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出亞馬遜》這部電影的拍攝帶有強烈的對真實的追求。影片中,除了飾演王暉的侯勇是壹名軍人,其他幾位主演都不是軍人。很多外國演員還是留學生。因為這部電影反映的是特種部隊的訓練生活,所以演員除了要有普通士兵的特質,還要有特種部隊的特質。所以在拍攝的時候,妳需要完成很多本該由特技或者體術替身來處理的驚險動作,比如爬網墻、鉆鐵絲網、爬懸崖、坐飛機跳水等。對演員來說真的是嚴峻的考驗。
在“飛機俯沖”的場景中,劇組邀請了20名陸戰隊員協助拍攝。這些選手平時訓練都是跳臺跳水,和射擊時從飛行的飛機上跳下來完全不壹樣。潛水前,因為水太吸引飛機,隊員們都流鼻血了,下海近兩米只能逆流而上。但他們無所畏懼,勇敢無畏。這也給了演員們很大的鼓勵。為了保證拍攝的順利進行,演員們在嘗試跳草地的時候都非常認真勇敢。拍攝期間,在導演和翻譯的不斷鼓勵下,他們沒有上任何保險。雖然壹些外國演員害怕得發抖,不知道說什麽好,但表演非常自然,勇敢地從20多米高的空中壹個接壹個地跳入大海。
影片中精彩的“鱷魚大戰”壹定會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實除了三只鱷魚標本,其他都是真鱷魚。拍攝前,劇組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地點設在三亞的紅樹林裏,那裏有壹條蜿蜒的河流。道具藝術家去了當地的鱷魚養殖場,租了兩箱鱷魚,但是通往大海的河流會讓鱷魚逃走。我們做什麽呢就在道具師傅壹籌莫展的時候,農場的同誌們想出了壹個好主意:用透明膠帶把鱷魚的嘴纏死,然後用鐵絲把它們的腳綁在壹起,再由道具師傅在遠處的水裏拉鐵絲,這樣既可以防止鱷魚吃人,又可以防止鱷魚逃跑。
突然,鱷魚張大了嘴。在準備吃掉美國留學生的關鍵時刻,王暉拔出匕首,壹口氣向鱷魚刺了幾刀。突然,河水變紅了,兇猛的鱷魚動彈不得。觀眾在驚心動魄的時候,絕不會想到這只是道具藝術家捕捉到的壹個雕蟲小技:鱷魚標本上藏著幾個血袋。
早期軍事電影
八壹電影制片廠文學部研究室主任東丈:從五六十年代開始,軍事電影就很受觀眾歡迎。那時候大多數人都喜歡看軍事相關的電影。電影有著深厚的生活背景,就像很多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作者和藝術家壹樣,對那些戰場上的事,對那些部隊裏的人都非常熟悉。他們把這些東西放在電影裏很好,大家看了都覺得很真實,很有趣。
八壹電影制片廠導演明振江:很多觀眾都很熟悉衛國戰爭時期蘇聯的電影,比如《解放》,轟動壹時。解放放映了八個半小時,我們的大決戰、遼沈、淮海、平金加起來是11個半小時,無論長度、規模、參演兵力。
走出亞馬遜
八壹電影制片廠專題片部主任宋業明:策劃這個片子以後,當時的廠領導抓住了這個主題,要有新的創造。
八壹電影制片廠文學部劇本編輯室編劇王:反映特種兵生活的片子少,反映部隊現實的東西少。特種兵更是這類部隊中的精英,所以覺得這個題材本身更吸引人。不是局限在軍營搞訓練,而是出國。事情本身就是他出國的地方在亞馬遜流域,而且是叢林和群山。反正就是異域風光。我覺得整體上更有吸引力。
八壹電影制片廠文學部劇本編輯室編劇趙:是動作片,也是劇情片。其實它融合了很多電影的特點,各種元素都有。所以我在說劇本創作的時候,生活原型為電影創作提供了很強的可視性。要說三性統壹,其思想性、藝術性、可視性都沒有問題。所以我認為這是我們電影的壹個好主題。這次在大學生電影節上,我把它歸類為軍事動作片,因為我認為它有很強的沖擊力。如果妳把它歸類為情節劇,它也包含了懸念和壹些情節。其實這些都是為了壹個好的電影元素。
當代軍事電影的發展
明振江:題材往往是按照不同的工業題材、農村題材、軍旅生活題材來劃分的,但世界上並不是這樣。分為驚悚片、言情片、黑幫片、動作片。有壹些既定的東西,有壹些規律性的東西,就是要走壹條有中國特色的軍事電影創作之路,借鑒國外好的做法和經驗。
八壹電影制片廠文學部研究室壹級編輯宋業明:現在觀眾不只是聽妳講故事。他找到壹種感覺,有的是藝術,有的是音樂,有的是各種欣賞,欣賞水平很高。
明振江:因為八壹廠的作品最終還是要走向市場,接受觀眾的檢驗。所以能不能在服務部隊廣大官兵的前提下,贏得觀眾,贏得市場,實現共贏,服務全國的電影觀眾,也是我們最大的目標。
周:從上座率來看,看戰爭片的人總是很多,所以我覺得談壹談中國的戰爭片能不能抓住自己的優勢是可以的。
趙:世界已經進入今天。我們中國軍隊呢?正如江主席所說,妳能贏嗎?現在我們中國的觀眾,中國的年輕人或者大學生,或者中國的普通人,也很關心這個問題。
王:他也是壹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他的思想感情,他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應該和現代社會同步。所以我覺得除了訓練,以及展現他的敬業和拼搏精神之外,我們還可以找到壹些與現代社會對比和拍攝的點,可以喚起除了士兵之外更廣泛群體的聲音。
軍事電影的發展
東丈:現在沒有這樣的戰場,沒有這樣的大場面,沒有熊熊烈火,軍事片怎麽吸引觀眾?取決於人物和個性鮮明的軍人形象,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軍人形象,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
宋業明:雖然士兵們現在不打仗了,但他們有壹些共同點。畢竟從過去的主題到現在的主題,我們還是希望影片中能體現出壹些英雄主義的東西。軍人的存在,也就是社會,畢竟意味著他是壹場較量中的壹分。
明振江:在電影的概念上也要創新。在題材的選擇、主題的挖掘、人物的塑造、表現方法上追求創新,追求與世界的融合。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弘揚我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塑造當代軍人形象。用壹切藝術手段,壹切方法來表現這樣壹個目的。
東丈:在遠離戰爭年代之後,有壹種更人性化、更普世的東西,讓觀眾特別感動。不是告訴妳這場仗怎麽打,誰勝誰負,而是告訴妳在這場戰爭的背景下,個人如何在這種環境下生存。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電影頻道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