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足部穴位的詳細說明

足部穴位的詳細說明

人體有很多穴位,每個穴位對應身體的某個部位。平時對壹些常見的穴位進行按摩,可以防病強身。那麽下面給大家介紹壹下腳部的穴位。

01行健穴

行星際穴位於足背側,在大拇趾與第二趾關節後方紅白肉交界的凹陷處,略靠近大拇趾邊緣。此穴是人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位之壹。取穴時,可以坐正,也可以仰臥。

適應癥:宿醉不適、眼疾、腿抽筋、夜尿癥、肝病、上腹部神經痛、月經過多、粘膜炎等。

02大敦點

大敦穴位於大拇趾甲根邊緣(第二趾附近)約2 mm處,此穴是人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位之壹。取穴時,可以坐正,也可以仰臥。

主治:頭暈、腹痛、筋肋疼痛、冷感。此外,自古以來就被視為靜下心來恢復神智的重要穴位。

03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壹、二趾跖骨關節處。當手指沿著大腳趾和第二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移動,直到可以感覺到動脈時,就是這個點。此穴是人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位之壹。取穴時,可以坐正,也可以仰臥。

適應癥:肝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

04太溪穴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背、足跟肌腱之間的凹陷處。此穴是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位之壹。取穴時可坐直、平躺或仰臥。

主治:腎病、牙痛、咽喉腫痛、哮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適、關節炎、精神不振、手腳無力、風濕疼痛等。

05太白穴

在腳掌平放的姿勢中,太白穴位於腳的內緣,也就是第壹跖骨小頭後面的凹陷處。此穴是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壹。選穴時,可用仰臥或坐位。

主治:胃痛、腹脹、嘔吐腹瀉、痢疾等。

06內庭穴

內庭穴位於足底,第二趾根部,足趾彎曲時腳尖相遇的地方,在第二趾根部下方三厘米左右。取穴時可坐直或仰臥,雙腳交叉。

適應癥:食物中毒、蕁麻疹等。

07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足底,足前凹陷處,第二、三趾縫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取穴時可坐直或仰臥,雙腳交叉。

適應癥:神經衰弱、乏力、倦怠、婦科疾病、失眠、多夢、高血壓、頭暈、焦慮、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畏寒、腎病等。腦出血後恢復的穴位指壓,膀胱炎的穴位按摩,白發的穴位指壓等等。

08神脈穴

神脈穴位於足外側部,足外側踝部下方中央凹壹厘米處。取穴時,可采用仰臥位或坐姿。

適應癥:提高耐心、怕冷(怕冷)等。此穴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之壹。

徐秋角

徐秋穴位於足外踝前下方,為趾長伸肌腱外側凹陷處。徐秋穴是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位。取穴時,可以采用仰臥位。

主要癥狀有:能使頭腦清醒,使自己情緒穩定,承受不幸等心理壓力。

10昆侖穴

昆侖穴位於踝外,外側踝頂點與足跟連線的中點,或足外側踝後方,為外側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此穴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主要穴位之壹。

主治:頭痛、腰痛、高血壓、眼疾、惡寒、腹氣上升、腸道結石、腹瀉等。

11李霞點

痢疾的穴位位於足背,大腳趾和第二腳趾之間向內2厘米。針灸時,妳可以坐直或仰臥,雙腳交叉。指壓時可以慢慢呼氣,大拇指用力按壓6秒,每只腳1次,以此類推15次。

主要癥狀:痢疾。