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這是劇變的中國,人和食物比任何時候都走得更快。無論他們的腳步怎樣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歡來得多麽不由自主,總有壹種味道以其特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舌尖上的中國第壹季我是壹點都沒看過的,但是老是聽見周圍人的誇獎和贊美,所以我就想看看這到底是怎樣壹部紀錄片,是不是像大家說的那樣精彩。帶著這樣的好奇心我昨晚21:00在中央壹套看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的第壹集《腳步》。
看完之後內心真的是蠻感動的,是因為美食的美好,更是因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情。片子雖然是記錄美食的,但是中間穿插的人文情懷,我覺得特別好!美食和人文搭配的渾然天成,更有人情味、更真實,既能突出勞動人民樸實和可愛,還能彰顯勞動最基層人民存在的壹些社會現實。如果只是壹味描述美食的食材、加工過程和最後的成品,單調又失情感,倒成了壹部空洞的純粹美食記錄片了。
壹、中國傳統的美食真是壹絕 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這裏不得不贊美壹下攝影師的水平,拍得真的特別好)都是來自最平凡的鄉野民間,並沒有來自城市裏高檔的大餐廳裏。無論是天麻的藏族小夥白馬家制作的蜂蜜粥(具體名字記不清了)、四川養蜂夫婦老譚家的豆花、陜西寬寬的勁道的褲帶面、苗家的雷山魚醬 、山東的大蔥卷餅、還是福建泉州蘿蔔飯都是來自最平實的鄉間勞動人民之手,感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 把中國的傳統美食沿襲的這麽美好!
二、中國傳統的優良作風得以繼承 相比於美食,《腳步》中的各個人物的故事更讓人感動,親人間的溫情是最難以言表的,也是最難能可貴的。天麻的藏族小夥白馬為了弟弟上大學給弟弟湊學費,替父母減輕負擔,上山挖靈芝。為了慶祝弟弟即將上大學,白馬送給了弟弟壹份特別的禮物——天然的 hao123精彩資訊,每日最新最熱隨時頭條新聞 娛樂八卦 精彩視頻 蜂蜜。然而這美味營養的蜂蜜竟然在壹顆幾十米高的大樹上(這相當於十多層樓房的高度),白馬就是靠著樹藤的纏繞和用斧子在樹上刨下的路,壹步壹步爬上去的,大概用了四個小時才到達樹冠。為了取得蜂蜜,白馬擺脫樹藤,在樹冠上慢步行走,點燃熏草(為了防止馬蜂蜇咬),最後到達了蜂窩,取得了蜂蜜。看到白馬去蜂蜜爬那麽高的大樹,我真的挺害怕的,太危險了。但是哥哥為了送弟弟這份特殊的禮物,寧願冒險前往,親情的力量就是這麽強大。四川養蜂老譚夫婦為了養家糊口,壹年11個月在外四處漂泊養蜂,這壹養就是二十多年,父母的漂泊才換來了兩個孩子在家的穩定生活。夫妻間的相互包容、忍讓和愛,讓老譚夫婦覺得哪裏都可以是家。有付出才有收獲,想得到美味的蜂蜜、想讓兒女過上安穩的生活,就得腳踏實地,壹步壹個腳印去辛勤勞作,說明了可愛的勞動 人民壹直在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鬥和腳踏實地的作風。
三、彰顯存在的社會問題 片中也反應了壹些社會問題:在廣東打工李建英的父母半年來只能在收割玉米的時才能回家小住半個月,在這半個月裏,在收割玉米的同時,壹家人全體出動制作雷山魚醬,在即將離別時,壹家人圍在壹起吃了壹頓用魚醬入菜的團圓飯,獨自留守家中的女兒李建英卻黯然落淚,因為她沒辦法不讓父母離開,臨走前,她和哥哥為父母裝了壹壇魚醬。候鳥打工族,是近年來中國人的巨變,這樣的巨變產生了更多的留守兒童(中國留守兒童的總數竟然和英國的總人數是壹樣的),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很有可能出現心理等問題,有什麽辦法能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行走在秦嶺北麓平原的職業麥客壹天只能割壹畝多的麥子,最多掙200元錢。然而機械割麥機割壹畝地麥子時間很短,而且才100多元。長此以往,中國傳統沿襲下來的麥客就會慢慢消失。我覺得機械效率雖高,但是可能遠不如人們在麥田地邊割麥便聊天更有人情味。而且,這些“被淘汰”的麥客也失去了季節性的“工作”,沒有了收入,只能靠其他的打工方式賺錢。 社會的進步可能會使壹些傳統消失,但是真的不希望幾十年之後再也看不到中國的傳統風土人情了。 希望這些美好的傳統能壹直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就像我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壹樣!
中國人“無論腳步怎樣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歡來得多麽不由自主,總有壹種味道以其特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