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豬蹄子和帶肉的豬腿骨在壹塊燉放什麽作料不膩還要保持原汁原味?

豬蹄子和帶肉的豬腿骨在壹塊燉放什麽作料不膩還要保持原汁原味?

先列出所有原料和配料:

豬蹄,黃豆,蔥,姜,料酒,花椒,大料,桂皮,香葉,白胡椒粉,醋,鹽,雞精(可選)。

首先,要把黃豆洗幹凈。幹黃豆,把碎的啊有黑的啊都挑出去。曾經看過壹個挑黃豆的簡便辦法,拿壹個硬紙板把壹把黃豆放在上面,然後稍微傾斜紙板,滾出去的就是好豆。

至於用量,可以自己把握。我家其實不太愛吃黃豆,所以放的不多。

這壹步很重要哦,泡黃豆。洗幹凈以後加清水浸泡3-4個小時,這樣是為了讓黃豆發開,燉的時候更容易酥爛。不然黃豆可是會比豬蹄還難爛的……

看,都起皮了。不過這是剛泡時候照的,泡開了會變成鼓鼓的,看起來很光滑。

主角,豬蹄子,白白嫩嫩~

處理豬蹄子是個頭疼的事情,啥頭疼呢?毛……如果眼神好使光線良好又有足夠耐心,最好是弄壹把小鑷子壹點點拔。如果懶得弄,那還是買收拾好的,回家再檢查壹下就好了。

有人說用刮胡刀或菜刀刮,那毛根不還是在皮裏麽……

這是腳上的硬皮吧……記得到時候把它弄掉哈。免得影響口感……

先把豬蹄洗幹凈,然後分塊兒。

剁豬蹄也是個技術加力氣的活兒。最好有把砍刀和壹個足夠結實的菜板~

剁的時候要有技巧,看,先從前兩指之間找到骨頭縫(結構和人的前小臂尺骨撓骨壹樣),切下去。可以前後先把皮和肉切斷,然後再攻骨頭縫。這樣可以把它從中間壹劈兩片。

變成兩片之後呢,找前腳掌那裏的活動關節,從那裏下刀。用人手來比喻,就是手掌和手指連接的關節了。找不到的話可以活動活動豬蹄,然後摸壹摸,很好找的。同樣先切斷皮和肌肉,然後斷骨節。

