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導讀
肝俞穴為肝臟的背俞穴,肝與膽互為表裏,兩者相輔相成。肝俞穴具有疏肝利膽的作用,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肝炎、膽囊炎等肝膽病。我為大家具體介紹。
慢性乙肝病位在肝,選用俞穴治療肝臟相關疾病,體現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局部選穴原則。臨床上,艾灸肝俞穴、期門穴不僅可以治療慢性乙型肝炎,還能改善肝功能。
腧穴定位
正坐或俯臥,肝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脊椎旁,第9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肝病的反應點
肝俞為肝的背俞穴,背俞穴是臟腑之氣輸註於背腰部的腧穴,由於俞穴與其相應的臟腑有生理和病理上的密切聯系,當臟腑發生病變時,常在其相應的俞穴出現異常現象,如壓痛、敏感點、硬結等,故肝俞穴也可以作為肝病的反應點來幫助 診斷疾病 。
肝,指肝臟;俞同輸。因 肝俞穴 內應肝臟,是肝氣輸註之處,為治療肝臟疾病的重要腧穴,故名。
特別註意
如果正處於某些疾病的急性期,或是疾病本身不宜按壓,抑或是腧穴所在的局部存在感染、結核、腫瘤、骨折等情況,就不宜按摩肝俞穴。
手法技巧
用雙手拇指指腹按壓肝俞穴 5 秒鐘後放松,重復 5 次。
功效解析
按摩肝俞穴有疏肝利膽、降火、止痙、退熱、益肝明目、通絡利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等功效,主治黃疸、脅痛、胃痛、吐血、衄血、眩暈、夜盲、目赤痛、青光眼、癲狂、癇癥、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等。現代常用本穴治療急慢性肝炎、膽囊炎、結膜炎、夜盲癥、近視等。
其他功用:艾灸肝俞穴、期門穴治療慢性乙型肝炎
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相關有效腧穴研究報道較多,主要有肝俞、期門、足三裏、脾俞、三陰交、太沖、章門、陽陵泉、腎俞、膈俞、中脘等。肝俞為肝的背俞穴,有疏肝利膽之功;期門穴為肝的募穴,有疏肝理氣之功。慢性乙肝病位在肝,選用俞募配穴法治療肝臟相關疾病,體現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局部選穴原則。艾灸這兩個腧穴時,艾條溫灸 10 15 分鐘,艾炷灸 5 7 壯。
內容介紹
本書是現代著名針灸學家、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元老單玉堂先生的代表作,全面論述了針灸配穴的“五綱二十五則”,並逐壹論述“辨證取穴、循經取穴、按時取穴”的配穴體系,講解通俗生動,見解深刻獨到。單老憑借深厚的中醫理論功底與針灸學造詣,聯系歷代前賢寶貴的配穴經驗,結合六十年的醫療、教學實踐,全面論述單老壹貫的臟腑、經絡、氣化三者合壹的學術思想,並緊密結合臨床實踐展示出豐富的配穴思路與針刺手法。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 養生 正道”微信公眾號,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 悅讀中醫 (推薦發表,圖片為出版社所有的版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