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該嚴格控制什麽?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該嚴格控制什麽?

(1)控制總熱能是糖尿病食療的首要原則。攝入的熱量可以維持正常體重或略低於理想體重。肥胖的人必須減少熱能的攝入,而瘦弱的人可以適當增加熱量來增肥。

(2)補充適量的碳水化合物。目前提倡不要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糖應占總能量的60%左右,每日攝入量可為250 g ~ 300 g,肥胖應為150 g ~ 200 g .谷類是日常生活中熱能的主要來源,每50克大米或白面供應約38克碳水化合物。其他食物,如牛奶、豆類、蔬菜和水果,也含有壹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蓧麥、燕麥片、蕎面、玉米渣、綠豆、海帶都有降血糖的作用。?現在市場上經常看到“無糖食品”和“低糖食品”。有些患者沒有好轉,但吃了這些食物後血糖升高了。這是由於人們對“低糖”和“無糖”的誤解。認為這些食物不含糖,但放松了對飲食的控制,導致部分患者無限制攝入此類食物,血糖升高。其實低糖食物是指食物中的蔗糖含量低,無糖食物是指食物中不含蔗糖,但這些食物都是由澱粉構成的,人吃澱粉類食物可以轉化為葡萄糖被人體吸收,所以這類食物也要控制。

(3)供給充足的膳食纖維。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膳食纖維可以降低空腹血糖、餐後血糖,改善糖耐量。其機制可能是膳食纖維具有吸水性,可以改變食物在胃腸道的輸送時間,所以提倡在糖尿病飲食中增加膳食纖維的用量。飲食上要吃壹些蔬菜,麥麩,豆類,全谷類。膳食纖維可以降解細菌。食用粗纖維食物後,可分解大腸中的多糖,產生短鏈脂肪酸和細菌代謝產物,增加大糞便體積。這種膳食纖維屬於多糖。果膠和粘膠能保持水分,擴張腸內容物,增加粘度,減緩胃排空和營養吸收,增加膽汁酸排泄,減緩腸道消化吸收。這類食物是小麥胚芽和豆類。以前的理論是纖維素不被吸收,因為大部分膳食纖維的基本結構是以葡萄糖為基礎的,但是葡萄糖的連接方式與澱粉的連接方式如此不同,以至於人體消化酶無法分解它。但最近發現,膳食纖維可以被腸道微生物分解利用,分解的短鏈脂肪酸可以被人體吸收,而且吸收很快。燕麥的可溶性纖維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可以降低餐後血糖的急劇上升,所以人體只需要分泌較少的胰島素來維持代謝。隨著時間的推移,可溶性纖維可以降低循環胰島素水平,減少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同時還能降低膽固醇,預防糖尿病並發高脂血癥和冠心病。

(4)充足的蛋白質供應。糖尿病患者飲食中的蛋白質供應應充足。有些患者害怕多吃蛋白質,增加腎臟負擔。在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糖尿病的膳食蛋白質應該和正常人差不多。合並腎病時,應在營養師的指導下合理安排日常飲食的蛋白質質量。牛奶、雞蛋、瘦肉、魚、蝦、豆制品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優質蛋白質要適當食用。目前提倡蛋白質應占總熱能的10%?20%。谷物含有植物蛋白。如果每天吃300克谷物,可以攝入20-30克蛋白質,約占蛋白質的1/3-1/2。植物蛋白的生理價值低於動物蛋白,所以在飲食中要適當控制植物蛋白。尤其是合並腎病時,應控制植物蛋白的攝入。

(5)控制脂肪攝入。

壹些糖尿病患者錯誤地認為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只是控制主食的量。其實並不是。要嚴格控制脂肪,而不是控制碳水化合物。控制脂肪可以延緩和預防糖尿病並發癥的發生和發展。目前提倡膳食脂肪應降至總熱能的25%?30%,甚至更低。含飽和脂肪酸的脂肪如牛油、羊油、豬油、奶油等動物脂肪應加以限制,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類如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均可,椰子油除外。花生、核桃、榛子、松子等脂肪含量不低,也應適當控制。膽固醇也要適當控制,防止並發癥。動物肝、腎、腦等高膽固醇食物要適當控制。雞蛋還富含膽固醇,宜每天或隔天吃壹個。

(6)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容易出現感染或酮癥酸中毒。應註意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特別是維生素B群的消耗增加,應給予維生素B制劑改善神經癥狀。粗糧、豆幹、蛋類、動物內臟、綠葉蔬菜含維生素b較多,新鮮蔬菜含維生素C較多,應加以補充。?老年糖尿病患者應增加鉻的含量。鉻能改善糖耐量,降低血清膽固醇和血脂。含鉻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肝臟、蘑菇、啤酒等。同時要註意多吃含鋅、含鈣的食物,防止牙齒脫落和骨質疏松。糖尿病患者不宜吃太鹹,以防高血壓的發生,每日食鹽量應在6克以下。

(7)糖尿病患者不宜飲酒。酒精可以產生熱能,但酒精代謝不需要胰島素,所以允許少量飲酒。壹般認為,不宜飲酒,因為酒精除熱能外不含其他營養成分,長期飲用對肝臟有害,容易引起高血脂和脂肪肝。此外,有些患者喝了降糖藥後容易出現心慌、氣短,甚至低血糖。

(8)糖尿病患者應合理安排壹日三餐,每餐應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以幫助減緩葡萄糖的吸收。

(9)油炸食品、粉絲薯類食品和水果應控制。但要學會自己掌握各種食物交換方法,做到營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