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A是腦細胞形成、發育和運轉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還能幫助激活虛弱的視網膜細胞,從而起到營養健腦、改善視力、預防近視的作用。
另外,DHA是母乳中的必需成分,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深海魚油適用的疾病有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脂、腦血管障礙、心肌梗塞、動脈硬化、青光眼、白內障等。
宣傳資料上的奇思妙想功效迷惑了不少消費者,但專業營養師的解釋卻與他的吹噓大相徑庭。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營養科副主任卞華偉表示,深海魚油相當於普通的植物食用油,花生油、芝麻油、大豆油、小米油等植物油都含有深海魚油所謂的營養成分,即多種脂肪酸。邊華偉解釋說,所謂的EPA和DHA,其實是兩種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縮寫,縮寫成英文,看起來就是“那個樣子”。
指令泄露秘密。
其實不是普通消費者看不出深海魚油裏的秘密。北京消費者徐女士是個“海龜”。在美國,徐曾經買過兩箱美國公司生產的原裝深海魚油。回到北京後,徐在北京又買了壹盒同品牌的深海魚油,卻無意間發現中英文說明書的內容大相徑庭。徐女士氣憤地說,中文說明書簡直是無中生有,荒誕不經。
根據徐女士的對比,該品牌深海魚油的中文說明書與英文說明書對比,多出了整整壹段:“深海魚油具有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可防止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緩解中風,降低動脈硬化和高血壓,降低血液粘稠度,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老年人服用這種產品,可以降低患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性。”這樣的說法意味著深海魚油具有治療功能。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人士表示,市場上銷售的深海魚油屬於保健品而非藥品,因此功效宣傳受到法律法規的限制。對於上述深海魚油中文說明書的具體內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人士認為是誇大其詞。
另壹位細心的消費者發現,除了功效宣傳,中文說明書上還多了三個字:遵醫囑。他說,這簡單的三個字,其實就是為了誤導人們進入“這是毒品”的框架。另外,中文手冊還“故意”漏了壹句話:日常。
數值未確定,這意味著“每日劑量未指定”。
在壹位患者前來咨詢的某品牌深海魚油的瓶子上,中山三院營養專家邊華偉發現了壹個英文單詞,意思是“禁止國內銷售”。邊華偉透露,這是壹款澳洲品牌的深海魚油。
他認為這句話的潛在含義是,產品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比如安全性。“這可能意味著壹些隱患,國際國內商家不排除出於商業目的隱藏隱患的可能。”邊華偉氣憤地說。
多吃可能有害。
“我不建議來咨詢營養的人吃深海魚油。”邊華偉表示,不排除深海魚油有保健功能,但吃多了也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邊華偉說,深海魚油其實是壹種脂肪,壹種簡單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每種脂肪單獨使用都有所謂的不良反應。所以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醫生從來不建議人們只攝入壹種脂肪,而是建議攝入各種脂肪。
對於飲食中偏愛不飽和脂肪酸的人,如壹些素食者,營養學認為應適當服用維生素E或維生素C以防止副作用。將深海魚油作為正常飲食之外的保健品,無疑會增加人們飲食中的熱量攝入,也是壹種不利於人體健康的飲食習慣。
邊華偉說,深海魚油宣傳的所謂作用是真的,比如軟化血管,但是醫學界並沒有達成壹個軟化的量化指標。“很有可能是所謂的作用沒有體現出來,體現出來的是脂肪堆積、過氧化等副作用。”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化學專業研究生劉老師認為,深海魚油這種作為保健品出現的成分,並沒有經過臨床試驗的驗證,也沒有像普通食品壹樣被證明是長期安全的。魚油的效果和毒性僅僅靠商家是不太可信的。
海洋專家:
“我從來不花錢買深海魚油”
楊先生研究環境,是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環境監測中心的負責人。他說,從環境角度來看,深海確實比淺海汙染少,但具體情況要看所處位置。深海魚油的宣傳確實有很多可信的成分,但是把它和食物聯系起來似乎沒有什麽必然性。楊先生說,海裏的魚在遊動,海水也在流動。沒辦法說深海汙染少,魚油質量好。楊先生說他不想評論深海魚油,但他說他不會花錢買深海魚油,因為沒必要。
營養專家:深海魚油的穩定性值得探討
經過詳細的資料查詢和研究,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化學系副教授輕舞得出結論,深海魚油確實有其獨特的含量,即DHA和EPA。但現有的保健品深海魚油能否為人體提供這些營養成分,值得探討。與其花很多錢買魚油,不如直接吃魚。
吳教授說,深海魚中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確實比淡水魚高,而且不同魚種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組成也不壹樣。吳教授介紹,DHA和EPA的化學結構分別指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淡水魚和植物油不壹定有,或者含量不如深海魚。比如花生油,主要是二十碳四烯酸,所以雖然都是不飽和脂肪酸,但是成分不壹樣。
但吳教授指出,DHA和EPA的化學結構,即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非常不穩定,容易被氧化,導致魚油耐儲存性低,加工過程中的空氣、光線、金屬離子都可能導致其氧化分解。
為了了解更多的情況,我們特意咨詢了從美國回來擔任上海紫康寶健有限公司總經理的顧博士,她肯定的說,美國已經有壹個新聞發布,“防止汞中毒——婦女兒童慎用深海魚油”。事實上,在美國市場,這種在中國很受歡迎的魚油保健品在美國並不是很受歡迎。
參考資料:
南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