色或中空。輕微的呼吸,微甜的味道,咀嚼時略帶豆腥味。

根粗長、菊心明亮、孔洞小、破皮少的品質較好;紅芪以皮紅潤、均勻、根實、粉足為佳。規格壹般按粗細長短分為三個等級。

黃芪的貯藏

放在通風幹燥的地方,防潮防蛀。

黃芪的食用方法

1.脾胃虛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四肢乏力無力等。,常與黨參、白術、山藥同用;

2.氣虛沈降,臟腑脫垂,如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常與黨參、升麻、柴胡同用,如補中益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