庖丁解牛就是這樣了,不用太多蠻力……

特寫壹下哈~

另外壹個更大,我從上面劃了N刀。如果技術不好最好別這麽玩哈,因為上半段是活動的,萬壹壹折,刀壹滑……

終於完成了。當然如果為了更容易爛,可以在後半段再剁壹次。不過那需要與大骨頭較勁,我家雙立人不是砍刀,算了吧……

下面開始焯豬蹄子。坐上水,裏面放蔥、姜、料酒。因為豬蹄有腥氣,這樣可以去掉不少腥味。另外就是去除骨頭和肉中的血水,避免汙染湯色。

水開之後把豬蹄放進去,煮大概5-8分鐘。要大開,這樣才能逼出血沫子。

撈出來以後,妳會發現某些地方還是沾著壹些凝固的血沫,那是因為豬蹄膠原蛋白太豐富,粘住了……

所以我們還要用溫水或熱水沖洗壹下,徹底弄幹凈它。

接下來砂鍋就要出場啦~

這種破砂鍋很便宜,用不好很容易裂,麻煩。有條件的可以買好點的,號稱什麽鋰瓷,可以耐受劇烈溫度變化。

順便說說砂鍋的預處理方法。買回來以後,先用它煮壹鍋粥,米湯可以稠壹點,然後來回裏外的澆米湯。讓它的縫隙孔洞裏面被澱粉填滿,可以壹定程度上預防開裂。

另外要註意不要猛火加熱,做好之後也不要馬上放在涼的地方,要等慢慢涼下來再動。或者放厚木板啊厚雜誌啊之類的上面也可以。

這是壹些中餐傳統的香料,從左到右:桂皮,花椒,大料,香葉。

放它們的目的壹是加香提鮮,壹是除腥。

我用了壹個無紡布的料包把那些香料裝進去。這樣免得到處亂漂,麻煩。然後同樣放入姜和蔥。

有條件的下面可以放壹個竹子木頭之類的篦子,免得豬蹄沾鍋,那東西太粘了。

加入豬蹄和黃豆,然後加清水,壹定是涼水。壹次加足點,多點好說,少了可不能兌。我們這個要燉差不多3小時呢。

開火。砂鍋使用的註意要點,開始要從中小火開始,等受熱均勻以後再逐漸轉大點。不然容易裂的。

下面是壹些非常重要的調料。

首先是料酒,必備的去腥用品。別放太多了,不然出來會有那種黃酒的奇怪味道。

白胡椒粉,同樣是很重要的去腥提鮮用品。有條件用顆粒現磨效果會更牛。

壹點點的醋。可以讓豬蹄和黃豆更容易酥爛,尤其是可以讓骨頭裏面的營養物質加快流出,湯色更好。也有提鮮和去腥的作用。

之後等到開鍋,先用大火20分鐘左右,同樣是幫助營養物質的流出。

這時候仍然會有壹些浮沫出來,撈掉。不然會影響湯色和味道。這也是為什麽要多點水的原因之壹。

大火完成,蓋蓋子開始慢燉了。蓋子在中途最好不要揭開,這是保證慢火沸騰的最大保障。同時也避免過多的味道散失。

小火小到什麽程度呢?妳家爐竈最小的火力,不用管內圈外圈。重要的是只要它能壹直處在壹個微微沸騰的狀態就行了。砂鍋的優點就在這裏,它散熱慢,保溫能力非常好。

為了給大家看看效果,我來揭開鍋蓋看看吧。

這是最小火的效果哦,可以看到,水翻的很不錯呢。

另外,如果沒有篦子在下面墊底,那只好每壹個小時左右開蓋翻動壹下,避免粘鍋底。要迅速,快翻快蓋蓋兒。註意蓋會很燙哦,務必墊東西。

最後要做的就是等待。2.5-3個小時的漫長時間。香味會飄散在妳家裏……

最後,時間差不多啦,看看效果吧~看這湯,稠稠的,噴噴香啊~~

這時候還有壹個步驟,那就是加鹽調味,自己嘗著點就OK了。

說到加鹽,又是壹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有人堅持燉湯的時候鹽壹定要最後加,甚至是關火上桌再加,這樣避免鹽和肉的蛋白質發生反應影響肉的口感,也避免碘鹽的高溫分解;也有人認為那樣雖然湯鹹了,但是肉啥味都沒有,不好吃。

我的建議是,提前半小時放鹽,可以稍微的多壹點點,便於肉入味。當然也看妳是主要為了吃食材,還是喝湯?前者早點放,後者晚點放。

給點豬蹄子的特寫吧,娃哈哈~

絕對的骨肉分離,壹晃顫三顫啊~

換壹塊,嘿嘿。看那個晶瑩剔透的筋~輕輕壹咬,軟糯又不失嚼勁,哈哈,哈哈。

再看看骨頭,輕輕壹晃就可以掉開去啦。啃起來絕對的省時省力~

壹咬下去,粘粘的膠原蛋白布滿妳的嘴唇,大補啊~~

配料都撈出來撈出來,然後就可以上桌啦!

啥?上桌的照片?妳覺得這麽好吃的東西,還能有時間拍照片嘛?想吃自己快去買豬蹄回家做吧,妳壹定能行的!

最後再給大家看看,到底這兩個豬蹄燉出來有多少膠原蛋白呢?

那,剩下的湯倒在盆裏,冷藏室壹放,居然成了類似皮凍的東西……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